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雲南彜族傳統文化

雲南彜族傳統文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21:58:01

雲南彜族傳統文化(最具魅力的彜族民間文化)1

雲南彜族傳統文化(最具魅力的彜族民間文化)2

彜族口頭論辯“克智”是彜族民間在婚禮、喪葬、節慶等集會場所以主客雙方論辯手臨場演述的一種詩體口承文學,是彜族民間語言藝術中内容最豐富、形式最靈活,最具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競技性的文化形式。其表現形态為甲、乙雙方論辯手以說唱詩歌或辭賦,互相辯駁、盤古論今,最終以達“窮百家之詞,困衆人之辯”者獲勝。

【産生年代】

彜族“克智”論辯是在婚禮、喪葬、送靈歸祖等集會場所演述和發展的口承文學式樣,具有悠久的曆史,被譽為“最具魅力的民間文化”。彜諺道“不張一弓豈能成英雄,不調一事豈能成德古,不說克智豈能成智者”,自古以來,彜族民衆十分珍視“克智”論辯,并代代相傳。

遠在彜族母系社會的石特俄特時代,茲尼石色著名的“三難史勒俄特”的智慧之謎,便初具了口頭論辯的形式。兩千多年前,彜族社會由狩獵時代進入了農耕時代,當時的畢摩宗師提畢乍穆與昊畢實楚圍繞“祭祀禮儀”的改革進行了彜族文化史上著名的口頭論辯,結果提畢乍穆的主張得到了大衆的歡迎,成為今天畢摩儀式的範式。《西南彜志?人文志》記載兩千多年前的阿普笃幕時代就已興起了“歌師”制度,“歌師宣雅頌,歌師講論文,雅頌與論文,篩子眼樣多”,至今美姑等地還有用篩子來裝“克智”的說法,即說一段“克智”便在篩子上插一根草的文化習俗。《華陽國志》載“夷中有桀黠能言議屈服種人者,謂之耆老,便為主。論議好譬喻物,謂之夷經。今南人言論,雖學者亦半引夷經”。這裡所謂的“夷經”,就是當時彜族民衆的“克智”或“格言警句”。

彜族民間認為“克智”,“在瓦曲乃勿(美姑縣井葉特西鄉)是從色達畢惹口中來的;在史覺拉達(美姑縣境)是從拉多勿哈口中出來的……在三河依達(美姑三河)是從合勿合利口中出來的,阿居博勿(美姑黃茅埂)是從久博涅尼口中出來的,在車之爾拖(美姑縣境)是從則體沙蒙口中出來的……”,說明“克智”論辯是在不同時代不同地方傑出的克智論辯手逐步積累與完善的結果。

綜上所述,“克智”論辯至少可以推至兩千多年前。

【分布區域】

雲南彜族傳統文化(最具魅力的彜族民間文化)3

◆ ◆

克智論辯手(中)正在演述勒俄阿牛史日攝

彜族口頭論辯“克智”分布于涼山彜區,尤其以美姑、昭覺、喜德等流傳較廣,更以彜族文化底蘊深厚的大涼山腹心地美姑為其核心傳承區,被公認為“克智之鄉”,這種口頭論辯流傳于縣境鄉鎮的彜族村落。美姑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大涼山主峰黃茅埂西麓,地處東經102°53′~103°21′,北緯28°02′~28°54′之間,幅員面積2731.6平方千米,地形複雜多樣,主要以山地為主,最高海拔4042米(即國家級大風頂自然保護區境),最低海拔640米(柳洪鄉境)。全縣總人口22萬,其中彜族占總人口的98.2%,是一個彜族高度聚居的縣份。1956年前,極為封閉,人們相互往來主要靠山區小路,所以彜族傳統文化十分豐富。解放後,境内省道有合木公路和成美公路。

【基本内容】

雲南彜族傳統文化(最具魅力的彜族民間文化)4

克智論辯中的卡冉 阿牛史日

“克智”論辯的内容十分廣泛而豐富,上至天文地理知識,下至花草樹木、曆史文化、人倫規範、政治法律、醫藥衛生、動植物知識、美學思想等等,可謂是“百科全書”。可以說,凡是能想到的積極健康的都可納入“克智”論辯的視野。

“克智”的表現形态為以主客雙方論辯手為核心,儀式活動參與者為接受主體,在婚禮、喪葬、節慶等特定的集會場所,圍繞論辯話題,以口頭詩歌的形式進行論辯,往往通宵達旦,場面熱烈,聽者以數百計。

“克智”,習慣上人們把其分為“嘎哈”(“路上方”)和“嘎幾”(“路下方”)兩大部分。其論辯有相應的規則,論辯雙方必須賽完“路下方”内容,方能進入“路上方”部分的論辯。論辯的場所不同,其演述内容、風格、形式也有區别。

“路下方”部分,主要包括克吾(開場白)、克斯(論說)和卡冉(雄辯)、博葩(述源)、略嗬(考問)等基本部分。開場白類似于歌曲中的定調,往往開宗明義。“克斯”和“卡冉”,即“論說與雄辯”,形式有說有唱,多以比見識考才學為主。“克斯”論說,多見于婚禮場所,論辯雙方必須坐下來以文雅、穩重、幽默機智的姿态與話語和對方比智慧、比知識,有固定的内容與程序,先說什麼後說什麼有其規定性。而“卡冉”雄辯,見于喪葬、送靈場所或其他集會場所,有很強的即興性與靈活性,可以信手拈來,高談闊論,隻要言之成理,均可述說,主要考相互的博學與知識積累。“波帕”,即述源與釋原。述源與其儀式活動背景有緊密的聯系,論辯雙方必須恪守這種規矩,如在婚嫁場所,則必須述說婚姻的來源、制度、禮儀、婚姻關系的來龍去脈;喪葬送靈場所,則要疾病、死亡的來源為主,還要述說馬、牛、雞、铠甲、劍、矛、煙、水、荞、燕麥等與人密切相關的諸事物的來源。論辯雙方以在對方的述說中找漏洞為已任,找出錯誤,闡發理義,從而達到共同提高之目的。略嗬,即“考”“難”,多以猜謎的方式進行。即論辯雙方相互設問,對方一一俱答,互考才學如“月亮之母親是誰?大地之母親是誰?人類什麼為大?……”如果一方回答有誤,對方剛可攻讦辯難,至到對方理屈辭窮。如黑彜白彜曆史譜系考、七大英雄考、發明創造考、曆史人物考、名山名水考、出産考等。

“嘎哈”,即“路上方”部分,主要包括勒俄帕葩(史詩述源)、勒俄(史詩演述)、布茨(叙譜)、阿絲絲格(猜謎)等,每個部分有其繁雜的内容,如勒俄,分為主要用于喪葬和送靈歸祖中的公勒俄和用于婚嫁儀式中的母勒俄;布茨,則是史詩演述的繼續,婚嫁、喪葬、送靈場所都可用,有固定的内容,不能随意發揮。對于論辯手誰勝誰負,如果一方認為自己認輸,則可主動敬對方一杯酒,對方則謙虛地接受即可。如果難分勝負,在場的德古或老人則主動敬酒勸和。

“克智”論辯内容極其廣泛,有傳述曆史知識的,也有反映生産生活的,有反映審美情趣的,也有反映社會人倫規範的和修養類的,有教育人們學習知識的,也有反映山川名勝和事物來源的,數不勝數。

【基本特征】

雲南彜族傳統文化(最具魅力的彜族民間文化)5

克智論辯中的卡冉

一是場所的固定性和接受者的廣泛性。“克智”論辯必須是在婚禮、喪葬、節慶或集會等重要場所、特定的人物對象中進行,論辯者雖然隻有甲、乙兩方,卻有衆多的接受者,所以,具有時空的固定性與接受者的廣泛性。

二是論辯的競技性和靈活性。“克智”論辯是主、客雙方的甲、乙二人間按照程式,甲說完一段後,乙再據其内容“回應詩辯”進行的,其論辯目的雖然具有增添儀式活動氣氛、切磋知識、增進友誼之目的,但論辯事關家族名望、主客尊嚴、個人聲望,具有明顯的“窮百家之辭,困衆人之辯”之目的,因此其競技性是第一位的。靈活性是“克智”論辯的一又大特征,“路下方”“克斯”雖然具有内容的固定性,但被稱為“雄辯”的“卡冉”等,則更多的是見識與機智的較量,内容可根據自己的情趣愛好見識随意發揮與處置,具有更多的靈活性。

三是内容的廣泛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克智”是一種以詩的形式來表現的口承文學,内容包羅萬象,凡認為内容健康的東西都可入詩論辯,是“知識百科全書”。語言五言、七言、九言、十一言等,或比拟或誇張或頂針或連珠或反複或排比或對偶或回環或鋪陳等,傳承了彜族“言論好譬喻物”的傳統。同時,“論辯”是以衆多的儀式參與者的接受為前提的,必須具有通俗性、知識性、趣味性。

【基本價值】

雲南彜族傳統文化(最具魅力的彜族民間文化)6

◆ ◆

彜族克智大師俄其果果先生(中)正在講述克智文化

1.曆史價值。“克智”論辯,作為語言藝術和獨特的文化傳播方式,具有豐富的曆史内涵。遠在“兩河文明”時期,在希臘、中國、印度等文明古國,形成了三大論辯體系。如蘇格拉底、西塞羅對世界“論辯”産生了巨大影響,正是在這種不同生産生活條件與文化的相似性,鑄就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而彜族“克智”論辯以其古老的文化形式,紮根于彜族民間,通過“克智”論辯手的不斷傳承和演述,鑄就了彜族源遠流長的史詩論辯等傳統,成為彜族古代文明傳統文化知識的核心成果,是人類文化史中典型的最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對于研究社會文化史、思想史、音樂史、美學史、藝術史、論辯史等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同時,“克智”論辯生動地再現了早已消失的古代唱詩與口頭論辯傳統,見證了“以詩存史”“以詩存俗”的民俗傳統。所以,彜族“克智”論辯傳統對于研究人類文明史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2.文化藝術價值。“克智”論辯手通過儀式活動的論辯與演述,無可辯駁地為彜族民衆文化的保存與傳承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豐富了民衆精神生活,成為彜族民衆人生觀、價值觀、道德倫理觀、生産生活觀、審美觀等代代相傳的精神文化範式,“克智”論辯在新的時代,以其與時俱進、海納百川之精神,吸納着各種優秀的文化成果,成為涼山彜族的精神食糧。

3.社會價值。“克智”論辯傳統以其知識性、教育性、娛樂性、競技性,深受彜族民衆的喜愛,對于增進民族認同,加強民族團結,強化社會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傳承人類文明成果,發展彜族新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有着重要意義。

【傳承人基本情況】

“克智”論辯除畢摩世家子弟有相聯的傳承外,一般民衆則根據喜好自發地相承,沒有固定的師授傳承,也沒有代代相承的譜系。目前,美姑縣“克智” 論辯主要有海來惹吉、曲比拉合、曲木依諾等。

海來惹機,彜族克智國家級傳承人,男,彜族,出生于1969年3月,原居四川美姑縣子威鄉子威村,現住美姑縣巴普鎮機偉村,務農。海來惹機自幼喜歡彜族口頭論辯傳統,随父和叔父學習”克智”,為學”克智”常出入于婚禮、喪葬等場所向“克智”能手學習口頭論辯。24歲後常被人邀請到各種婚禮場所表演“克智”,能憑借其淵博的學識口惹懸河地演述神話傳說、天文地理、曆史知識,常受聽衆歡迎,到今已參加過數百場婚禮場所的克智論辯,幾乎無對手,在涼山彜區有廣泛的影響,也曾參加過西昌、喜德、美姑等地舉辦的克智表演比賽并且獲獎。

曲比拉合, 彜族克智省級傳承人,男, 彜族, 出生于1978年9月, 四川美姑縣拖木鄉庫夥莫村人, 務農。曲比拉合系著名畢摩曲比拉果之子,有家傳的“克智”文本。其傳承從一代畢摩宗師楊古蘇布算起,譜系為:楊古蘇布—蘇布瑪額—瑪額瑪安—瑪安布拉—布拉也迪—也迪也爾—也爾阿主—阿主坡伍—坡伍尼惹—尼惹維社—維社維威—維威甘阿—甘阿爾果—爾果畢俄—畢俄約拉—約拉約特—約特吉比——吉比漢嘎—漢嘎吉候—吉候說耳—說耳莫格—莫格俄耳—俄耳畢譜—畢譜拉夥—拉夥子嘎——子嘎戰甲—戰甲拉果——拉果拉合,到本人共28代。曲比拉合自幼喜歡彜族口頭論辯傳統,随父和叔父學習”克智”,為學”克智”常出入于婚禮、喪葬等場所向“克智”能手學習口頭論辯。20歲以後,常被人邀請到各種婚禮場所表演“克智”。

來源:彜人視窗 彜族文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