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日本細菌戰曆史背景

日本細菌戰曆史背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6 15:01:20

細菌戰亦稱“生物戰”,是戰場上利用細菌或病毒作武器,以毒害人、畜及農作物,造成人工瘟疫,削弱敵方的戰鬥方式。由于其極端滅絕人性,已被現代文明社會所唾棄。

日本細菌戰曆史背景(每個人都應記住)1

第一次細菌戰:

1364年,蒙古帝國分裂形成的金帳汗國,圍攻黑海附近的卡法要塞時,久攻不下,于是用投石機把自己隊伍中死于鼠疫者的屍體投入要塞。結果導緻城中瘟疫流行,城内居民死亡慘重,隻有極少數逃到了地中海地區,但也将瘟疫帶到了歐洲。

這一次細菌戰,使鼠疫在歐洲猖獗了3個世紀,奪去了2500萬餘人的生命。

當時流行的黑死病,是鼠疫中最兇險的一種。感染者出現寒戰、高熱、昏迷,繼而出現感染性休克、DIC及皮膚粘膜廣泛出血壞死,死亡後屍體呈紫黑色,故稱“黑死病”。

古代還有些類似的細菌戰,沒有造成這麼大的危害,這裡不再詳述。

日本細菌戰曆史背景(每個人都應記住)2

第二次細菌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使用炭疽杆菌,毒殺為協約國運送武器的軍用騾馬,導緻大批騾馬病倒,輕者喪失馱運能力,重者死亡。開啟了現代細菌戰的帷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鑒于細菌戰對人類的嚴重危害,1925年世界主要國家在瑞士日内瓦簽訂了《關于禁用毒氣或類似毒品及細菌方法作戰議定書》,明确規定禁止使用細菌武器。

日本細菌戰曆史背景(每個人都應記住)3

第三次細菌戰:

二戰期間,日本為了取得侵華戰争的勝利,不顧日内瓦公約,組建了諸如“731”、“1855”、“1644”等多支細菌戰部隊。殘酷的日軍,利用中國軍民進行活體人體試驗。并多次向我國投放傷寒、副傷寒、霍亂、赤痢、瘧疾、鼠疫和炭疽等細菌戰武器。使得中華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災難!

日本戰敗後,日軍也并沒有就細菌戰向中國人民道歉、賠償,這也是令中國人民非常氣憤的事情。

日本細菌戰曆史背景(每個人都應記住)4

第四次細菌戰:

二戰日軍戰敗後,美軍庇護石井四郎等細菌戰禍首,接受了日本細菌戰的有關資料,雇傭日本原細菌戰技術人員,秘密進行細菌戰研究。

1952年1月底,在朝鮮戰争中失利的美軍,在朝鮮北部和中國東北、山東等地撒布大量帶有鼠疫、霍亂、傷寒、炭疽、痢疾等10多種類型傳染病的動物和昆蟲,對中朝發動細菌戰。

由于我志願軍發現及時,且采取了有效防疫應對措施,美軍的這次細菌戰以失敗而告終。

日本細菌戰曆史背景(每個人都應記住)5

正是因為中國人民遭受了兩次細菌戰,深受細菌戰染疫之害,對于疫情特别重視。比如對現在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執行動态清零政策,對于歐美等國爆發的猴痘,同樣嚴防死守。我國的嚴格防疫政策,正是遭受過沉重苦難的中國人民的正常反應。#頭号周刊#​#頭條創作挑戰賽##開講吧曆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