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感謝大家對本人發表的《又一批新職業工種出來了》的關注,好多朋友關心“老年健康評估師”等怎麼培訓報考,我特意去做了一次相關政策文件内容的學習和梳理,從個人的視角去解讀相關政策的演變,有了一些發現,和大家分享下:
1、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始于1994年,職業分類大典發布始于1999年,但近年來變革很大,這些變化與所有人的勞動就業息息相關,值得學習下!
2、兩個名詞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需要了解:職業分類、職業資格。
3、一項改革進程需要重點關注:技能考核鑒定和資格認可。
具體的知識點梳理如下:
一、職業分類和“國家職業分類大典”
我仔細查詢并核實了下,“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這個是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組織編制的,主要以官方形式對職業種類做了權威、統一的規範梳理;大典現在有兩個版本,一個是1999年版本,一個是2015年版本,兩個版本修訂相差了16年。
2015年版大典審定的職業種類一共有1481個,比1999年版本多了9個中類和21個小類,但是職業總數量反而少了547個(新增347個職業,取消894個職業)。新增職業包括“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員”、“快遞員”、“文化經紀人”、“動車組制修師”、“風電機組制造工”等。取消職業包括“收購員”、“平爐煉鋼工”、“凸版和凹版制版工”等,這反映了社會發展職業門類增多,但正在消失的職業更多。一個典型案例就是“高速收費員”(正式職業分類名稱是:公路收費及監控員),逐漸實行全面ETC和取消人工收費站後,估計這個職業差不多就消失了。(大膽預測,随着人工智能和新基礎設施的發展,很多職業比如快遞員、廚師、甚至程序員,都有可能被AI取代而逐漸消失)。
因為大典的版本修訂費時費力,而現在社會發展太快,新職業層出不窮(就像“直播銷售員”一樣,一下子成為了熱門),所以人社部也不定期會以公告形式推出一批“新職業”,為後續版本修訂先打個伏筆。
除了今年5月推出的10個新職業,2019年1月,人社部還發布了一批新職業,一共15個,分别是: 1.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2.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3.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4.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5.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6.電子競技運營師;7.電子競技員;8.無人機駕駛員(這個也是個職業?不就是玩玩具的嗎?不要小看,其實這也是個專業活。);9.數字化管理師(沒錯,就是釘釘裡面随便考考就能拿的“數字化管理師”,這個職業據說就是釘釘建議設立的。);10.農業經理人;11.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12.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13.物聯網安裝調試員;14.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工;15.城市軌道交通列車檢修工。
前面四個職業分别對應“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估計上述職業的具體工種還會不斷細化,發展潛力巨大,請大家高度關注!
二、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的“大瘦身”和“職業資格目錄”的推出
職業種類數量非常龐大,有些重要的職業比如教師、注冊會計師等,是需要納入“職業資格”規範管理的,但并不是所有職業都需要納入。
比1999年職業分類大典推出時間更早的1994年7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作為科學評價人才的一項重要制度被寫入勞動法,它把所有職業資格分為準入類和水平評價類兩大類,設置目的主要是基于通過職業資格認證,提升勞動者的素質技能、建立科學評價人才機制,維護就業市場秩序等考慮。
職業資格證書由當時的勞動部人事部會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負責設置。此外,各地方、各部門也自行設立了大量職業資格。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國務院部門共設置各類職業資格618項,其中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219項,技能人員資格399項。地方自行設置職業資格1875項,其中專業技術人員資格389項,技能人員資格1486項。
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有它固有的優勢和價值,但是納入資格管理的職業太多太泛也在實踐中呈現諸多弊端,比如人才流動和晉升的成本較高,事實上不一定有利于人才的發展。
據悉,2013以來,國務院開始發文取消了一批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至2017年9月,國務院經過“七連清”共取消了434項職業資格許可認定事項,削減比例達原職業資格總量的70%以上。同時,還取消了地方設置的各類職業資格。其中2016年發布的第一批就取消了114項,把包括“臨時導遊”、“裁剪縫紉人員”、“售票值班員”、“家禽飼養工”、“水産養殖人員”等都取消了準入和水平評價管理,想想也是,去應聘做個導遊、做裁縫、售票員、去農場養豬養魚的都要報名、培訓、考核、拿證,不一定不利于大衆就業。
應該說,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是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推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重要舉措,深得民心之舉。
千呼萬喚始出來,2017年9月,人社部發布《關于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通知》,意味着職業資格目錄正式實行清單式統一管理,目錄之外一律不得許可和認定職業資格,目錄之内除準入類職業資格外一律不得與就業創業挂鈎(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和不在目錄内的職業,都不得把資格證書作為求職或上崗門檻)。
2017年公布的職業資格目錄共計140項,不到總職業分類數的10%,其中,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59項(準入類36項,水平評價類23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81項(準入類5項,水平評價類76項)。2019年1月更新了《目錄》,減少了一項準入類資格。
三、職業資格目錄的“大瘦身”和技能考核鑒定演變
列入職業資格目錄的職業,都有明确的設定依據和實施單位,比如“注冊會計師”,屬于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納入準入類管理,設定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實施單位是财政部。比如“健康管理師”,屬于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納入水平評價類管理,設定依據是《關于印發反射療法師等3個國家職業标準的通知》(勞社廳發〔2007〕11号),實施單位是衛生計生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重磅!!!根據權威報道,2019年底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确定,用一年時間分步有序将準入類之外的其他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全部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權的單位認定發證,取而代之的是推行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也就是說,這個誕生才3年的《目錄》,也即将迎來“大瘦身”。
這項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技能人員水平評價由政府認定改為實行社會化等級認定,接受市場和社會認可與檢驗,這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機制的一場革命,有利于破除對技能人才成長和弘揚工匠精神的制約,促進産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簡單的說,國家負責職業标準或評價規範制定,由相關社會組織或用人單位按标準依規範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評價、頒發證書。除了社會組織,企業将成為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機構的主體,這個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大的改革。
看點!!!2019年12月10日,人社部發布了《關于發布首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第三方評價機構名單的通告》,通告中發布了11家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企業單位,包括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公司(保育員、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四川博茗茶産業技能培訓中心(茶藝師)等企業,成為了第一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第三方評價機構試點單位(不一一列舉,具體可查詢人社部官網)。相信後續會有更多的企業獲得認可後加入到試點的行列,普通就業者獲得培訓和證書的方式會越來越方便。
建議大家都關注人社部官方網站通知公告,獲得權威的第一手信息,同時,對層出不窮的“僞劣培訓機構和資格認定第三方機構”保持警惕,通過官方渠道加以核查檢驗,避免上當受騙。
今天先梳理到這裡,内容比較多,如果有疏漏錯誤,歡迎大家指正批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您的鼓勵将激勵我發布更多有價值的知識解讀文章哦!感謝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