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當過錯成為事實之後,伴随而來的就是組織的懲罰。面對暴怒領導的追責,怎樣辯解才可能消災避禍,轉危為安?通過研究下面的案例,咱們就能夠有所收獲!
【案例原文】丙辰,司空長沙王叔堅免。叔堅既失恩,心不自安,乃為厭媚,醮日月以求福。或上書告其事,帝召叔堅,囚于西省,将殺之,令近侍宣敕數之。叔堅對曰:“臣之本心,非有他故,但欲求親媚耳。臣既犯天憲,罪當萬死。臣死之日,必見叔陵,願宣明诏,責之于九泉之下。”帝乃赦之,免官而已。
【案例剖析】真正會說話,能夠左右逢源,并不隻是因為其口齒伶俐,更為重要的是背後有系統的謀略思維所支撐。案例之中,長沙王陳叔堅能夠死裡逃生,看似僥幸,實則憑借謀略話術的護佑。那麼他到底使用了什麼樣的話術呢?這個話術有什麼樣的奇妙之處呢?我們認為,他這段話主要有這麼三層意思:
1.解釋緣由,避重就輕。
當犯錯的事實無從否認,精明的謀略家就隻能從犯錯的緣由上找尋“救贖”之策,其要害在于“避重就輕,合乎情理”。求生欲極強的長沙王陳叔堅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并且利用極為寶貴的機會向領導作解釋。他一口咬定,自己之所以去搞迷信活動,其目的十分單純而且唯一,那就是祈禱自己能夠得到上級領導的眷顧。當這個緣由一說出來,相信所有領導的怒氣都會一掃而空。為什麼這個理由有此奇效?其關鍵在于抓住了組織關系存續的根本,即下屬對領導的依賴性。所有的領導者都希望下屬對自己有所依賴,這樣才能夠展現自身的價值和維持自己的權威。
2.認罪服軟,消除對立。
雖然在犯錯緣由解釋上找到了緩和危機的突破口,但是單憑這一點并不能夠消除與領導的芥蒂,特别是職場之中利益關系複雜,不乏有人在領導面前添油加醋式地羅織罪名。面對極為嚴峻的形勢,長沙王陳叔堅不得不審時度勢,機智地選擇“認罪”和“服軟”,隻有這種誠懇地态度,才能夠消除與領導之間的對立情緒。很多時候越是抵賴,反而會激起别人的追究,而适當服軟,反而會彼此“投桃報李”。
3.側面表功,道義綁架。
通過前面兩步的鋪墊,已經足以動搖領導的“殺心”,但是職場鬥争殘酷,沒有真正的“殺手锏”很難讓别人“高擡貴手”。長沙王陳叔堅在最後的“臨門一腳”很講究策略,他知道曾經對領導的“救命之恩”,這是自己手上的一張“王牌”。但是怎麼把手上唯一的“王牌”打好,使之成為自己的“免死鐵券”這就非常考驗智慧了。具體怎麼操作呢?他選擇了“旁敲側擊”的間接路線。通過假想,自己被殺之後必定會見到領導的“死敵”(即陳叔陵),詢問領導需要帶什麼話給他。從而提示領導當年自己有“救駕之功”,并暗示現在處置自己無疑是在“恩将仇報”。這樣一來,下次領導在遭遇危險,自然就沒有人會“挺身而出”了。受制于這種道義綁架,陳後主不得不對長沙王陳叔堅網開一面,免官而已。
總而言之,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沒有誰能夠孤立地生存下去,而會說話的人,尤其是将說話當做一門藝術進行研究的人,必定能夠充分地在社會上展示自己的價值,從而得到社會的超額回報!
高手!教科書式地演繹了馭人之術的六大絕技,難怪他能夠笑到最後
(歡迎想系統學習兵法的朋友搜索并關注今日頭條号:“謀略與兵法”,歡迎大家私信留言。不懂謀略與兵法,怎能從容應對日益激烈的競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