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财稅人員應提升自己的哪些能力

财稅人員應提升自己的哪些能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11:56:19

史罕明/文

30多年前,剛參加工作時,我聽說過會計的“三鐵”精神。

之後幾十年,幾乎再沒有聽說過這個詞彙。

前幾天在網上查資料,突然看到了人民銀行在全系統開展弘揚新時代“三鐵”精神教育活動,讓我對會計的“三鐵”精神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會計“三鐵”精神的概念及其内在關系

會計“三鐵”,是指鐵算盤、鐵規章、鐵賬本。

按字面理解,鐵算盤,是指會計核算水平過硬。

算出來的賬,沒有任何差錯,經得起任何人、任何時間檢驗。

鐵規章,是指财會人員的财經法紀意識過硬,所使用的規章制度恰如其分,公平合理,沒有任何不當之處。

鐵賬本,是指會計核算的結果,質量過硬,沒有被推翻的可能。

就像法官辦理的“鐵案”,永遠不可能被推翻。

鐵算盤指專業能力強,鐵規章指職業道德與個人品德好,鐵賬本則是在能力和品德雙過硬雙可信的基礎之上,制造出的财會産品質量過硬,結果可信。

鐵算盤好比物質文明,鐵規章好似精神文明,鐵賬本是社會文明。

二、鐵算盤是财會人員能力水平的綜合指标

财稅人員應提升自己的哪些能力(做一個能力品德過硬的)1

财會人員的能力,由會計核算能力和财務管理能力兩部分組成。

會計核算能力,又由确認能力、計量能力、記錄能力、報告能力四部分構成。

确認能力包括:

一是對資産、負債、權益、收入、成本、利潤六大會計要素辨别與确認能力;

二是對資産中的流動資産、固定資産、無形資産、長期資産、其他資産等資産大類、負債大類、權益大類、收入大類、成本費用大類、利潤大類等六大類每一種要素構成即二級分類的辨别與确認能力;

三是對流動資産中的貨币資金、存貨、應收賬款、預付賬款等三級分類的辨别與确認能力;

四是對存貨中的庫存商品、在産品、産成品、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等四級大類的辨别與确認能力;

五是對庫存商品中每一種商品的合格品數量、入庫價格、确定出庫價格所使用的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價格确認方法、入賬金額等五級大類的辨别與确認能力;

對固定資産原值、預計使用年限、預計殘值、所使用的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餘額遞減法等折舊方法,折舊額、淨值的計算與确認能力;

對無形資産攤銷方法的選擇與攤銷金額的确認能力;

對低值易耗品攤銷方法和攤銷額度、剩餘額度的确認能力;

對應收賬款的賬齡、壞賬準備的計算确認能力;

對預提費用項目與額度的計算确認能力;

對成本費用分配方法、結轉金額的計算和确認能力;

對資産、收入、利潤所對應的稅目、稅率、應納稅額的計算與确認能力;

對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的計算與确認能力;

對利潤分配過程與結果的計算與确認能力。

計量能力,就是根據确認的方法、計算的過程與結果,為入賬提供依據的能力。

記錄能力包括:

編寫記賬憑證摘要能力;

将記賬憑證,手工登記到總賬和明細賬能力;

總賬、明細賬手工結轉能力;

手工編制會計試算平衡表能力;

編制會計報表能力;

編寫會計報表分析說明能力;

填制存貨盤點記錄表能力;

填制資産盤盈盤虧表與原因分析、提出處置建議能力;

銀行未達賬項調節表編制能力;

貨币資金檢查、财務檢查工作底稿與重要事項記錄編寫能力;

編寫部務會議記錄能力等等。

報告能力包括:

一、以規定的标準格式,即三張報表,按照财政、國資委、證監會、主管部門等行政上級以及投資人、貸款銀行、證券公司、業務合作方、社會公衆要求,按期、按要求報告企業單位财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情況的能力。

二、以專項報告形式,向上級報告财政資金、銀行貸款、“三公”經費、安全投入、重大項目進展情況等事項的能力;

三、以專題彙報形式,向上級檢查者報告某些特定問題的能力;

四、以請示形式,向上級提出增加補助、減免稅費、停建某些項目的請求能力;

五、以說明形式,向輿論媒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公衆解釋企業單位某些問題的能力;

六、以工作總結形式,向單位報告财務部門業績與問題的能力;

七、以内部要求形式,向單位“一把手”、分管領導、各業務部門報告各自需要的專門信息的能力;

八、其他形式和要求報告的能力。

财務人員會計核算能力的标準,是财政部發布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等,這是财會人員确認、計量、記錄、報告能力的标準答案。

對照“标準答案”,就能知道自己能得多少分,及格還是不及格,是優秀還是一般。

财務管理能力包括,預測能力,決策能力,計劃能力,控制能力。

預測能力,主要體現在年度預算編制的能力與水平;

重大項目、重大活動預算編制的能力;

預計資産負債表、預計損益表編制能力;

産品保本銷售量與盈虧平衡點計算能力;

市場變化趨勢對企業單位影響預測能力;

新政策對企業的影響大小的測算能力;

新産品對企業貢獻大小的測算能力;

某個安全責任事故、廉政事件、合同違約、輿論負面炒作事件對企業貸款、發債、上市、市場占有率、行業排名的影響等預計能力。

決策能力包括:

制定經營決策方案、投資決策方案、資本運營決策方案、籌資決策方案、利潤分配決策方案能力與水平;

對他人制定的決策方案進行否決與提出重大修改意見,改變原有思路與模式的能力。

比如在董事會上,否定由計劃部門編制,不符合财務制度和财經紀律要求事項立項之能力;

在總經理辦公會上,否定辦公室提出的電話費補助辦法;

業務部門提出某項活動擴大獎勵範圍、提高獎勵标準方案;

房建部門提出由單位向職工住宅建設墊款之不符合政策方案;

後勤部門提出的不經濟不合理的自來水改造、防盜門安裝、職工食堂自動售飯系統方案;

工會提出的發錢讓職工自行旅遊方案。

即财務人員不僅要具備直接參與決策的規劃設計能力,還必須具有間接參予決策、能影響決策的參謀長兩種能力。

計劃能力,就是根據決策方案、會議決定,編制項目、活動實施計劃、實施方案的能力。

控制能力,就是根據相關制度辦法和企業單位發展目标,控制法規制度外支出、控制預算外支出、控制計劃外支出、控制不符合單位目标要求的投資和支出的四種控制能力。

三、鐵規章是财務人員财經法規意識與道德品質的綜合指标

财稅人員應提升自己的哪些能力(做一個能力品德過硬的)2

鐵規章,是指财會人員執法執規執紀态度堅定,作風嚴謹,紀律嚴明,凡是違反規定的行為,不管是誰,都不允許。

财會人員類似于包公,鐵面無私,六親不認。

為此,會得罪領導、得罪同事、得罪親友,給自己帶來非議、刁難和打擊報複。

财會人員不受歡迎,令人讨厭,多數都源于鐵規章的職責要求。

就像《康熙王朝》中的九門提督吳六一,他執法如山,不徇私情,成了鳌拜的眼中釘肉中刺。

鳌拜給康熙提議,提拔吳六一為兵部侍郎,官升一級,換上自己的心腹平山勇。

孝莊知道鳌拜的陰謀,她要康熙用感情收買吳六一為自己效力。讓吳六一繼續擔任九門提督,沒有皇帝恩準,概不奉诏。

吳六一知恩圖報,為康熙鏟除鳌拜立下了汗馬功勞。

财會人員是守護國家和人民财産的“九門提督”,理應得到國家和人民的支持和保護。

然而,靠人民保護,自然不現實。

一是沒有具體責任人,無人保護。

二是就算指定了責任人,因其權利、能力有限,管不住政府官員,管不住企業單位負責人,保護不了财會人員。

三是普通群衆的國家意識不夠強烈,對财會工作的意義認識不到位,保護财會人員能得到的利益微乎其微,保護的動力和壓力均不足。

靠國家保護,國家是個虛概念,沒有具體責任人。

國家隻能通過黨派和政府,委托一個組織代表國家來保護。

這個組織,就是《會計法》授權的國務院财政部和地方各級财政廳局。

财政部門必須聽命于本級政府。

當國家利益與某一級政府利益産生沖突時,多數政府領導,會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前。

财政部門領導必須聽政府領導的話,否則可能被免職。

再者,财政部門人數偏少,要保護比自己多幾百倍的财會人員,力不從心。

政府又把财政管理财會人員的權利,轉移給政府各業務主管部門。

業務主管部門一般也會優先考慮部門利益與行業利益。

按照本部門利益第一,地方政府利益第二,國家利益第三的順序,分配利益。

業務主管部門的領導對财會專業不了解,不熟悉,又把權力下放給所屬企事業單位。

各單位領導首先考慮的是個人利益,其次是單位利益,第三是主管部門利益,第四是所在地區利益,第五才是國家和人民利益。

如果按照凡遇到利益分配問題,自己先分一半原則計算。

假如總利益為100元,單位領導要得到50元,單位得到25元,主管部門得到12.5元,地區得到6.25元,國家得到6.25元。

即國家利益為6.25元,集體利益為43.75元,個人利益50元。

這違背了國家拿大頭,集體拿中頭,個人拿小頭的利益分配原則。

保障國家、集體、個人利益,有八種原則。

即财會人員進行利益分配的八種規矩。

一是國家财經法律;

二是國務院财經法規;

三是國務院部委和各省級人民政府财經規章;

四是各級政府和各個單位的财務制度;

五是各種财經政策;

六是黨的财經紀律;

七是财會人員職業道德規範;

八是财會人員的信仰與追求。

衡量财會人員對上述八個規定的執行情況,有七個指标。

一是依據充分;

二是程序合規;

三是渠道正确;

四是實施範圍合規;

五是支出标準合規;

六是計算過程符合邏輯;

七是各種數據勾稽關系正确。

符合上述七個指标,就屬于人品可靠,做事可信的财會人員。

四、鐵賬本是鐵會計用鐵算盤鐵規章打造出的堅強如鋼的财會産品

财稅人員應提升自己的哪些能力(做一個能力品德過硬的)3

有了超強的能力,就能算好各種賬;

有了過硬的個人品德和職業道德,就能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絕不會算“人情賬”“關系賬”,不會以權謀私,不會在權力、金錢、美色、感情面前低頭。

這樣的财會人員,制造的财會産品,一定堅強如鋼。

這是“打鐵還要自身硬”的必然要求。

打鐵的鐵錘,好比财會人員。

所打之鐵,好比損壞了的鐮刀、走形變樣的業務活動。

鐵錘比鐮刀硬,一般不會有問題。

問題出在鐵錘和鐮刀的工作平台上,出在鐵匠用的砧子上。

砧子能夠承受的重量,一定要比鐮刀和鐵錘發出的力量,強大數倍乃至數十倍,才能讓人放心。

就像玻璃刀一定比玻璃更強硬。

會計鐵錘的砧子是什麼?

一般财會人員的砧子,是财務科長。他能為下級撐腰;

财務科長的砧子,是總會計師。他能給科長撐腰;

總會計師的砧子,是單位“一把手”,他能給總會計師做主;

單位“一把手”的砧子,是主管部門“一把手”,他能保護單位“一把手”;

主管部門“一把手”的砧子,是财政部門“一把手”,他要能管住主管部門“一把手”,為其說話;

财政部門“一把手”的砧子,是審計部門“一把手”,他能給财政部門“一把手”主持公道;

審計部門的“一把手”的砧子,是地方行政“一把手”,他能為主管部門、财政部門、審計部門的“一把手”撐腰;

地方行政“一把手”的砧子,是地方人大“一把手”,他能為地方行政“一把手”撐腰;

地方人大“一把手”的砧子,是地方黨委“一把手”,他能為地方行政“一把手”、地方人大“一把手”撐腰。

地方黨委“一把手”的砧子,是上級黨委“一把手”,他能為地方黨委“一把手”做主。

如果能建立起這樣層層保護的十級财會支持與支撐體系,任憑業務部門領導有多麼強悍,多麼霸道,單位領導有那麼強悍,多麼獨裁,也難以打破保護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銅牆鐵壁。

财會人員的鐵錘,有強大的靠山,有堅硬的後台,他們發揮作用,就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國家和人民财産,才有一個真正讓全民放心的,密不透風的防護網。

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才有物質保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