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緻在書房,桌上擺放着巴金塑像。 劉路攝
“讀書的時候用功讀書,玩耍的時候放心玩耍,說話要說真話,做人得做好人。”這幾句大家熟悉的話,是巴金先生在他的侄兒李緻11歲時為他寫下的。如今,耄耋之年的作家、出版家李緻在談到這四句話時說:“這幾句話的核心意思,就是‘講真話,做好人’,這是巴老一生的寫照,也是我個人一生的追求。”
近日,筆者專訪李緻,聽他娓娓道來李氏家風故事。
世守書香的李氏家族
李緻住在成都市一棟普通的居民公寓中。這位擔任過四川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四川省文聯主席的老人,思路敏捷,聲音洪亮,語言樸實又樂觀風趣,在與他交談時,常常會忘記他已是91歲高齡。曆經滄桑,他的眼裡依然有着孩童般的天真與熱情。
在與筆者的交流中,李緻首先回憶起李氏家族自東向西的遷徙史。李氏祖籍浙江嘉興,先祖李文熙在清嘉慶年間入川,先後任射洪縣巡檢、屏山縣巡檢等職。李緻說:“李氏家族遷徙至四川已有200年。我的曾祖父李镛定下了‘道堯國治、家慶澤長、勤修德業、世守書香’16個字,作為後代取名的依據。這16字所傳遞的精神,李家世代遵守,‘勤修德業、世守書香’可以視為李家家風。”
李氏家族中,不少人都埋首書齋,從事文字工作。巴金(李堯棠)是著名作家、編輯家,巴金的二哥李堯林是教育家兼翻譯家,巴金的弟弟李采臣是出版家,李濟生是編輯家,巴金的女兒李小林是《收獲》雜志主編,兒子李曉棠則是作家。李緻也是一位作家、出版家,他的一子一女雖然選擇了工科專業,但對文學都有濃厚的興趣,兒子李斧還以李治墨為筆名出版了《巴金家族史考略》一書。
巴金對李緻影響至深
李緻的父親李堯枚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共有兄弟姊妹9人。大哥李堯枚因與三弟李堯林、四弟李堯棠(巴金)年齡較接近,所以關系更為密切。巴金曾說:“我們三兄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願意多為别人着想,做出自己的奉獻。”李堯枚為人寬厚,家中親友發生矛盾,都願意請他調解。他不幸早逝後,三弟李堯林挑起了全家的重擔,為了擔負一大家人的生活費用,自己一直過着清貧的生活。李堯林因病去世後,巴金自1942年開始擔負李緻一家的生活費用,并資助李緻與李緻的四姐讀書。巴金十分關心李緻的成長,常與李緻談心,并寄送大量書籍,故而在為人處世上,李緻受巴金影響最深。
對于巴金“講真話”的告誡,李緻有自己的理解:“真話不等于真理,但隻有講真話的人才能追求到真理,講假話的人永遠與真理絕緣。”在對後輩的教育中,李緻也強調誠實的品格。他說:“我的外孫小時候都知道,如果犯了錯誤,隻要誠實面對,就可以減免處分。”
李緻向筆者回憶,巴金非常自律,時時自我反省。他曾認真地對李緻說:“我隻是一名普通的文學工作者,讀者是我的衣食父母,是他們養活了我。讀者給我的榮譽太多,受之有愧。我要以實際行動做到言行一緻,一不自私,二不愛錢,不做欺世盜名的騙子。”基于這個考慮,巴金不贊成恢複故居,不願設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學獎,也不肯單獨出版個人日記。
在李緻家中,筆者看到一幅字:“人各有志,最要緊的是做人。”這是1997年李緻去杭州看望巴金時,巴老給李緻的一句贈言。李緻請人書寫裝裱後,将這句贈言挂在書房,以便時時提醒和鞭策自己。
李緻是巴金的知己
巴金對李緻影響深刻,李緻也是巴金思想上的知己。巴金一生中寫給李緻的信多達300餘封,現在仍存200餘封。兩人見面“互相搶着說話”,經常促膝長談至深夜。在那麼多晚輩中,為何李緻較受巴老“偏愛”?李緻對筆者說:“也許是因為我與巴金的價值觀一緻,比較能夠理解巴金。在巴金晚年的家信中,他也提到了這一點。”巴金甚至想邀請李緻成為他的編輯助手,但因李緻工作太忙而作罷。李緻著有多部關于巴金的傳記作品,如《巴金教我做人》《四爸巴金》《我與巴金》等。
“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是索取。”巴金的這句話讓李緻深感認同。李緻說:“巴金工作一貫認真,這一點得到過魯迅先生的充分肯定。他一生都在創作,及至晚年,他身患帕金森氏症,幾次骨折,仍然一邊與疾病鬥争,一邊寫作。”李緻曾勸晚年的巴金不要工作如此拼命,應把健康放在第一位,隻要健在,就是對讀者的鼓舞。巴金說:“如果不工作,生命就沒有意義。”當時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工作的李緻,陸續為晚年的巴金整理出版了《巴金近作》《巴金選集(十卷本)》等著作。李緻回憶,巴金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常将稿酬用于慈善捐款,還将個人的大量藏書捐給國家圖書館。
筆者采訪李緻時,李緻的女兒也在一旁,她說:“我們的四爺爺巴金非常真誠,非常有愛心,特别願意幫助别人,我們都是他這些主張的信仰者、跟随者,也一直在努力踐行。”(谷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