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恩”指恩惠,“怨”則指怨恨。我們得到了别人的恩惠,一定要想辦法去報答,和别人結下了怨恨,則要想辦法去忘記,報怨永遠隻是一時的,報恩才是一輩子的事情。正如古人所雲“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我們要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等我們有機會報答别人的時候,一定不要錯過那樣的機會。
“恩欲報”,簡單的講,就是誰對我們有恩,我們一定要有感恩圖報之心,不可以忘恩負義。細細琢磨,恩有可見的,還有不可見的。人生在世,患難颠沛在所難免,當我們不如意的時候有人伸手拉我們一把,這是恩,我們都知道要報恩。
我們每時每刻享受陽光、空氣、水,這是不是恩?要不要報?我們能在和平的環境裡安居樂業,歲月靜好,這是不是恩,要不要報?究竟還有哪些恩是我們要報的呢?
佛經裡常說“上報四重恩”,是哪四種恩?第一是“父母恩”。父母對我們有生、養、育之恩,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這個恩德不能忘記。如何能報父母恩?百善孝為先,當然是孝養父母之身,孝養父母之心,立身行道以顯父母。
第二是“老師恩”。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每一位古聖先賢、每一位大德、每一位老師都是我們人生的榜樣,傳授我們做人的道理,教會我們謀生的手段,開啟我們人生的智慧,老師的恩德無量。如何能報老師恩?當然是繼承老師的道統,使師道薪火相傳。
第三是“國家恩”。父母是你的小家,國是我們的大家。歲月靜好,安居樂業那是有國家機器、職能部門、無數國民在為你負重前行。如何報得國家恩?你得要熱愛這方生你養你的土地,你得把自己奉獻給這方熱土。
第四是“衆生恩”。很多人把這個不當回事,貢高我慢,認為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創造的。細想我們的一啄一飲,一片一縷、一磚一瓦,甚至一切生活所需,無不是别人的勞動為我們提供的,哪個又不凝聚着衆生的血汗?你可能覺得錢是你賺的,東西是你花錢買的,可是如果沒有大衆的付出,你即使再有錢,又到哪裡去買呢?
不但有情衆生對我們有恩,那些無情衆生,比如空氣、陽光、花草、樹木、江湖湖泊對我們都有恩惠,沒有它們我們一樣無法生存。這世界上的一切衆生,都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所以要懂得知恩報恩。如何來報衆生恩?你得培育自己的仁慈心,愛惜物命,與他人和自然和諧相處。
“怨欲忘”,如果有怨恨,不要嘗試去想,是别人跟你過不去,與你結怨,一定是你與别人結怨。萬事不離因果,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得到了怨恨的瓜,那肯定是你前面種下了怨恨的種。有句話叫“解鈴還須系鈴人”,你既然種下了怨,當然得你把種下去的刨出來,忘了他,如果任其生根、發芽、越長越大,那怨怨相報何時了,故說“怨欲忘”。多記恩,少記怨,不記怨,人的心也就安适了,心量大了舞台自然就寬了。
“報怨短,報恩長”是要我們念念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恩和怨是彼此襯托的,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就看你的心量了。心量小的人,恩也容易化為怨,比如朋友九次都對你很好,一次沒讓你滿意,就結怨了,未必是朋友不好,是你自己的心量太小了。心量大的人,怨也是感恩的理由。我們常說:“感恩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志”,“感恩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長了你的見識”,“感恩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自立”。所以在心量大的人的眼裡,沒有誰長誰短,隻有感恩,哪來的報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