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有家長問,對于“問題孩子”,該怎麼指引?
我想說的是,家庭教育有個說法,可能家長不容易接受,但卻是非常正确的:
問題孩子一定來自問題家庭,一定有有問題的家長!家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不正确就會培養出所謂的“問題孩子”。如果家長肯主動改變,所謂的“問題孩子”必然會改變!
磊磊是個初二男生,下學期,就要中考了。但出乎意料,這個一度被稱為“神童”的孩子,初中以來,頻頻曠課,最終離家出走了。爸爸媽媽焦急、擔心,發瘋似地找遍了所有他能去的地方,都沒有找到。
對于自己的離家出走,磊磊隻是通過同學留言,在家裡太煩了,想出去透透氣.....。
了解磊磊的人都知道,磊磊的爸爸是個大型國有企業的銷售人員,磊磊媽媽是個小學老師,兩人工作認真負責,勤奮向上,非常要強,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寶貝兒子磊磊也如此:
為了讓磊磊搶跑,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磊磊兩三歲就開始上各種輔導班,上學前,一百以内加減法已經滾瓜爛熟了,而且,還能認識書寫好幾百個漢字,大家都叫磊磊“神童”,真的比其它孩子領先很多,真的沒輸在起跑線上。磊磊爸媽特别高興,他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磊磊培養成材,一定讓他出類拔萃!
磊磊上學後,父母繼續沿用之前“受益”的方法,除了學校上課外,還報了很多課外輔導班。磊磊小學階段,已經提前把初中的課程全都學完。為了把磊磊培養成材,父母不敢放松一點兒,他們放棄了所有的休息、所有的娛樂,陪磊磊穿梭在各種輔導班中。磊磊當然更是如此。
小學的時候,磊磊很乖,聽從父母的安排,父母說補課,就去補,成績名列前茅。
漸漸地,磊磊日漸長大,卻開始變得不那麼乖了,開始不那麼愛去補課,開始和父母講條件——能不能每周隻周六補課,周日玩玩球,看看電影?
父母當然不同意,覺得磊磊大了,開始偷懶,享受了,這怎麼能行?他們不但沒減少補課,還在每天放學後,又增加了補課時間。并不斷地給磊磊吹風,要抓緊時間,要保持學習勁頭,磊磊不愛聽,頂撞父母,甚至生氣不讓父母進自己房間。
父母以為小孩子發脾氣,過一段就好了,但漸漸地,他們發現自己低估了形勢:
磊磊不但和父母生氣,還開始抵觸學習、不愛學習、不好好聽課,别說補課,連學校的課都不注意聽,課後也不認真完成作業。父母生氣、批評、甚至打罵他,但都沒有挽回情況,磊磊反倒愈演愈烈,敵視父母、不肯和父母說一句話,而且,他索性連課也不上了,整天玩遊戲、上網吧,最後離家出走......。
像磊磊這樣的孩子,在人們的眼中,一定是問題孩子,但回頭看問題孩子的“成因”,問題孩子是怎樣養成的?
相信任何一個明智的人,都能看出問題所在:父母打着為孩子好的旗幟,不顧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拔苗助長,孩子不接受、不認同,又不肯反思,反過來繼續批評、指責、打壓孩子,導緻孩子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厭煩學習、躲進遊戲的虛拟世界尋找快樂,最後離家出走,這樣的問題孩子,不是問題父母一手造成的嗎?孩子多冤枉!
面對所謂的“問題孩子”,家長一定要勇于自省,自我反思,是不是因為自己的武斷、自己的驕縱、自己的極端行為——不負責或管得過多,導緻孩子各種問題的出現?
簡單地說,“問題孩子”的産生,無非是因為家長沒有做好這八個字三件事:
沒有尊重認可、不肯好好說話!
父母仗着自己做為家長的權威地位,不肯尊重孩子,強迫孩子一切都聽自己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即便孩子做的很好,但父母出于這樣那樣的原因,也不認可孩子,稍有不滿意,就批評、發脾氣、甚至打罵孩子。
孩子雖小,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不被尊重認可,小時候,可能拼命讨好父母,但大了之後,就會反抗父母,不再聽命于父母,變成了父母眼中的“問題孩子”,其實,父母才是問題孩子的始作俑者,如果家長不肯改變,想讓問題孩子改變很難,而如果家長肯改變,哪怕隻是前進一小步,對孩子的命運改變将是一大步!
#心理咨詢師說#@頭條心理@頭條健康聯盟@頭條育兒園@頭條育兒 @頭條教育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一個八年級男孩的媽媽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2016、2017年搜狐母嬰最受歡迎自媒體 《心理育兒》雜志專欄作者 大V店、有書、娃娃等多家平台特邀家庭教育主播 資深媒體人 中國新聞一等獎獲得者
歡迎關注,可以免費咨詢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