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學而時習之國學經典

論語學而時習之國學經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6 00:06:43

第十四篇第6章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君子:有兩種含義,一指身份地位:貴族、統治者可以稱之為君子,相對的就是平民,也可以稱為“小人”。

二指品德稱呼:有品德有修養,有胸襟敢擔當的人叫君子,相對的,沒有修養品德敗壞,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就可以稱之為“小人”。

本文的君子、小人,指的就是品德意義上的界定。

論語學而時習之國學經典(論語史鑒從善如登)1

而:象形字,古字形像人的下巴、面頰上的胡須。本義指胡須或面頰上的毛。如《周禮·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

後用髵(ér)或者髯(rán)代替而表示胡須。

而也借用為第二人稱代詞,相當于“你”。如《書·洪範》:“而康而色。”意為:“汝當安汝顔色以謙下人”。

“而”還假借為連詞,連接兩個詞或者詞組,分别表示并列、承接、假設、轉折等各種關系。如《詩·小雅》:“垂帶而厲。”

本文的“而”用作表示轉折關系連詞。

論語學而時習之國學經典(論語史鑒從善如登)2

矣:形聲。小篆字形,上面是“以”字,下面是“矢”,從矢,以聲。

“以”可以理解為象矢飛逝的聲音,是完成的語氣。本義:語氣詞,相當于“了”。

矣也可以表示完成時态,如《聊齋志異·狼三則》:“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也可以表示堅決、肯定。如《易·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矣乎,表示感歎,如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已矣乎。”清·梁啟超《譚嗣同傳》:“老大矣乎。”

矣也是一種中華姓氏,主要分布在雲南一帶。

論語學而時習之國學經典(論語史鑒從善如登)3

全文理解為:

孔子說:"君子之中堕落成不仁者的現象,确實存在,但絕對沒有小人一躍而成為有仁德之人的"。

關于本文的解讀,争議很大,比如楊伯峻先生把君子和小人當成在位者和老百姓來解讀,意為:“君子當中也有不仁之人吧?小人當中是沒有仁人的。”

這樣解讀肯定是不對的,比如顔回,他沒做過官,但是孔子卻稱贊他“三月不違仁”。

而且,不在位的老百姓也可以成為仁人,孔子不是說過“硜硜然小人”也可以算“士”?既然小人可以成為士,就可能成為仁人。

論語學而時習之國學經典(論語史鑒從善如登)4

所以,理解我老百姓當中沒有仁人肯定是錯誤的。

孔安國理解為:“雖曰君子,猶未能備。”意為君子也不可能完美,所以偶爾會不仁。

朱熹也這樣理解,他說:“君子偶不人,小人偶仁亦未”。意為君子偶爾不仁,小人不可能有仁。

那麼,孔子不是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意為隻要想成為仁人就可以實現?

有人認為孔子的言論有很多矛盾之處,或者編著《論語》的人出了錯,不必強解,不必糾結,這顯然是非常不嚴謹的治學态度。

本文的“不仁者”,不是“非仁者”,前者指達到了“君子”境界,但後來腐敗堕落者。後者指正在成為君子的路上,尚未達到君子境界的人。

文中的“矣夫”是讓步性的認可,意為君子堕落成不仁者,這一特殊情況确實是存在的!

文中的“也”字,為肯定性的語氣詞,意為:小人想一躍而成為仁者,肯定是不可能存在的。

修德是個漫長的,艱苦的過程,是無止境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還必須不停地維持,否則就算成功了,也會失去。正如《國語·周語下》有雲: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論語學而時習之國學經典(論語史鑒從善如登)5

戰國四公子之首信陵君

魏無忌(?-前243年),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異母弟,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因被封于信陵(今河南甯陵縣),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并稱“戰國四公子”。

信陵君被稱為“戰國四公子”之首,他目光遠大,有德有才,愛國愛家,為人寬厚,禮賢下士,是劉邦和司馬遷共同崇拜的偶像。

公子無忌雖生在王府,但從不因為自己富貴而傲視士人。因此,方圓幾千裡以内的士人都争先恐後地來投奔他,他招緻的門客達3000人。

論語學而時習之國學經典(論語史鑒從善如登)6

這一時期,各國因為公子無忌賢能,門客又多,一連十多年不敢派兵進犯魏國。

魏國有個隐士名叫侯赢,家裡很窮,生活非常艱難,年已70多歲了,還在都城大梁的城門當守門人。

公子無忌聽說後,立即前往拜訪,并贈送他一份厚禮,但侯先生不肯接受,公子執意要送,侯先生堅決不收,就這樣推讓了三次,公子才算作罷。

公子無忌相信侯先生是一位賢人,于是就擺設盛大的酒席,大宴賓客。王室、貴族、大臣來了不少。待客人們都坐定以後,公子帶着車馬,空着車左邊的座位,親自去迎接侯先生。

這次侯先生沒有回絕,而是爽快地答應了,公子很是高興。侯先生整了整自己的破舊衣服,扶了扶自己的帽子,拍了拍身上的灰土,上了公子的車後,毫不客氣地坐在上座,一點都不謙讓。

論語學而時習之國學經典(論語史鑒從善如登)7

公子一點也沒有生氣,車走到半路,侯先生忽然對公子說:“我有個朋友在街上賣肉,不知能否勞駕您繞道,讓我去拜訪他一下。”公子二話沒說,當即調轉馬頭,駕着車子來到了街上。

侯先生下車去會見他的朋友,他一邊與朋友說話,一邊用眼睛斜瞟着公子,隻見公子坐在車上非常安詳,臉色很是溫和。

這時候市場上的人都看着公子手握缰繩,随從人員也都暗地裡咒罵侯先生。侯先生故意久久地站着,他看到公子的臉色始終沒變,這才辭别了朋友,登上車子。

公子帶着侯先生坐在了上座,并向他一個一個地介紹前來的客人。客人們都大吃一驚,這哪是什麼貴賓呢!分明是一個乞丐。介紹完後,公子吩咐開宴。

從此以後,侯先生便成為了信陵君的座上客,公子有什麼要事,總要向侯先生咨詢一下。

論語學而時習之國學經典(論語史鑒從善如登)8

魏安鳌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昭王已在長平大敗趙軍,又進兵包圍了趙都邯鄲。魏公子信陵君的姐姐是趙惠王之弟趙相國平原君的夫人,她幾次寫信給魏王和信陵君求援。

魏王派将軍晉鄙帶兵十萬前去救趙。秦王派使者對魏王說:“我進攻趙國,早晚之間就會攻克,諸侯有膽敢出兵救趙的,我拔取趙國後,必定移師首先攻打它。”

魏王害怕了,派人告訴晉鄙停止前進,駐軍于邺,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與秦、趙兩方都保持接觸以觀望事态發展。

平原君的使者絡繹不絕地來到魏國催促魏王,信陵君也多次請示魏王,他的門客辯士們也想方設法勸魏王救趙。魏王畏懼秦國,始終不肯答應。

信陵君找到了侯赢向他請教。侯赢便摒退旁人,秘密地說:“我聽說,調動晉鄙軍隊的兵符經常放在魏王的卧室裡,而如姬最受寵幸,能出入魏王的卧室,必然有能力竊取兵符。你曾替她報過殺父之仇,公子如果開口請她幫助,她一定會答應,這樣就可以得到虎符奪過晉鄙的軍隊:向北救趙,向西退秦,這是可與五霸相比的功勳啊!”

論語學而時習之國學經典(論語史鑒從善如登)9

信陵君聽從侯赢的計策,請求如姬幫助竊符。如姬果然盜取了調遣晉鄙軍隊的虎符,交給公子。

公子臨行時,侯赢說:“将領出征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以利于國家。你即使合了虎符,如果晉鄙不将軍隊交給你而再向魏王請示,事情就危險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同去。這人是個大力士。晉鄙聽從公子,那是最好;若不聽從,可以讓朱亥殺了他。”

由于朱亥早就聽聞了魏公子盛名,非常爽快地答應了與公子同行。

信陵君經過東門時向侯赢道謝。侯赢說:“我本應跟随你去,但年紀已老,無能為力;我将計算公子的行程,公子到達晉鄙軍中的那一天,我就向北自刎來報謝公子。”

論語學而時習之國學經典(論語史鑒從善如登)10

到了邺地,信陵君假傳魏王的命令,要代晉鄙領兵。晉鄙雖然核對了虎符,但是心裡很疑慮,不聽從命令。這時,隻見朱亥拿出藏在衣袖裡的四十斤重的鐵槌,槌殺了晉鄙。

信陵君便取得了晉鄙軍的指揮權,檢閱部隊,下令說:“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回去;兄弟都在軍中的,兄長回去;獨子沒有兄弟的,回去供養父母。”得到精選的士卒八萬人,進軍襲擊秦軍,秦軍解圍離去。

于是信陵君解救了邯鄲,保存了趙國。趙王和平原君親自到邊界迎接公子。信陵君與侯赢訣别,到達晉鄙軍中時,侯赢果然面向北方自刎了。

信陵君是個有大局觀的人,他深知輔車相依 ,唇亡齒寒的道理,冒着巨大的風險解救了趙國,然後在趙國住了10年,不敢回國。

期間,魏國的屬國—安陵國的謀士唐雎勸信陵君不能矜功,于是信陵君在趙國期間生活非常低調。

後來,在魏國生死存亡之際,信陵君回國了,但是得不到魏王的重用。

論語學而時習之國學經典(論語史鑒從善如登)11

魏國是戰國時期最早崛起的國家,由于後期的魏王是個嫉賢妒能之輩,他們曾逼走了商鞅、範雎等賢才,對于逼不走的王室成員,隻好束之高閣。

從此,信陵君由于報國無門,眼看着國家被秦國蠶食,内心苦悶,開始自暴自棄,聲色犬馬,荒淫無度,直至去世。

司馬遷對魏無忌推崇備至。在《史記》中147處稱公子,這在另外戰國三公子中是沒有的。

漢高祖劉邦少時,曾想去拜訪信陵君,到了魏國才得知,信陵君已經去世。當皇帝後,每過大梁,常祭祀公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