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重陽奇妙遊》播出後,受到了網友們的紛紛好評。其中,劇情部分還原了千古名文《滕王閣序》的創作現場。看完後,有沒有感覺到更能讀懂《滕王閣序》,更想了解王勃了呢?通過下面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王勃與他的《滕王閣序》的來龍去脈吧。
王勃(650年-676年)幼年時就非常聰慧,六歲時便能作詩,且詩文構思巧妙,詞情英邁,被父親的好友杜易簡稱贊為“王氏三株樹”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顯示出傑出的文學才能。
九歲時,王勃讀顔師古注的《漢書》後,撰寫了《指瑕》十卷,指出顔師古的著作錯誤之處。十歲時,他便飽覽六經。等到十二歲至十四歲時,王勃跟随曹元在長安學醫,先後學習了《周易》《黃帝内經》《難經》等,對“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數”有所知曉。
龍朔三年(663年) 王勃回到家鄉,寫《上绛州上官司馬書》等文章,尋找機會,積極入仕。麟德元年秋(664年), 王勃上書劉祥道,直陳政見,并表明自己積極用世的決心,深得劉祥道贊賞“此神童也!”麟德二年,王勃通過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獻《乾元殿頌》,借獻“頌”以圖仕進之意甚明。
乾封元年(666年),此時的他才18歲,應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後,才思泉湧,筆端生花,撰《乾元殿頌》,文章绮麗,驚動聖聽。唐高宗見此頌詞,歌功頌德,詞美義壯,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為,驚歎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為之大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并推為首位。
▌《滕王閣序》文徵明書
王勃的賦是初唐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意義上标志着初唐賦體的繁榮。他的骈文繼承了徐陵、庾信的骈文藝術風格(對仗精工、自然而妥帖;音韻諧美,無論押韻還是句内宮商均有意追求合律;用事貼切,做到典事内容與表達内容的諧調;熟用隔對,把四六句型作為主要句型運用,并巧用長短句的交錯變化,同時注以散行之氣,使文章于凝煉中見流暢),但又注以清新之風、振以疏蕩之氣,于是使骈文變繁缛為清麗,變滞澀為流暢,創造出氣象高華、神韻靈動的時代風格,使骈文躍上了一個新台階。
▌禍起鬥雞賦 二次被貶
王勃做朝散郎後,經主考官的介紹,擔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賢的歡心。一次,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鬥雞,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讨伐英王的鬥雞,以此為沛王助興。
不料此文傳到唐高宗手中,聖顔不悅,讀畢怒而歎道:“歪才,歪才!二王鬥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曉谕的政府公告或聲讨、揭發罪行等的文書,現在也指戰鬥性強的批判,聲讨文章),有意虛構,誇大事态,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唐高宗認為此篇意在挑撥離間,欽命将他逐出長安。
而他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
鹹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淩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
此事甚為蹊跷,王勃為什麼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将其殺死。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官奴曹達事,有人懷疑為同僚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這次被禍,雖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
▌元 夏永 滕王閣圖
王勃因殺死官奴曹達,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疇,王福疇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今越南),遠谪到南王勃像荒之外。
這件事對王勃的打擊,遠遠超過對自己的懲罰。王勃為人雖有放浪不羁的一面,但他立身處世的基本原則,卻以儒家的禮法為标尺。王勃在《上百裡昌言疏》中表達了對父親的内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今大人上延國譴,遠宰邊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無所逃于天地之間矣。”從中可體會到身為孝子的王勃内心強烈的羞愧和自責。
王勃出獄後在家裡停留了一年多,這時朝廷宣布恢複他的舊職,他已視宦海為畏途,沒有接受。他在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從洛陽出發沿運河南下,也就是在這次看望父親的途中,他寫下了這篇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初唐名篇——滕王閣序。
▌明 仇英《滕王閣圖》
▌一文成名滿堂驚
與初唐同時代的其他文人相比,王勃極善于在賦中抒發情感,表白心志,表現人品。具體表現為:他在賦中表露出急于入世的心理。當理想受挫、仕途失意時,他則在賦中表現了自己崇高的品質、美好的人格,抒發了心中的憂郁憤懑、磊落不平之氣。
盡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對功名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如《春思賦》和《采蓮賦》。他的作品可認為是其心理路程的真實反映,是對理想和功業執著追求的見證。正如在《滕王閣序》中寫道“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唐摭言》載: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今越南)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輿新修滕王閣成,重陽節時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
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衆揮筆而書。
閻都督怒而拂衣去,轉入帳後,教侍者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他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轸,地接衡廬”,便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時,他才不不得不歎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一字千金成轶事
王勃《滕王閣序》,實為不朽之名篇。在南昌都督閻伯輿重建滕王閣慶祝宴會中,王勃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接下來又寫了序詩: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後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便起身告辭。閻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後句詩空了一個字,便覺奇怪。旁觀的文人學士們你一言我一語,對此發表各自的高見。
這個說,一定是“水”字;那個說,應該是“獨”字。閻大人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怪他們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
待來人追到王勃後,他的随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來人返回将此話轉告了閻伯輿,大人心裡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可氣!”又一轉念,“怎麼說也不能讓一個字空着,不如随他的願,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于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衆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
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隻覺得不知其意,有人問道:“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後一緻稱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說:“一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
王勃于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
▌佚名《滕王閣圖》
大約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王福疇處,見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親。不久後,王勃便踏上歸途。當時正值夏季,南海風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至此這個稀世天才便随風消逝了。
▌落霞與孤鹜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上元三年(676年)冬,《滕王閣序》一戰成名,這篇骈文運用了20多個典故,創造了30多個成語,一夕之間在初唐文學界廣為流傳。
一天,唐高宗也讀到這篇序文,見到“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時,不禁拍案,驚道:“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又讀下雲,見一首四韻八句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鸾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唐高宗一掃成見,連聲歎道:“好詩,好詩!作了一篇長文字,還有如此好詩作出來,豈非強弩之末尚能穿七紮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當年朕因鬥雞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錯也。”
于是高宗問道:“現下,王勃在何處?朕要召他入朝!”太監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長歎,自言自語:“可惜,可惜,可惜!”
來源:收藏雜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