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孫超 通訊員 吳偉偉 孫晟豪
“我們村的環境相比之前簡直是天翻地覆的變化,你看這些舊物件、舊廢品,現在變成裝扮村莊的好寶貝了。”8月2日,生活在舞鋼市廟街鄉郭窪村的村民張偉昌高興地說道。
現在的郭窪村環境優美,筆直的水泥路兩側是房前屋後幹淨整潔的院落,村民就地取材、變廢為寶打造的鄉村特色“微景觀”讓人眼前一亮。為進一步鞏固人居環境整治成果,郭窪村以扮靓鄉村顔值為切入點,依托現有資源,着力打造特色“微景觀”,提升人居環境品質。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據了解,該村利用“變廢為寶”的思路,創新推進“微改造”,使用重新裝飾過的舊輪胎打造花盆和秋千;利用舊瓦罐、啤酒瓶等物品,進行小菜園、小花壇等微景觀打造;對村莊閑置空間重新規劃,修建步道、鋪設草皮、栽植新木,為村民提供休閑、娛樂、健身等功能的生态綠色空間,促進舊景“亮新意”,實現入村見綠、進村有景。将鄉村特色景觀與村莊傳統民俗文化、鄉愁元素相結合,力争在鄉村振興的語境下,讓“記得住鄉愁”喚醒更多人對家鄉持續變好的期盼。
在鄉村治理上,該村群衆幹部同時發力,由村幹部帶領公益性崗位和廣大村民,以鄉村審美的視角,自主策劃、自主設計、自主施工,充分調動廣大群衆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家門口小景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讓群衆切實感受到身邊的變化,從内心支持整治工作,村民的熱情被調動起來,自發在房前屋後植樹添綠,綠化美化,村内環境不斷提升。
廟街鄉黨委書記劉彥新表示,“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廟街鄉主動破解面臨的短闆與難點,打造了由鄉村幹部帶頭主動幹,動員公益性崗位和村民快速行動,使用拆違整舊産生的廢舊磚瓦、砂石廢料、廢酒瓶、廢輪胎等,通過變廢為寶創造性轉變為一個個具有造型性的景觀,為鄉村振興打造‘新方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