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看了很多賣茶的直播間。
對人性的弱點,愈發了解透徹。
直播間裡,不僅有誠信求購好茶的消費者,更多的,是一隊又一隊的托。
他們各個演技超群,讓不明真相的消費者,一步步掉進自己設下的陷阱。
在商業交易中,我們把禍亂當事者,特意擡高或壓低價格,并從中牟利者,稱為“托”。
舉個例子,當年劉邦欲廢劉盈。
因為他認為呂後太過彪悍,而太子劉盈卻生性軟弱,擔心皇權旁落。
接着,呂後就坐不住了,硬逼着張良出主意。
人家張良原本不想卷入劉邦的家庭紛争,迫于無奈,隻好讓他們去請商山四皓出山。
一頓吹捧後,劉邦不得不放棄廢儲的想法。
在古代的特殊背景下,托的作用,顯然要把現在大得多。
信息閉塞,而且對名士之流大多帶有盲目崇拜的心理。
說到底,還是找尋人性的弱點進行變相推銷,從而得利。
古代如此,現代亦是如此。
《2》
午飯後,刷某音。
這一刷可不得了,看到一條廣告:花99元就能喝到六大茶類,你心動了嗎?
點開詳情頁裡,發現不到百元的價格,能買到足足6罐茶葉。
而且,每一款茶的名氣都不小。
綠茶賣的是西湖龍井,黃茶賣的是君山銀針,白茶賣的是白牡丹,烏龍茶賣的是武夷肉桂……
即便是平時不喝茶的人,都或多或少有所耳聞。
這個價格,在很多人眼裡,妥妥地是“撿漏”。
尤其是對于新茶友而言,想喝茶,卻又不知道自己适合哪一種。
因此,他們更偏向于購買這類組合裝的茶葉。
花最少的價格,就能嘗到最豐富的品種,一勞永逸。
衆所周知,在網上買茶,風險比線下茶葉店買茶更大。
畢竟,看不見,摸不着,隻能憑借着幾張圖片和文字,或者茶掌櫃的描述來判斷。
況且,萬一收到以後,貨不對闆,那就上當受騙了。
所以,大家消費過後的評論,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衡量标準。
俗話說,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同理,大家說不好的,那肯定不會好到哪裡去的。
然而,新聞早已多次曝光,好評不一定很好,有可能是刷的。
亦或者是,通過某種營銷手段對客戶進行了評價的引導。
因此,即使好評滿滿,也未必能夠完全證明茶葉品質優秀。
很有可能是商家花錢雇來的“托”,潛伏在産品評價裡,誤導消費者。
要識别是否是托,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他們發的内容。
如果都是基本相似的長篇大論,且配圖的拍攝角度、風格也大體相同,就說明是商家自己在刷信用了。
因為大部分的買家,都是習慣默認評價,或隻給簡短扼要的評價。
很少有人願意抱着手機,打下幾百字的評價。
要知道,手機打字很累的,且大家的時間都很有限。
這種行為,很容易令人反感,頗有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如此不誠心的商家,無論他的茶好不好,都讓人失去了購買的欲望。
《3》
99元買六大茶類,靠譜嗎?
不僅僅是直播間,某寶、某東、某夕夕上,也能看到類似的宣傳推廣。
一斤茶葉,或者6罐茶葉,隻要99元。
包郵到家不說,還送上一整套精美的茶具或者杯子。
老實說,如果村姑陳是個外行人,完全不懂茶的人,肯定會心動。
按照大多數人的想法,不到一百元,就能買到這麼多東西。
就算沒有茶葉,光是茶具和包裝,再加上郵費,就已經回本了。
所以,即使裡面的茶葉,品質很差,也可以輕松被大家接受。
一分錢一分貨,大概率是準确的。
喜歡貪小便宜的人,也并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
隻不過,還是抱着“試試不吃虧”的心态,買回家了。
殊不知,商家都是無利不起早。
不賺錢,是不可能賣的,即便99元還送這麼多贈品,人家依然有利潤。
99元的價格,除去采茶、加工、包裝、贈品、運輸、人工、倉儲的費用,最終分攤到茶葉身上的部分,少之又少。
茶葉實際上的價值,可能連一半都不到。
這樣的茶,味道如何,就不需要村姑陳多說了吧,懂得的人,自然懂。
很多商家喜歡把“茶無好壞,适口為珍”挂在嘴邊。
企圖告訴衆人,什麼茶都是有人喝的,也都有人喜歡,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可是,成本如此低廉的茶葉,就連衛生安全都難以保證,就更别談什麼香氣滋味了。
一般來說,價格低廉的茶,品質差,不好喝。
要麼,是茶青原料不好,千萬别想着真的用名優茶的原料來做,人家成本高,産量稀缺。
為了壓縮成本,提高利潤,隻能拿最便宜的茶青來做。
要麼,是粗制濫造,因為技術精湛的制茶師,人工費不便宜。
再加上場地費、加工費、電費等一系列費用加起來,99元或許連零頭還達不到。
所以說,實在要喝的話,也隻是勉強入口。
至于味道好不好,能不能遇到好茶,99%的概率是不可能的,除非天上掉餡餅。
《4》
自前兩年開始,身邊開實體店的朋友,一直過得很不順心。
因為衆所周知的原因,實體經濟不太景氣。
反之,互聯網經濟,卻蒸蒸日上。
冥頑不靈的人,終究隻能領盒飯,拿到被時代淘汰的劇本。
好在,他們都挺與時俱進的,去某音搞直播去了。
然而,問題又出現了。
品質好一些的茶葉,價格并不便宜。
至于那些三坑兩澗的岩茶,福鼎高山的白茶,桐木村的紅茶,因為産量稀缺,價格昂貴,這早就在茶圈裡達成了共識。
但是,在一部分人看來,網上賣茶,本就不應該太貴。
沒有房租,沒有水電,就坐在鏡頭前面帶帶貨,成本能有多高?
所以,在互聯網上,帶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再加上某些同行惡意競争,比如99元買六大茶類,還都是名優茶。
消費者貨比三家之後,自然是不願意花高價買茶。
卷,真的是太卷了。
于是,就會出現一種神奇的現象。
那些真正有資源的,手裡拿着好茶的人,直播間裡往往冷冷清清,隻有少數粉絲。
不過,都是忠實粉絲,買過一次就達成了互相信任的關系。
而那些天天靠着表演,編故事,拉同行吵架,胡說八道,或者主播穿着暴露的直播間裡,卻熱鬧非凡。
人數幾千或者上萬,都是常有的事。
大家喜歡看戲,湊熱鬧,看着看着,發現茶葉價格也不貴,順手就下單了。
9.9元秒殺,或者99元一斤,真真是一個敢買,一個敢賣。
抱着看客們都是一錘子買賣,賺一波就走的不良經營心态,進行不誠信的經營。
對他們而言,起點即是終點。
《5》
如今,是互聯網時代。
廣告無孔不入,四處開花,鋪天蓋地,避之不及。
并且,智能化的手機,還會根據你的需求,推薦适合你的産品。
可怕的大數據,讓我們成為了一個透明人,根本沒有隐私可言。
喜歡喝茶的人,不管在哪個平台上,都會看到賣茶的廣告。
廣告廣告,作用就是廣而告之。
但一條好的廣告,應該是在正确的時間,正确的地點,把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推送到正确的人面前。
而不是用廉價商品吸引眼球,引導衆人買低價茶。
雖說每個人的消費能力不同,但都是為了喝到好茶。
至少,不能是三無産品,喝起來要舒服。
所以,有些廣告,看看就好的。
真正的好茶,還是藏在巷子裡,需要我們慢慢探索。
更多關于茶葉的知識茶葉酥脆,便是好白茶?茶友,請您對茶葉的要求再高一些!
茶葉六兩,禮盒三斤,隻看包裝買茶葉,能挑到高品質的好茶嗎?
從茶葉店、到茶館、再到茶葉會所,你帶同行來,是要砸場子嗎?
茶友說,茶葉茶葉,葉子做茶,茶芽隻是炒作?
茶葉隻是消費品,綠茶、白茶、紅茶,六大茶類都不值得存老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