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望與堂号是為了區分同一個姓氏不同分支的主要依據,也是人們尋根問祖的尋根問祖的基本線索。郡望是某地方或範圍的名門望族,堂号是家族門戶的代稱,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堂号是郡望的進一步細分,是郡望中某一房支的稱号。在古代起名字根據堂号族譜,這樣同一姓氏、輩分的人就容易分清楚了。
郡望将同一姓氏的豪門和寒門、世族和庶族區分,标志社會地位貴賤的方式。古代有些家族人才輩出,加官封爵,積累了巨大的财富和威望,成為當地的豪門,受衆人所仰慕,稱為郡望。在南北朝時期到隋唐時期,範陽盧氏、清河崔氏、荥陽鄭氏、太原王氏,是當時北方的四大名門望族。
郡望是選拔人才任用官吏的制度,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就是通過郡望來選拔。到了隋唐時期,名門望族對自己的地位非常在意,想方設法要占據重要位置。
郡望還是名門望族聯婚的依據,名門望族是非望族不娶,非望族不嫁。例如梁代河南王侯景想娶王姓、謝姓的女子為妻,請梁武帝代為說合,由于王姓、謝姓的門第太高,與王侯景不般配,梁武帝讓他在朱姓、張姓以下的諸姓中找一個聯婚,由此可見當時名門望族的等級觀念森嚴。
堂号是祠堂的稱号,還會用在廳堂别墅、店鋪等處,主要是标明其姓氏和族别。對于敦宗睦族、弘揚孝道、維護家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堂号的命名會以多種形式,有些是為了緬懷先人,有些是為了激勵後人。例如宋代名儒周敦頤的《愛蓮說》,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品格,以蓮喻人,所居之處為“愛蓮堂”,後人以此為堂号。
以先人的功績為堂号,唐代宗時郭子儀,因平安史之亂,屢立戰功,出将入相二十餘年,是維系李唐王朝的功勳大臣,被封為“汾陽王”。其後世子孫繁衍遍布各地,多以“汾陽堂”為堂号。至今海内外郭氏子孫,也多以“汾陽郭氏”為榮。東漢名将馬援,戰功卓著,名聞遐迩,馬革裹屍便是脍炙人口的曆史典故。後因功封“伏波将軍”,馬氏後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為堂号。
以先人的廳堂别墅為堂号,唐代宰相裴度,以宦官當權,時事已不可為,乃自請罷相,在洛陽午格創建别墅,起浩涼亭暑館,植花木萬株,綠蔭如蓋,名為“綠野堂”。裴氏一支遂有“綠野堂”之堂号。
現代的堂号,給人們緬懷先人、激勵後人帶來積極意義,對于加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團結,産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