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初入大學校園的我還是懵懵懂懂。那時的校園還有一個美妙的名字:象牙塔。
2003年,校園的廣播裡突然開始頻繁地重複播放兩首歌“十年”和“遇見”。
開學一個月的軍訓期間,校園音樂自然以軍旅旋律為主。年輕學子們規律的作息,互相試探的熟悉,讨論每天的軍姿和列隊。不過這一個月,偶有在晚間去食堂的路上,路燈上的廣播傳來輕柔的旋律,前奏慢慢悠遠,一個女聲輕起 ”聽見冬天的離開……”。歌聲的旋律慢慢地透過校園的水霧,觸碰着每一片角落,每一處心靈。
《遇見》是電影《向左走,向右走》的主題曲,是由易家揚作詞,林一峰作曲,孫燕姿演唱的歌曲。這首歌收錄在孫燕姿2003年8月1日發行的《The Moment》專輯中。
其實在此之前,孫燕姿就已經有多張專輯熱賣,有《開始懂了》《天黑黑》等既叫好又叫座的單曲。但是真正徹底征服所有挑剔眼光的作品自然非《遇見》莫屬。
《遇見》用簡單的吉他和鋼琴譜寫了最優美的旋律,用明快的格調和略顯無奈的情懷抒寫了簡潔的歌詞。歌曲很好地發揮了孫燕姿的嗓音特點,有些許傷感,但是又透露出堅強。對現實的無奈很容易勾起人的感情回憶,讓人沉浸在愛情的怅惘意境中。歌曲的時間線寫的是遇見,卻又是回憶。既是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又是納蘭性德的”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席卷校園的“遇見”自然順理成章地對那兩年的各種音樂類獎項實現了大包大攬。2003年該歌曲獲得Hitfm年度百首單曲第一名。2004年獲得最受歡迎港台地區歌曲。2004年該歌曲獲得亞洲最高點播率金獎。
獲獎時間 |
獲獎名稱 |
2003年 |
Hitfm年度百首單曲第一名 |
2004年 |
優秀流行國語歌曲獎銀獎 |
2004年 |
年度20大金曲 |
2004年 |
港台十大金曲 |
2004年 |
第4屆百事音樂風雲榜 |
2004年 |
最受歡迎港台地區歌曲第11屆中國歌曲排行榜 |
2003年 |
音樂之聲中國TOP排行榜完全獲獎 |
2003年 |
第26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
2004年 |
年度HITO華語歌曲 2004Hito流行音樂獎 |
2004年 |
全國最受推崇十大國語歌曲 |
2004年 |
最受歡迎點唱國語歌 |
2004年 |
最受歡迎國語K歌加拿大至Hit中文歌曲排行榜 |
2004年 |
亞洲最高點播率金獎 |
2004年 |
十大金曲新加坡金曲獎 |
如果說“遇見”是通過一種不确定的未知期待快速鎖定剛入校園的學生的内心,滿足年輕男女對内心情愫的溫柔表達。那麼“十年”的王者地位,大約真的隻能用辛棄疾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不識愁滋味來解釋了。
《十年》由林夕作詞,陳小霞作曲,陳輝陽編曲,陳奕迅演唱。收錄在陳奕迅2003年4月15日由英皇唱片發行的專輯《黑白灰》中。
歌曲是電視劇《女才男貌》的片尾曲 , 同時也是電影《擺渡人》的插曲。粵語版本為《明年今日》,收錄在陳奕迅2002年由英皇唱片發行的粵語專輯《The Line-Up》中。所以這首歌的曲子正式發行年份應該以2002年算起。
2004年,該歌曲獲得第四屆百事音樂風雲榜十大金曲。
從面世開始,有關于歌詞中的“那兩個字”的猜測和争論就沒有停止過。曾經認可度最高的是“再見”,如今據說是“你好”。
整篇歌詞既像是一個男生多年之後對對方的傾訴,更像是一個人的喃喃自語,無疑都表現着心緒的零亂和無止境的苦澀。
無論是閱曆豐富還是感情單純,無一不是此歌的俘虜。對于歌曲的意境,經曆過的隻有一聲歎息,尚且懵懂者則在好奇與畏懼中糾結。所有的解釋隻能交給弗洛伊德了。就像張信哲的歌曲同樣讓無數人癡迷一樣。
《十年》的旋律緩緩奏起,無數的情感故事湧上心頭,聽衆們心底的感情防線便會在頃刻間瓦解,也讓聽衆無所遁形。《十年》也綁定了陳奕迅, 隻要是他的演唱會,幾乎必然會上演《十年》,
當年初聽《十年》,即被深深地俘獲。總是進入到歌詞中,有一種無法言表的惆怅,卻在現實中無法得到共鳴。那時莫名期待十年之後,帶着人生情感閱曆,再來品味林夕的辭藻。誰知時光過得比思緒還要快一些,等到緩過神來,已是二十年的光陰。
蘇轼說“春色三分 ,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如果非要對“那兩個字”做一個選擇,我想……應該是“你好”吧!
--------------------------------------------------------------------------------------------------------
後記:
如今孫燕姿竟然因為“過氣歌手”的稱呼再上熱搜,陳奕迅還能偶爾露露臉。鐵打的情感,流水的表達,二十年也隻是彈指一瞬間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