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江必守淮,這句話是經過實踐檢驗,有大量曆史證明的,但凡割據江南的勢力無不重視淮河防線。淮河與長江為唇齒關系,單靠長江防線是防不住北方勢力南下的,如果沒有淮河防線,江南的都城南京(或杭州)被攻破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淮安,位于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我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上。淮安鄰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淮河與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彙,因運而興、因運而盛。淮安曆史上曾是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之一,有“中國運河之都”之稱,白居易譽其為“淮水東南第一州”。淮安秦時置縣,有2200多年建城史,“淮安”之名始見于南齊永明七年,即489年。
淮安以前叫淮陰,秦始皇統一天下,設東海郡淮陰縣,韓信受胯下之辱就是發生在淮陰街頭,後一飛沖天成為一代戰神,被封淮陰侯。淮河是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在淮河一線有幾個軍事重鎮,西面以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為主,東面以淮陰(今江蘇淮安)為主。隻要南方勢力守住這兩個重鎮,基本上可保淮河防線的安全。
圖-江蘇淮安京杭運河俯瞰
淮安的水網縱橫密布,宛若一座“水上”城市,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系。淮河發源于河南與湖北交界處的桐柏山,然後一路向東彙入黃海。淮河流域地跨豫、鄂、皖、蘇、魯五省,流域面積約27萬平方公裡,有很多支流,如颍河、渦河、泗水等等。古代泗水是淮河下遊主要支流之一,自山東南流,經兖州、濟甯、徐州、宿遷,在淮安附近彙入淮河。淮泗水路自古為南北水運交通要道,淮安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南北對峙時期,北方勢力進攻南方,如果走水路,淮安是必經的水路之一。水師的具體進攻路線,一般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從彭城(今江蘇徐州)順泗水南下至水陸交彙之地的重鎮下邳(今江蘇徐州市睢甯縣古邳鎮),再南下至淮安,能直達長江北岸的江蘇揚州,長江南岸就是京口(江蘇鎮江),京口以西不遠,就是南朝的國都南京。
三國時,曹魏占據淮安,走淮安水路至長江北岸,就能直接威脅到吳都南京。守江必守淮,淮河壓根不在孫權手上,因此魏吳之間的結局早已注定,東吳的滅亡也隻是時間問題。五代後周時,周世宗柴榮征南唐,先征淮南十四州,在楚州(今淮安)全殲南唐水軍的主力,打開了南唐國都南京的大門。古人雲:“淮陰是天下舊鎮,地勢險要,水陸交彙之地。隻要守住淮陰,南可固京師,北可觀敵之釁。”
如果南方勢力進攻北方,亦可沿泗水北上,出淮泗争山東,而後再圖中原。東晉權臣劉裕北伐割據山東的南燕國,走的就是淮安這條水路。元末明軍北伐也是如此,當時元朝泗州守将董搏霄曾建議朝廷:“淮安為南北噤喉,江淮要沖之地,其地一失,兩淮皆未易複也。則救援淮安,誠為急務。”曆史上我國統一一般都是由北至南,而明朝則是由南至北統一全國,這是極為罕見的。
總之,無數曆史證明,守江必守淮,而淮安當南北之中,江浙之腰,又是守淮的重中之重,否則南京不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