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翻譯方法和技巧?英語動詞除了用于句子謂語,還可以改變形式,用作句子的其它成分,稱為非謂語動詞動詞用于謂語之外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是使其動作意思狀态化表達了,另一方面,英語部分形容詞、副詞和介詞短語等卻帶有動态意義而漢語的動詞形式不發生變化,在翻譯時,源語英語的動詞、非謂語動詞和其它動态詞語往往都會用漢語的動詞來表現,所以,在漢語譯文中,動詞顯得很多,動作意義清晰例如,,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英語翻譯方法和技巧?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英語動詞除了用于句子謂語,還可以改變形式,用作句子的其它成分,稱為非謂語動詞。動詞用于謂語之外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是使其動作意思狀态化表達了,另一方面,英語部分形容詞、副詞和介詞短語等卻帶有動态意義。而漢語的動詞形式不發生變化,在翻譯時,源語英語的動詞、非謂語動詞和其它動态詞語往往都會用漢語的動詞來表現,所以,在漢語譯文中,動詞顯得很多,動作意義清晰。例如,
1. For these children to develop to their full adult potential, their education must be adapted to their differences.
問題翻譯:為了讓這些孩子發展其全部的成人後的潛能,他們的教育必須适應他們的不同。
分析:其中,“發展其全部的成人後的潛能”和“他們的教育”在文中語義不清楚,讀起來不流暢,原因是譯者因循了英語的句子結構,維持了原句的成分特征,但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
修改:為了幫助這些孩子擁有成人的全部潛能,所提供的教育必須适應他們的差異特征。
策略:根據原文意思和目的語搭配習慣,有意識地增加漢語動詞“擁有”和“提供”。
2. He had a finger in this matter.
他插手了這件事。
分析:漢語動詞“插手”對應英文的狀态動詞短語“had a finger”。
3. Emerging from the 1980 census is the picture of a nation developing more and more regional competition.
1980年的調查顯示國家在不斷加強區域競争的情況。
注意:Emerging和competition在譯文中相應的動詞表達是“顯示”和“競争”。
4. Books are the most mannerly of companions, accessible at all times, in all moods, frankly declaring the author's mind, without offense.
夥伴之中,書最得體,各有風味,随時可得,作者坦誠,毫無冒犯。
注意:譯文中“有”、“得”和“冒犯”這些動詞在英語中主要對應的是介詞in、形容詞accessible和名詞offense。
總之,英語表達的狀态風格和漢語表達的動态風格普遍存在,我們需要識别并故意在譯文中表現出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