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詩句中的“見”,你認為讀jiàn,還是xiàn?
1.薆而不見。(《詩經》)
2.龍見在田。(《易經》)
3.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
4.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5.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6.樹深時見鹿。(《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不管是理解為看見,讀jiàn;還是理解為出現(顯現),讀xiàn,放在句中似乎都說得通,一時也不好定奪。在讀xiàn時,人們一般認為,見是現的通假字。所以有必要搞清見和現的曆史。
見,《說文解字》給出的反切是古甸切,今音jiàn。現,不見于《說文解字》。
在《廣韻》中,見有兩個反切。一讀古電切,今音jiàn。一讀胡甸切,今音xiàn,注明:露也。并特别注明,現為其俗寫。
現,在《集韻》中有兩個義項:一為,玉光。音形甸切,今讀xiàn。一為,石之次玉者。音胡典切,今讀xiàn。《正字通》對現的解釋是:顯露也,通作見,義同。也明确指出現為見的俗體字。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認為現是見的俗體,兩者不是通假關系。漢字演化中有一類字可稱之為分化字。就是以母字為本,累加形體義符,造出新字,即子字,來分擔母字的某個義項。比如:坐→座 益→溢 奉→捧 共→拱 辟→避 僻 譬。
見,本義是看見,從被看見的一方來說就是顯露。現,從其字義來看,無論是玉的光澤,還是次于玉的石頭,都可引申出顯露義。
我認為,無論從字形、字音,還是從意義而言,現完美地具備了充當見字分化字的條件。于是,現誤打誤撞以俗字的實際,分化字的表象,獨立承擔了見的顯露義項。
拿“見”的兩個讀音來說,隻有聲母的不同,通過字音的改變可以起到分化字義的作用。因為,單字過多的義項,容易造成用字的混亂。這和長有兩個讀音cháng和zhǎng道理是一樣的,不過這裡還有聲調的變化。
到此,我們就理清了“見”和“現”的關系,至于上文中見怎麼讀,我覺得還是要看上下文語境。
一般來說,讀jiàn,要有賓語(可以省略),強調的是看到的結果。讀xiàn,有不及物動詞的意味,常不帶賓語,主語是顯露的一方。這裡,我們适當調整句序或加以補充,找出上文詩句中的主語,并加上括号。
1.薆而(靜女)不見
2.(龍)見在田
3.悠然(南山)見
4.風水草地(牛羊)見
5.何時眼前突兀(此屋)見
6.樹深(鹿)時見
據此,上述詩句中的見都應讀xiàn。
我反對那種将見讀jiàn,理解為有我之境。讀xiàn,理解為無我之境的說法,無我之境,畢竟還有我在,盡管無心還是看到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物我兩忘才好,此謂天人合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