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筆者偶然見到一些漢文字學者的論文,認為這幾個字不同,于是筆者對他們所說詳加考證,對這幾字的意思大緻有了了解,今天就在這裡分享:
這幾個字最集中的記載應當是這幾個地方:
一是《孟子·萬章上》:
萬章問曰:“象日以殺舜為事,立為天子,則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萬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殺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誅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則誅之,在弟則封之。”
《竹書紀年》也有這樣一句話:
“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尚書》也有句:
流共工于幽州,放歡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
放
如果我們代入到具體的事件之中就會明白,放是很輕的一種刑罰,它可以作為給一個比較荒蠻的封地的方式來進行。
流
“流”應該就是指古代的流刑,即将犯人流放到偏遠地區。
逐
“逐”的意思應該很明顯,我們引述知名學者謝玉堂先生的《論大舜》中的話:
對流放的人要分三等:大罪的驅逐到很遠的地方,輕罪的流放到西北夷狄的地方,小罪的流放到千裡之外。審案要審明白才能做到公平。大舜這種“德中有法,法中寓德”的執政理念确實赢得了全社會的高度評價。
顯然,“逐”就是将人趕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不得回來。
殛
“ 殛”音jí,根據其用在鲧身上可知,由于羽山原本就是鲧的家,這裡應當是将他放逐到很近的地方,然後又處死的意思。
竄
根據《孟子》和《尚書》關于三苗的結局,就知道這裡的竄絕不是讓他逃跑的意思,而是先将他流放到非常偏遠的西部地區的三危山(而三苗所在地方,《六韬》說:“堯伐有苗于丹水之浦”,《呂氏春秋·召類》則說為“堯戰丹水以服南蠻”。也就是說三苗實際上就是南蠻。距離三危很遠。)《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中記載,“歡兜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辟。四嶽舉鲧治洪水,堯以為不可,嶽強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漢、荊州數為亂,于是舜歸而言于帝,請流共工于幽陵,以變北狄;放歡兜于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于三危,以變西戎;殛鲧于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鹹服。”可見,三苗是被流放到非常邊遠的地區(在當時來講),然後又被殺死。“竄”即是此意,也就是将人流放至很遠處,再将他處死。參考文獻:《尚書》《竹書紀年》《孟子》《史記》《論大舜》等
特别聲明:圖片侵删。本文系東南野老(也叫南石山人、辵矱山人)原創,其他不經過本人同意轉載的行為将受到作者本人的追究,也希望廣大讀者閱讀到不同賬号名稱所發表的文章時踴躍檢舉。對中國曆史感興趣,尤其是喜歡隋唐宋元曆史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一波。凡是覺得我一派胡言而又說不出曆史文獻的,請你自己去看你的營銷号去,本号專門打擊營銷号,戳穿曆史謊言,打擊曆史謠言,不喜歡請繞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