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清明的詩句?“人間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時”作為一個承續了上千年曆史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清明節不僅有着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傳統,更蘊含着氣清景明、春意盎然、慎終追遠之意在古代,有不少文人墨客吟詩作賦,将清明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描繪得淋漓盡緻讓我們一起品讀經典,感受古詩詞中的清明,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有沒有清明的詩句?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人間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時。”作為一個承續了上千年曆史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清明節不僅有着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傳統,更蘊含着氣清景明、春意盎然、慎終追遠之意。在古代,有不少文人墨客吟詩作賦,将清明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描繪得淋漓盡緻。讓我們一起品讀經典,感受古詩詞中的清明。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點評:樸素的語言、優美的意境,描繪出一幅淳樸的鄉村風俗畫。整首詩通俗易懂,雅俗共賞,可以使人從中領略到不同程度的審美意趣。
寒食野望吟
[唐] 白居易
烏啼鵲躁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離别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點評:寒食清明尤為崇尚的風俗是掃墓。這首詩寫的正是清明節掃墓祭祀,緬懷先人,追悼亡靈的情景。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的詩人墨客,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郊行即事
[宋] 程颢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矶。
莫辭盞酒十分勸,隻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點評:春意盎然,山花爛漫。清明節正是世人結伴出遊、踏青尋春的時節。當原野披上綠裝,山花點綴其間,人們穿過柳蔭,盡情遊玩,真是不亦樂乎。
寒食上冢
[宋] 楊萬裡
迳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隻愁餘。
點評:詩人行走在掃墓的路上,看到野草一夜之間又随風生長出來,剛過去一年的小路消失了,清明後梨花生長起來,于是感慨萬千,用一個“愁”字,表達出思念之情。
蘇堤清明即事
[宋] 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莺。
點評:西湖堤岸,春風拂面,楊柳依依,梨花一枝春帶雨,惹得遊人不忍歸。此詩文情并茂地展現了一幅生動迷人的遊春畫卷,構織出一派自然天成的和諧春光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