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讀魯迅先生的《世故三昧》
我們知道“世故”的意思一般指處世經驗老到,懂得世俗人情,圓滑不得罪人,不給他人提意見。而“三昧”的基本解釋一是佛教用語,意思是使人心神平靜,雜念止息,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第二個意思是指深谙事物的訣要及精義。
很長時間不曾好好讀過一本書了。近期賦閑在家。孩子的書架上有魯迅先生的經典全集套本,遂借來讀閱。
魯迅先生全集
初讀此文,稍微有點隐晦難懂。以為魯迅先生是在分享自己“世故”的經驗。在他看來,某人被别人看作“深于世故”,其實與“不通世故”同一層次,都是“世故”中的最低層次。
在此文中魯迅先生先是說明了“世故”很難以掌握其程度說起,随後層層遞進說明了“世故”不同水平層次及境界。
“世故”初級層次是“深于世故”而故意鑽研世故的人;到“處世法的精義中的精義”就是“和自己不相幹”,這一層次。再到比“精義中的精義”更高一層的是裝作天真和不通世故,而指責他人“深于世故”而避開了同自己有着利害關系的“世”,這一層次者利用責備别人來彰顯自己,以求謀名謀利,而對自己一切世故的行為避而不談,詭辯且避重就輕的人;而“世故”的最高境界就是“行而不言”,這些人已經就是已經是完全習慣到爐火純青,連自己都渾然不知的境界了。
魯迅先生告訴我們這些醜惡的東西,實際上是對當時社會的諷刺和激憤之辭。
前段時間發生的燒烤攤事件,有些人在網上抨擊店老闆及其他食客不出手阻攔搭救,也有些人在網上大放厥詞,說先欲自保,萬不可行俠義之舉。都是世故之人呀!實不相瞞,我也在站在第一種觀點的那部分網友,第二種也不是說有多麼不對,在那種環境下,也是不得已為之,也沒有做傷害别人的事,但這樣說的如此冠冕堂皇,不知廉恥還是頗為不妥。
隻能說我們大部分人已經是缺乏信仰,熱血消涼。在生活的邊緣中掙紮着,隻能愈發地變得“世故”。
有人認為魯迅先生的文章深度太大,批判性太強,故被移出了教育課本。
魯迅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是文學标闆及圖騰式的人物。魯迅文學被移出課本着實是一種悲哀!#抄書##魯迅##頭号周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