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用x甲?” 進來學習下 正确靠譜的治療方法
灰指甲的治療方法來了,前一篇說了灰指甲的發病過程和臨床表現,現在我們來說治療的問題。
在說治療方法之前,必須要講一下如何診斷。前面說過甲的破壞并不都是甲癬,所以不能看着像灰指甲,就直接給抗真菌藥物。
如何診斷灰指甲診斷灰指甲,需要取材料去化驗。從我自己的臨床經驗看,甲癬的真菌檢查結果陽性率一直不高,換句話說,就是患者本來确實是真菌感染,但是檢查時卻沒有查出來,甚至多次檢查都沒有查出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采集标本方法有待于改進。
準确的取指(趾)甲方法是:
1.先用酒精或肥皂水清潔趾甲,等待其幹燥;2.在不引起患者不舒服的情況下,剪取最近段的甲闆。(說到這裡,跟小夥伴們說一聲,如果你懷疑自己是灰指甲,在去醫院之前,不要把趾甲都剪得光秃秃的,讓醫生無處可剪。)3.用刀片刮取有縱嵴的甲下碎屑。
采集到标本之後做什麼呢?
做檢查,甲真菌病的實驗室檢查,主要是包括真菌鏡檢、真菌培養、組織病理和分子生物檢查。順便提下,真菌鏡檢是皮膚科門診最常用的簡便的快速的方法。每天都有大量的患者接受這個檢查。
真菌鏡檢和培養,是診斷甲真菌病的金标準。但是前面提到過,真菌檢出率不高,也就是說,确實有真菌感染,但是沒有檢查出來,因此,常常需要多次檢查。這裡讨論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如果說多次檢查真菌,都為陰性,然後也查不出其他的問題,趾甲繼續被毀損,這種情況下,能給予抗真菌治療嗎?我個人觀點是在一定的情況下可以的,這個叫做診斷性治療。
除了标本采集問題,還有是檢驗技術和培養條件等等,都在影響到結果。好在甲的組織病理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如果發現甲組織标本中有真菌菌絲或者孢子時,診斷可以成立。
現在分子生物學發展速度非常快,各種新極速很多。其中聚合酶鍊反應技術,就是一種在實際中得到廣泛應用的技術。可以用來檢測真菌。
好,查到真菌,确診為灰指甲了,我們應該怎麼治療呢。
如何治療灰指甲說到治療,真是五花八門,以前網友也說過自己接受過各種各樣的外用藥物治療辦法。讓我大開眼界。
但是我需要再次強調的是,除了典型的白色淺表型甲真菌病之外(因為這一型很表淺,把表面損壞的甲用刀片去除,使用外用藥物可能起到作用,治療時間也至少要一個月以上,如果用外用藥物,則推薦5%阿莫羅芬),其他類型甲真菌病,都建議盡量口服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
口服藥物,被人體吸收到血液後,藥物通過血液被輸送到甲根部,到達甲床,然後逐漸緩慢的擴散的趾甲裡面,進而消滅真菌,于是新趾甲就從甲根部慢慢從近端像遠端長出來,取代已經毀壞的舊趾甲。
我們甲的生長速度很慢,對指甲來說,從甲根部到遠端,一般來說要三個月,而腳趾甲更慢,有可能需要半年。所以現在大家明白了為什麼甲癬的治療時間都比較長了。當然了,這個速度,不同年齡段是有一定差異的。小孩子長的快些,老年人就會慢很多,所以療程可以做一定的調整。
口服藥物雖然很多種,但目前主要推薦是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以下推薦方案均為成年人)。
伊曲康唑的使用辦法是:200mg 1次,每天2次,連續用1周,停3周,然後重複這樣的過程,持續3-4個療程。
特比萘芬的推薦方案是:250mg 1次,每天1次,使用6-12周。
理論上來說,治療時間如果更久一點,治愈率可能更高一點。換句話說就是如果根據前面推薦的時間,治療效果不滿意,可以适當的延長一點,有時候可以延長到6個月,或者更久一點。
如果一種藥物效果不好,是可以考慮停用,然後換一種藥物的。
小夥伴們有些擔心副作用的問題,特别是肝損害的問題,其實在臨床上并非是普遍性的,定期監測即可,1個月檢測一次肝功能,不需要僅僅因為擔心副作用,而不願意服用藥物。
那麼什麼叫治愈呢,有不少小夥伴說,我的灰指甲反複的治療後,依然複發呢,怎麼辦呢。
目前對于甲癬的治愈标準還沒有達成一緻意見。多數認為至于标準是臨床和真菌學治愈。這個跟大家以為的不一樣,很多人以為,隻要新趾甲長出來了,就算是治愈了,其實不一定如此。
所謂完全治愈:具體是指甲闆外觀完全恢複正常、甲真菌鏡檢和培養菌為陰性,這樣才算治愈了。
不過有一點必須承認,甲癬确實容易複發,特别是腳趾甲感染和嚴重的甲真菌病,更是容易複發。
有數據統計說,使用口服藥物,治愈率可達80%,但是如果界定治愈标準不僅僅是臨床标準,還包括真菌學标準,可能治愈率就要下降了。換句話說,就是表面看着趾甲恢複正常了,其實真菌并沒有完全消滅。有報道說,腳趾甲治療12周以後,治愈率才20-40%,一半都不到。
說到這裡,很多小夥伴估計要問了,那如何預防和減少複發呢。
溫馨小提示在此:
1.穿透氣的鞋子和棉襪。2.應用抗真菌散劑或系吸收劑。3.及時修剪趾甲以及避免在此暴露在感染源中。4.清理舊鞋子,因為其中含有很多緻病菌,如果舍不得扔掉,則要消毒劑處理下。
最後說一下,關于灰指甲要不要拔甲的問題。盡管有人說自己拔甲之後就好了,我個人的建議是,盡量不用這個方法,即便要用,也是建議聯合藥物一起使用。
今天就講到這裡,有疑問的小夥伴可以在評論區交流讨論。
【免責聲明】
本内容由皮膚科冷醫生原創,為讀者進行科普
内容僅供參考,具體皮膚問題還需及時問診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
封面圖源:pixabay/moshehar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