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60首?範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誤作“緻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學家做地方官時,能夠注意興修水利和減輕賦稅,深得人民的愛戴,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宋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60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範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誤作“緻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學家。做地方官時,能夠注意興修水利和減輕賦稅,深得人民的愛戴。
公元1170年,出使金國,為了堅持宋、金兩國的地位平等,抗争不屈,幾乎被金人殺害。公元1178年做過短期的參知政事(官名),因為和宋孝宗趙眘意見不合丢掉了官。晚年隐居在故鄉石湖(在蘇州市),他的詩,清麗精緻,題材廣泛,内中田園詩尤其有名,能夠從多方面反映農民的勞動和生活面貌,有些還能接觸到階級壓迫的本質問題,表現了同情勞動人民的鮮明态度。公元1186年,作者在石湖養病,把鄉村生活中的見聞和感想,随時寫成絕詩,一共有六十首,生動親切地反映了當時農家的景物、風俗、勞動、災難和各式各樣的生活。這裡選了六首。以供欣賞。
範成大
(一)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晌開。
舍後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牆來。
【解釋】 雜興———随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土膏———滋潤的泥土。動———松動。頻———一連很多次。全句說:春雨下了好多次,促使土地松軟起來。 一響———一會兒。畦———田間分區。全句說:屋子後面的荒地裡也有了新添的綠意。鞭筍———竹根上的新芽。全句說:鄰家園裡的竹根從土牆底下伸過來長出筍子了。
【說明】這一首寫農村裡春天解凍後泥土滋潤,草木欣欣向榮的景象。
商人
(二)
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
雞飛過籬犬吠窦,知有行商來買茶。
【解釋】 田家——種莊稼的人家。吠———狗叫。窦———牆洞。行商———流動商販。買茶———收買茶葉。
【說明】 這一首寫的是初夏鄉村的靜寂。全首詩不用一個“靜”字,卻用側面的筆法,把靜寂光景襯托出來:看到了,雞從籬笆飛過,狗從牆洞裡向外叫,這才意識到有人來了。
童趣勞動
(三)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解釋】 耘田———除草。 績麻———把麻搓成線。
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未解———不懂得,供———從事,參加。這兩句說:孫兒們還不會耕田織布,也在桑樹底下學着種瓜。
【說明】 這一首寫農村的生産忙;從早到夜,男女老少沒有一個閑人,連兒童們也從小就養成了勞動的習慣。
痛飲
(四)
黃塵行客汗如漿,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與門前盤石坐,柳陰亭午正風涼。
【解釋】 黃坐行客———滿面灰沙的過路人。侬家———我家。漱———洗。全句說:暫時在我家休息片刻,用清香的井水洗臉漱口。盤石———圓形的大石頭。柳陰———柳樹蔭下。亭午———正當中午。
【說明】這一首寫莊稼人家關心别人的熱情:太陽正當中午,過路客人走得滿頭大汗,請他在門前柳陰下乘涼休息,并且用涼水給他洗臉漱口,招待得這樣殷勤、體貼。
采菱
(五)
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
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解釋】 廢犁鋤———犁鋤變為無用的了。丹———指的是血的顔色。鬼質枯———形容人的枯瘦。全句說:為了采菱,手指被刺出血來,人也瘦得象餓鬼一樣了。種水———指的是種菱。
【說明】這一首揭露封建剝削的無孔不入:農民因為沒有力量買田地來耕種,隻好靠種菱過日子,可是官僚地主們殘酷的榨取,卻處處不放松,連湖水也要收租。
打連枷
(六)
新築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裡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解釋】 第一句說:為打稻新築的場地,平得象鏡面一。霜晴———霜後的晴天。這句說:在愉快的歌聲裡,打稻的聲音象輕雷一樣響着。連枷———打稻脫粒的農具。明———天明。
【說明】這一首寫打稻的情景。通宵幹活是辛苦的,但是從這裡,我們也看到農民們對收獲的歡樂和勞動的愉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