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年4月5日是清明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清明節其實兼具兩種作用,一種作用是一年中24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即春分過半月後就是清明節。另外一種作用就是用來祭祀和緬懷先人的紀念日,在清明的那一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就會回鄉上墳燒紙。“上墳燒紙”其實就是用來焚燒一些冥币給去世的親人,當然這其實是一種迷信的說法。随着現在網絡技術的發達,出現了網上祭祀和托人祭祀這兩種,為遠在他鄉的遊子有了寄托。
那麼清明節燒紙祭祀這個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看完你就知道了。
清明節也叫做三月節,從周代就有了清明祭祖的風俗,但現在已經有了2500多年的曆史了,據記載,清明祭祀是從上古祭祀演變過來的,如果再往遠了說,上古母系社會是沒有祭祀這中說法的,因為那個時候社會是群婚階段,剩下的孩子隻知道母親是誰而不知道父親是誰,也就沒有形成祭祀,後來到了父系社會才慢慢的有了祭祀的習俗。當時是祭祀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他們糧食和肉,是把上天當作了母親。
随着曆史的推進,清明節在春秋時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傳說,進入了進入了陰曆三月,
據說在這個時候,相傳閻王爺打開地獄大門,讓一些鬼魂出來透透氣。
為了防止這些鬼魂在踏青時碰到人們,于是人們上墳燒紙,意思是給他們些冥币,趕緊讓他們回去,不要亂跑,以免沖撞了人們。慢慢的人們就開始想着,小鬼都能收到錢那麼就九泉之下的親人也應該能收到錢,所以就開始給去世親人燒一些冥币,目的是為了親人在“下面”能夠有“錢”花,不要虧待了他們。
還有一種說法,蔡倫發明了造紙術,由于研究的時間太多,造出來的紙還是沒人要,也不知道有什麼用。媳婦就鬧他,常和他吵架。後來,蔡倫琢磨來琢磨去,找來個大蘿蔔,用刀在上邊刻了點什麼,還找了點顔色,之後就在紙上印東西,起初是為了給紙上弄點花樣可以更好的賣出去,但是一點都沒有效果,于是他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第二天,蔡倫就裝死躺在院中。他媳婦就喊:“相公,你這麼了,讓你不要弄這些東西了 ,你非要弄,這會把自己都搭進去了。”邊喊邊抱過一包紙來,放在蔡倫腦袋前邊就燒……很多人聽這裡喊得不是聲不是調,便都過來看熱鬧。
正燒着燒着,蔡倫“騰”的一下跳起來,活咧。蔡倫說:“你可别給我燒咧!這可是好東西,我正掙錢呢!掙了不少錢!”說着,就從兜裡掏出來很多錢(他印的洋錢票)。人們一看,嘿!這紙一燒,人能活,紙還能變成錢。就這樣,死了人燒紙,清明節燒紙的習俗就一直延續到現在。
當然這都是傳說,也都是封建迷信。這就是清明節燒紙的由來,慢慢地就流傳到了現在,真假已經無從考證了,信則有,不信則無。
不過清明節燒紙多少還是有火災的隐患的,現在提倡文明掃墓,文明祭祀,盡可能地使用鮮花去代替燒紙,文明你我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