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說文解字古老的文字

說文解字古老的文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1 18:31:47

老規矩,先放标題裡問題的答案:(1)古人說的“草”,并非草木的“草”,而是指栎樹的果實;(2)最初寫成的文稿或畫稿所以叫草稿,并不是因為它潦草,而是因為它有“初創、開始”的意思。詳情請見下面第二個字“草”字的解釋。

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11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三個漢字,具體如圖:

說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說文解字第111課古人說的草)1

(今天要講的三個漢字)

1、<上艹下叢>。這個字GBK字庫沒有,就是叢的繁體字叢上面加個草字頭。讀có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叢生貌。”這個字的本義就是草叢生的樣子。這跟“叢”有差别。《說文》另有叢字,給的解釋是“聚也。”辨析一下:叢除了指聚集,還指聚集在一起的人、動物或者其他事物。但本字加了艹頭,則單指草叢生的樣子。容易理解,不再上圖。

本義之外,這個字還指:“株也。”義出《古今韻會舉要.東韻》。<上艹下叢>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說文解字第111課古人說的草)2

(<上艹下叢>的小篆寫法)

2、草。這個字是現代漢語高頻常用字。有兩個讀音。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隻标了一個讀音zào。

這與我們現代漢語的讀音并不一樣。這是它的本義讀音,《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草鬥,櫟實也。一曰象鬥子。”可見,在古文字裡,草并不指現代漢語意義下的草,而是指草鬥,也就是栎實,也叫橡鬥子。關于“栎實”,又需要辨析一組概念,就是栎樹、橡樹、柞樹這三個概念的差别:

說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說文解字第111課古人說的草)3

(栎樹與栎實)

栎樹從植物學分類上屬于殼鬥科,栎屬,一般指麻栎、枹栎、蒙古栎等,總之特指某種栎樹;柞樹一般指殼鬥科栎屬植物地通稱,指的是栎屬一類植物;橡樹是殼鬥科植物的泛稱,包括栎屬、青岡屬及柯屬的種;簡言之,從概念大小來說,橡大于柞,柞大于栎,但古人一般将三個字通用。從嚴格意義上說,根本沒有某種樹叫橡樹或者柞樹。現當代文學裡有著名詩人舒婷的詩作《緻橡樹》指的也應當是這一類樹,而不是專指橡樹。有意思的是,雖沒有專門的橡樹,卻有“橡子”這個概念,結橡子的樹,大多也都包含在殼鬥科裡,在一般意義下,所謂的橡子就是指麻栎的種子。即《說文》這裡所說的“栎實”,栎樹的果實(種子)。《說文》所提的“草鬥”是栎實的别稱。如果仔細看,它可不就是一個草制的小鬥子。

說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說文解字第111課古人說的草)4

(栎實或橡子)

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得出結論,草的本義是指“栎實”,《說文》草字下還有一段是徐铉的注解,原文是:“臣鉉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别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案:櫟實可以染帛,爲黑色,故曰草。通用爲草棧字。今俗書皁或從白從十,或從白從七,皆無意義,無以下筆。”現在說的艸木的艸,另外有一種寫法,寫作“皁”,其實就是“皂”,皁的本義是“穀之馨香也”。引申代指黑色,而栎實可以染帛為黑色,所以,就有了“草”字。也就是說,《說文》的這個“草”,今天人們寫作“皂”。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才是現在的常用音cǎo。這是草字本義之外的讀音,就是後來常用的草木的“草”。草木”的“草”,本字實際是“艸”,這個前面的課程已經講過(37課),即指草本植物的總稱。但草在這個意義下還有很多引申義,比如:(1)稱呼動作,指割草。比如《禮記.系統》裡說:“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大意是:到了可以割草打柴的時候,就可以動用輕刑了。尚未開始動用刑罰時,老百姓就不敢割草打柴。(2)又因為草多生于荒野,因此,用草指代荒野。比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稱:“墾草仞邑,辟地生粟。”所謂的墾草,指的是開墾荒地。

(3)草的生長比莊稼快,所以草還有“迅速”的意思,比如草草收兵;(4)草的生長是沒有人工培育和管理的,所以它又有引申義粗陋、粗劣、草率、簡略的意思。比如:《史記·陳丞相世家》:“更以惡草具進楚使。”裴骃的《史記集解》說:“草,粗也。”(5)又因為草的特性,又引申為微賤。這個意義常用于謙詞,比如:姓某,草字某某。(6)草字又有“開始”的意思。《廣雅·釋言》:“草,造也。”“造”當“始”講。”清代朱駿聲說:“上古之世,地未墾辟,艽荒艾蔽,故曰草昧,因又為創始之稱也。”在文獻中“草”當“創始”講的例子很多,比如“草創”就是指開始創辦或創立;我們說經常說的“草稿”,指的就是最初寫成的文稿或畫稿。

說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說文解字第111課古人說的草)5

(達芬奇《最後的晚餐》草稿)

(7)還指書法書體的一種,即草書,有章草、狂草等,一般的特點是筆畫相連,書寫便捷,其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從草的迅速,簡略意義引申出來的稱呼。

說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說文解字第111課古人說的草)6

(懷素草書《自叙帖》)

(8)又俗指雌性的(家畜),比如草驢、草狗等。另外,草還是姓,《正字通》有記載,漢代有個人叫“草中”。草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說文解字第111課古人說的草)7

(草字的小篆寫法)

注意,這個字的小篆寫法跟草字的本義相關聯,就是個“草鬥”的象形。

3、菆。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隻标注了一個音zōu。給的解釋是:“麻蒸也。”麻好理解就是指植物麻,蒸是什麼呢?《集韻.侯韻》裡有“菆,莖也。”由此得出“蒸”就是“莖”。《儀禮.既夕禮》裡有“禦以蒲菆”,鄭玄注說:“蒲菆,牡蒲莖。胡培翚《儀禮正義》裡補充得更詳細:“蓋取其皮以為麻,而其中莖謂之蒸,亦謂之菆,因而凡物之莖皆謂之菆,有望鄭以莖釋菆也。”顯然,菆的本義指的就是麻稈。就是麻剝去皮之後的莖,之前上過圖,再回憶一下:

說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說文解字第111課古人說的草)8

(成捆的麻稈)

本義之外,菆字還有其他意思,舉常用的說說:(1)利箭。《左傳.宣公十二年》:“樂伯曰:‘吾聞緻師者,左射以菆’”杜預注說“菆,矢之善者。”古文裡有“菆矢”一詞,指的當然也是鋒利的好箭。如圖:

說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說文解字第111課古人說的草)9

(古人制作的鋒利箭簇)

(2)草叢生的樣子。《玉篇.艸部》有:“菆,草也,叢生也。”

(二)菆的第二個讀音讀作cuán。分别有幾個意思:(1)聚集;叢積。《集韻.桓韻》裡說:“菆,積木以殡。或作㭫,通作欑。”就是在在死者的棺椁四周聚集木頭,叫菆塗。《禮記·檀弓上》:“天子之殯也,菆塗龍輴以椁。”原意為堆叠木材于輴上為椁形而塗之,後引申為停放靈柩。孔穎達作疏說:“菆,叢也。謂用木菆棺而四面塗之”由此,又引申出字意(2)殡具;殡葬的用具。(3)殡殓。殡殓過程。因為字意不常用,不再舉例。

(三)菆的第三個讀音讀作chù。指鳥巢。《集韻.遇韻》有:“菆,鳥窠”。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說文解字第111課古人說的草)10

(鳥巢)

《說文解字》的作者許慎在每個字下,首先訓釋詞義,然後對字形構造進行分析,如果是形聲字,在分析字形時就指示了讀音,如果是非形聲字,則常常用讀若、讀與某同等方式指示讀音,後人又加了反切注音,但古音與今音的差别導緻反切注音往往并不準确,讀音仍然是學習《說文解字》的一大難點,本系列課程的讀音,多依據1988年版《漢語大字典》為準。

(【說文解字】之111,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冉組詞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