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在交流的時候,都喜歡引經據典、滔滔不絕。因為這樣不僅可以顯示出個人才學,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彰顯個人魅力。事實上在很多農村地區,人們在說話的時候也會講俏皮話。尤其是一些文化底蘊比較深濃厚的地區,甚至還會有很多人講俗語。
俗語雖然無法與名著相提并論,但不可否認的是所以作為生活經驗,以及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思想總結,在農村地區依然十分有市場。有很多聽起來比較俗氣的俗語,但在日常生活中卻具有一定實用價值。
在很多北方地區俗語特别流行,“老牛吃嫩草,吃雞要趁早”, 就是其中一句比較常見的俗語。
單從字面意義上去分析,說的是老牛由于牙口不好,所以特别喜歡吃比較嫩的小草;而“吃雞要趁早”則是說,要想吃肉質鮮嫩的雞,就一定要在下蛋之前食用。
一、“老牛吃嫩草”的含義“老牛吃嫩草”是一句比較常見的詞語,在現代社會中這個詞語的含義非常多。在古代社會中牛是比較重要的耕田工具,而且由于生活條件有限,很多家庭都隻有一頭牛。所以在農民的眼中牛的地位非常,在缺衣少食的年代人們也絕對不會吃牛肉。
西周時期就有關于保護耕牛的法律,“諸侯無故不得殺牛”說的就很明确。
無論是貴族階級還是普通老百姓,在沒有任何原因的前提下都不能殺牛。即使是雄霸一方的諸侯,也不能因為口舌之欲無故殺牛。否則就會受到相關法律制裁,嚴重的甚至還會被殺頭。
筆者認為從這一點來看,耕牛在古代社會中的地位,要遠比其他牲畜高很多。‘
除非是更牛因為過于勞累會生病死亡,在這種前提下本着不浪費的原則,人們才能吃到味道鮮美的牛肉。即使是耕牛已經無法耕地,農民也會像伺候老人一樣照顧耕牛。
根據飼養耕牛的農民的個人經驗,當耕牛的年紀越來越大時,他們的咀嚼能力和牙齒就會變弱。在這種前提下,根本嚼不動比較粗硬的枯草。為了能夠讓他們維持或延續生命,農民就會為老牛割嫩草。
“老牛吃嫩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很多年紀比較大的男性,都特别喜歡年輕漂亮的女孩。
當然随着人們的觀念不斷更新,很多上了年紀的女人,也會對小夥子産生濃厚的興趣。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句俗語的引申意義,就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二、“吃雞要趁早”很有意義
生活在農村地區的老百姓,幾乎家家戶戶都飼養雞、鴨、鵝。這些禽畜不僅可以産蛋,而且在逢年過節的時候還能殺了吃肉。對于家庭比較貧困的農民來說,當小雞逐漸長大之後,還會被當做商品換錢。所以從這一點來看,飼養小雞是一件一舉多得的事情。
農村地區之所以會有,“吃雞要趁早”的說法,主要是因為小雞的飼養周期特别短。
雞一般情況下3-6個月就可以出欄,并且估計還能在春季産蛋。由于古代老百姓的生活比較苦,所以他們根本不舍得随意殺小雞。
但是小雞一旦長到一年左右,基本上就會變成老雞,在這種前提下肉質就會特别柴。
即使炖的時間很長也不容易爛,這種肉質的小雞吃起來口感特别差。為了能夠在吃雞肉的時候,吃到肉質鮮嫩湯汁可口的小雞,人們都會選擇殺未隔年的小雞。
筆者認為俗語“吃雞要趁早”, 其實是人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而且也是一種比較難得的烹饪技巧。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句俗語所蘊含的意義。其實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是日常飲食中的一種習俗。
結 語
現在社會中雖然很少能聽見俗語,但筆者認為俗語作為老祖宗智慧結晶。不僅蘊含了非常重要的生活經驗,而且也是他們日常生活的狀态體現。
“老牛吃嫩草,吃雞要趁早”,雖然聽起來有一種通俗易懂的感覺,但如果細品會感受到很多人生真理。
雖然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俗語是已經老掉牙了的古董。但筆者卻認為俗語就像陳年佳釀,沉澱的時間越長就會越長味道鮮美。如果大家平時能夠多了解詞語,并且可以正确運用俗語的文化特征,相信一定會被日常生活有很大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