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鄉村振興是三農總抓手

鄉村振興是三農總抓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5 00:25:19

鄉村振興是三農總抓手?作者:鄭有貴(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經濟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鄉村振興是三農總抓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鄉村振興是三農總抓手(着力解決三農問題)1

鄉村振興是三農總抓手

作者:鄭有貴(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經濟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在今年第七期《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回答了推動鄉村振興的一系列重大實踐和理論問題,形成了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中國方案,深刻闡釋了為什麼要推進鄉村振興、如何推進鄉村振興等重大命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舉旗定向、領航掌舵。

實施鄉村振興的時代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如何實現“三農”的全面發展,如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補齊“三農”短闆,促進億萬農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邁進全面小康社會和邁向全面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将曆史性地解決城鄉發展不均衡的結構性問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奠定基礎。

新的發展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是曆史性的新戰略。指出,“從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有很多難題需要攻克,必須一步一步紮實推進。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鄉村振興的3個時間節點和具體的目标任務,即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中央有步驟分階段實施鄉村全面振興的戰略部署,明确了鄉村全面振興階段性演進的内涵和目标指向。

新的戰略目标。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目标是鄉村全面振興,實現以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不是輕輕松松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個艱巨的曆史性課題,因為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三農”問題會在較長時期内延續。實現全面鄉村振興,實際上是對“三農”問題的破解,其中的難度和複雜性不言而喻,這既要有曆史擔當,也要有不畏艱難的巨大勇氣、足夠的曆史耐心、解決難題的科學精神和智慧。

新的發展道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這一“三農”發展的戰略目标,必須從國情和新時代的要求出發。這既是一個重大實踐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理論問題。新時代的鄉村振興要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質量興農之路、鄉村綠色發展之路、鄉村文化興盛之路、鄉村善治之路、中國特色減貧之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進行探索。在脫貧攻堅目标任務已經完成的形勢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世界動蕩變革的特殊時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

實施鄉村振興要貫徹新發展理念

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内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确、全面貫穿于“三農”改革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起促進“三農”發展新的政策體系、制度體系和動力機制,促進農業農村發生曆史性變革。

創新發展實現新突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機遇,在農業科技創新上舍得下氣力、增投入,注重創新機制、激發活力,注重解決好科研和生産“兩張皮”問題。中國加快推進對“卡脖子”的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農業高新技術發展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産出加快,作物基因組學與生物技術育種研究邁入國際前列,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農業科技支撐引領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的同時,進一步擴展到脫貧攻堅、農民增産增收的農民領域,生态宜居、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農村領域;加快應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智慧農業和數字農業,推動農業全産業鍊改造升級。以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為目标的創新發展實現新突破,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了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推動農業發展由注重物質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

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針對城鄉“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問題突出、村莊空心化、農戶空巢化、農民老年化等“鄉村病”問題,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促進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形成,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堅決打赢脫貧攻堅戰後,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這一曆史性變革,促進“三農”全面發展。

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綠色興農成為農民的内在要求和自覺行動。各地農村因地制宜地把促進綠色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農耕文明傳承發展、鄉村文化繁榮發展有機融合,鄉村發展不再缺乏人氣和聚集力,探索出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旅融合等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多種有效實現路徑。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為鄉村發展賦能,既提升了鄉村資源價值,使綠水青山成為農民增收緻富的金山銀山,又滿足了人民對生态和鄉村文化的消費需求,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更加穩健前行。

開放發展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國堅持國内國際統籌布局,發揮共建“一帶一路”在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境外農業合作園區和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圍繞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綠色發展、水産等領域,積極參與全球農業科技合作和建設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建設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農産品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農業特色服務出口基地,深度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涉農談判和全球糧農治理。這些都擴大了農業對外開放,深化了多雙邊農業合作,推進了農業服務貿易發展。開放發展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了農業農村服務和融入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共享發展形成發展新動能。随着包括共享發展在内的新發展理念的提出和踐行,中國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實現路徑和政策體系。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在農民與企業合作中鼓勵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入股,在發展合作經濟中促進合作社與成員建立股權聯結,這些通過讓農民有其股的股權聯結方式,夯實了共享發展的産權基礎,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利益聯接機制的完善。同時,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增加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闆,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城鄉救助體系,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織密兜牢”困難群衆基本生活的安全網,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以鄉村振興破解“三農”問題

随着“三農”工作重心曆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國對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三農”發展困局進行攻堅,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開啟了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三農”改革發展取得曆史性跨越發展。

農業向有奔頭的産業轉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促進農業高質高效上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大力促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大力促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地推進多種形式的農業組織化和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通過實施服務小農戶、提高小農戶、富裕小農戶的措施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特别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打開了農業發展新空間。探索形成了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進而促進農業向有奔頭的産業轉型的實現路徑。

農民向有吸引力的職業轉型。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重要内容。破解農民單一由從事農業向非農産業轉移,導緻鄉村人才匮乏問題,解決好誰來種地的問題,是鄉村振興必須破解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在回答這些命題上采取了有效措施。在促進農民增收上,把富裕農民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量度,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取得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高于城鎮居民的成效。在改善勞作和産業創新上,促進農業機械化、設施化、智能化,促進農村新産業和新業态發展,既減輕勞作又拓寬了增值路徑。在經營主體上,大力培育現代農民,促進農民合作社和現代家庭農場發展,以實現規模效益。除一些長期在外打拼的農民回鄉創業創新外,還有多種人才到鄉村創業創新,這些都标志着農民向着有吸引力的職業轉型有了良好開端。

農村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轉型。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城鄉融合之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破除城鄉分割的體制弊端,促進社會事業、社會保障水平快速提升。同時,加快鄉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紮實推進;促進鄉村文化繁榮,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農村精神之魂重塑;堅持綠色興農,建設美麗鄉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小城鎮。這些都使鄉村有了聚集力,農民選擇就地就近就業創業意願日益增強,就業條件日益具備。中國采取有效措施促進鄉村更加宜居宜業,農村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轉型,也為全球解決鄉村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鄉村振興為民族複興作出新貢獻

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在擁有14億多人口的中國,“三農”向好,全局主動。中國“三農”改革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和發生曆史性變革,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速形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推進,全國糧食産量自2015年起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穩住了農業基本盤、守好了“三農”基礎,在整個國家應變局、開新局上發揮了“壓艙石”的作用。

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作貢獻。随着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加快推進,農業除傳統的産品功能、就業功能、市場功能等持續提升外,生态涵養、休閑體驗、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和生态、文化等多元價值日益凸顯。中國拓展提升農業多種功能,促進鄉村多元價值提升,不僅提升了億萬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質,還滿足了城市居民到鄉村休閑、體驗和旅遊的需求,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指數。

為穩住農業基本盤作貢獻。保障好初級産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動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不僅确保了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還較好地滿足了全國人民對食物消費多元化的需求。保障初級産品供給和促進農業高質高效,為更加主動地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提供了條件,為應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夯實了基礎,是中國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社會穩定作貢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新時代中國緻力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鄉村善治的相互促進。農業向着有奔頭的産業轉型、農民向着有吸引力的職業轉型、農村向着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轉型,成為成功續寫社會長期穩定奇迹不可或缺的因素。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考;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國際經濟下行影響,2020年一度有近3000萬農民工成功留鄉返鄉生産生活,這為應對風險挑戰提供了回旋餘地。這些都彰顯了中國之治下的中國城鎮化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在應對風險挑戰上具有特殊優勢。

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作貢獻。城鄉經濟循環是國内大循環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确保國内國際雙循環比例關系健康的關鍵因素。新時代中國打赢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民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居民,促進幾億農民同步邁進全面小康社會,釋放出巨量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加之休閑農業、鄉村旅遊蓬勃興起促進城鎮居民消費增長,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來源: 《紅旗文稿》2022/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