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小孩抓周都需要什麼

小孩抓周都需要什麼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7-28 12:33:34

小孩“抓周”的習俗幾乎全國都有,曆史也由來已久。

小孩抓周都需要什麼(小孩抓周)1

關于這個儀式,文學巨著《紅樓夢》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一段中提到寶玉“抓周”的情節。孩子生下一年滿一周歲俗稱“做眸”、“吃周歲粑”。外祖母備辦衣衫鞋襪、食物、銀器、玩物、珈椅子等送給外孫,叫做“碎禮”。周歲辦酒接容,大都是女客,家婆最大,坐首席。客人一般都備了一份賀禮。“周歲粑”是用把模子把糯米粉壓成印子粑,上面有花紋,中間點上桃紅圓點,很是好看,作賀客回籃”的不蒸熟。

這一天特别舉行檢驗小孩子天賦和ト測未來前途的"抓周”儀式。把小孩放在一個圓形竹器内,孩子的身邊擺放着各種物品,任由孩子抓取,以判斷孩子未來的志趣。男孩一般擺放筆、墨、紙、硯、印、戈、矢、洋槍、銀元、厘頂、筷子、紅蛋、花生米等。女孩一般擺放尺、針、線、珠、玉、粉、頭、梳、鏡台、茛品、坑具等。孩子抓三次。用他或她抓到的三件東西的性質,來斷定他或她是智,是愚,是廉,是貪等。陽新一帶在小孩周歲時.父母為其穿上新做的虎頭鞋。虎頭鞋以黃布精心制作而成。鞋頭繡一虎頭,中間繡一“王”字。虎為“白魯之王,民間認為小兒穿上虎頭鞋,可為其壯膽、避邪.也有祝福小兒長命百歲之意。現在農村部分地區仍然有此習俗。

鄂西南的土家族在小孩周歲時“打幹親家”,即給孩子找幹爹(義父)。若為男孩,一般在僻靜的岔路邊立“指路碑”,或在小井溝上“搭橋”,拜第一個過路人為幹爹;若為女孩,一般在家中“供水”,拜第一個進家的人為幹爹。老河口一帶,小孩過生日俗稱“長尾巴”,中午的家宴要吃面條,稱喝“長命湯。生日忌喝“米湯”、“黏粥”,俗話說喝了要“一年糊塗”。鹹甯一帶,孩子過生日這天要受打罵,否則不長。

嬰孩一般在兩三歲時斷乳,城市嬰孩一般在九個月到一歲時斷乳。做母親的一般用姜汁或苦膽等塗抹乳頭。嬰孩經過數次痛哭流涕,便放棄吃乳的習慣了。小孩的童年一般從三歲起,到十二歲(意象小孩經過一輪子、醜寅等十二地支年份,脫離母親。随後進入少年)時止。

“收驚。小孩在五六歲出門遊玩,回來時如果瘋狂發作、得病發燒等,家裡就為他“收驚”。小孩的母親問明孩子遊玩的地點,拿着孩子的一件外衣和一個鏡子,來到原地用手向地上連拍三下,口裡念着:“某某不要驚,趕快跟着回去。”然後從地上揀一塊石頭(或土塊)帶回來,一路上呼喊着“某某回來,某某回來”。到家後,把鏡子、外衣和石頭(或土塊)都放在孩子床上。還有的“收驚”習俗是在小孩熟睡後,從大門一直到小孩睡覺的門均打開,關上其他所有的門窗,小孩父親在大門外叫““某某不要驚(或),趕快回來”。小孩母親在小孩床邊答應“回來啦,回來啦,回來啦”。依此三遍。然後關上所有的門。

“習勞”。鄂西南的侗族人在小孩五歲舉行“習勞”儀式。是年初夏,小孩的母親将小孩領到田邊(有水的莊稼地為田,沒有水的莊稼地為地),小孩從母親所在的這邊田壩經過田裡的爛泥巴爬向父親所在的那邊田壩,意涵為小孩從此脫離母親的懷抱,開始接受艱苦的磨煉,跟父親學習勞動。有句俗語:“從母親那裡學到善良,從父親那裡學到勤勞,從祖父那裡學到耐性。”此種習俗已經比較少見。農村地區演變成母親要小孩為田間勞動的父親送飯菜、茶水。城鎮地區演變成母親要小孩去商店為父親買酒,或買醬油。鹹甯人在談論五至六歲的小孩時,往往說“我家的(小孩)能夠買醬油了”。

“一甲”。小孩滿十歲為一甲。是時,親朋好友齊聚一堂,天道酬勤,小孩母親坐在最尊貴的座位上,恭祝十年寒暑撫育的艱辛。嬰孩度過天災頻繁降臨的“一甲”時日,用十歲生日告慰天、地、神、靈等的保佑,警告魑、魅、魍、魉等鬼怪不能騷擾。江漢平原一帶,一般為小孩慶祝整十歲。鄂東南一帶,一般為小孩慶祝虛十歲。

鄂西南的侗族在小孩滿十歲時,由父親領到田邊,從田壩的這邊經過田裡的爛泥巴爬向祖父(沒有祖父則請寨裡德高望重的老人)所在的那邊田壩,由祖父在田壩那邊接着。意涵為要向祖父學習和鍛煉意志,培養耐性。鄂西南土家族在小孩滿十二歲時,有請巫師“度關煞”或“打十二太保”活動。寄予父母盼兒女長大成人的願望。“度關煞”習俗已經沒有了。一些地區小孩十歲的生日由外婆主持正式宴席,遍請親朋,稱“愛子壽。鄂西北鄖西一帶在小孩滿十二歲時慶祝,一到十二歲以兆象十二地支,小孩從此可以脫離娘娘(一說女娲娘娘,一說孟姜女娘娘,一說土地娘娘)的庇佑,母親脫離苦海,不再時刻向神靈禱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