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列入了《世界遺産名錄》中,是中國曆代帝王陵寝建築中保存的比較完好的一處。它位于北京昌平區境内的天壽山麓,是明朝13位皇帝的墓群,距北京約50公裡。
始建于公元1409年到1644年明朝滅亡前後,曆經200餘年共建13座皇陵、七座嫔妃墓和一座太監墓。
目前開放的是三座,一是朱棣的長陵,地面建築保存的最為完好。二是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被挖掘的一座帝王陵寝。三是昭陵。
明十三陵分布圖
明長陵是十三陵的首陵,它的布局是仿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的,石牌坊、下馬碑、大宮門、然後是神道,碑樓、石人石馬。。。
石牌坊,漢白玉雕成,五門六柱十一樓格式
大紅門,即整個陵園的總門戶,座北面南,共三洞,
碑樓
大紅門北側為碑亭,内有龜趺一通,上題“大明長陵神功聖德碑”碑文三千字,為朱棣長子禦筆,碑陰面為乾隆所題《哀明陵十三韻》,十三陵中,唯有長陵有碑文,其他諸陵皆無。
碑樓裡的神功聖德碑
碑亭往北是神道
神道兩側八百米距離内,置有漢白玉雕刻的石象生,有文臣、武臣、馬、鹿、麒麟、象、駱駝。
神道與長陵是分開購買門票的。
走完神道就到了朱棣的長陵。棱恩殿,是嗣皇帝谒陵舉行儀式的地方,十三陵唯有長陵的棱恩殿保存完好,其形制與故宮太和殿基本相同,重檐大廈,坐落在三層漢白玉丹陛台基上。從下往上全是楠木建成,60根金絲楠木大木柱承托殿頂,中央的四根大柱直徑為1•17米,三個人合抱才能圍起來。
現在殿内,文物展覽,有武警守衛。
棱恩殿
金絲楠木的柱子
棱恩殿外部
展出的鳳冠
再往北行,有明樓,從明樓中門入,左右有甬道可登極上明樓。
樓内豎一石碑,上刻“大明太宗文皇帝之陵”明樓兩側是寶頂,寶頂下就是地宮,長陵地宮沒有挖掘。
明樓
明樓中門
明樓上的石碑
明樓上看風景
明定陵
參觀完明長陵往西2公裡,就是明定陵。門票需要單獨購買
明定陵的地面上的布局與長陵差不多。地面上的建築已經在曆代戰争中被毀的差不多了。唯一的亮點是它的地宮是十三陵中唯一被挖掘的。
地宮,縱深67米。總面積1195平方,通體純石結構,不用梁柱,全用劵拱。地面全用“金磚”平墁。
地宮被打開後,出土了皇後鳳冠四件,皇帝的金冠。寶花,貓眼石……地宮可以參觀。入園處還有文物展。
定陵
明樓
地宮内漢白玉寶座三個
棺
金錠、銀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