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已至,又到開學季。近期來到南京腦科醫院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情緒障礙專病門診”就診的家長和患兒們絡繹不絕。“開學焦慮”、“分離焦慮”、“抑郁”……其實近幾年,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發病率呈逐漸增高趨勢,已成為僅次于學習問題排名第二位的兒童心理障礙。患病率的逐年增高也引發了家長、學校及社會各界的愈加重視。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有哪些表現?又該如何幫助他們?帶着這些問題,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了南京腦科醫院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副主任醫師張久平。
【典型病例一】
男孩天天(化名)今年12歲,假期在家裡時的天天活潑開朗,言行一切正常,可每當要去學校或提及上學的事情,就感到渾身不舒服,煩躁不安。家長送其去學校,在校門口便會稱頭疼、異常緊張、心慌出汗,甚至還會惡心、嘔吐。但當擔心的父母為天天請假回家後,不舒服的感覺就能奇迹般的消失,恢複正常。周而複始出現上述症狀。
這樣的症狀持續半年時間後,天天幾乎無法正常到校上學了,父母隻好選擇領着孩子求醫問診。可跑遍感染科、免疫科等等科室,做了大大小小的各項檢查,結果均未見異常。在醫生的建議下,他們來到了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尋求幫助。張久平介紹,天天的情況屬于典型的“學校恐怖症”。由于對學校有關事物,如:學校環境、學校裡的人際關系、學業上的失敗等,感到非常害怕而導緻。甚至繼發出現厭學。
在明确診斷以後,給予心理治療,結合藥物治療後,天天的焦慮情緒明顯改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恢複一段時間後成功重返校園。
【典型病例二】
13歲的青青(化名)剛上初一,剛剛升學的她卻感到“壓力山大”。有來自于高知父母的殷切期盼,有來自于同班優秀同學互相比較,當然這份壓力還源于青青對自我的較高要求。
小學時可以保持在班級前幾名,可邁入初中一下掉到了班級三十名。心有不甘的青青出現了明顯的抑郁、焦慮情緒。發脾氣、煩躁不安、食欲不佳、睡眠狀況差,嚴重時甚至出現自傷行為,每次感到不開心就用刀劃自己的手臂,一道道劃痕的出現才終于讓家長和學校老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除了自傷,青青還經常說自己感覺很累,活着沒有任何意義。“你再說我,我就不活了!”激進的威脅性語言讓父母既痛苦又擔心,而青青卻不理解父母,和父母越來越對立,難以進行溝通交流,上述症狀越來越重。
症狀出現後的兩個多月,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青青來到南京腦科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就診。經心理評估和精神檢查,提示青青患有重度抑郁、中度焦慮,自我意識下降,處于偏低水平。經過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等非藥物治療,以改善家庭環境、協調學習任務、正性強化等措施,青青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親子關系也不斷進步。
孩子們的情緒障礙多發生在10~15歲
什麼是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顧名思義,是指發生于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身上的各種情緒問題。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因壓力大、有點不開心、煩悶時,人們常常會說自己EMO(英文emotional簡稱,譯為情緒化的)了,以此表達自己情緒不佳或不滿。但張久平首先強調,兒童青少年的情緒問題不能簡單和“EMO”劃等号,情緒問題屬于精神心理疾病的範疇,需要及早給予重視、幹預、解決的問題。
據了解,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是指以焦慮、抑郁、恐怖、強迫等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疾病。除情緒長時間處于異常狀态外,還嚴重影響患兒的社交、學習和人際交往等功能。不過,情緒障礙的病因相對複雜,由遺傳、氣質、神經生物機制、養育環境等等因素交互左右所導緻。
記者了解到,為方便患兒及家屬就診,幫助他們得到更大功能的恢複,避免造成更嚴重的損害,2022年8月南京腦科醫院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就專門開設了“情緒障礙專病門診”,為兒童青少年提供針對情緒問題的診斷評估、心理行為幹預和藥物治療等綜合性幹預服務。
“由于起病早,兒童的情緒障礙與成年人相比其實病情更複雜,共患病更多。”張久平坦言,常見的共患病比如發育性問題、多動以及其它精神障礙等,都給兒童情緒障礙的治療帶來的不小的難度。“目前對于兒童情緒障礙的治療采取綜合幹預措施。我們提倡‘心理-生物-社會’的醫學模式。不是單單給病人開藥就行,而是包括了很多相關因素的綜合考量。也就是說在藥物治療之外,還要有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家庭治療、家庭環境的調整、自我調整等等。”
新學期已至,專家支招這樣對付焦慮
在兒童情緒障礙中,焦慮算是一個非常重要且頻發的問題。開學了,面對或多或少可能出現的焦慮情緒,專家又有何妙招呢?“我們不能一概否認焦慮。”張久平指出,想要處理好有關焦慮的課題其實也要分情況讨論。兒童少年在正常的成長發育過程中,都體驗過各種情緒狀态,合理的情緒狀态有助于他們更好地适應環境中的各種要求,也塑造了他們适應、生存能力。适當的焦慮有時可以學習、工作效率,實際上是進化過程當中形成的一種有效的自我防禦機制,每個人都有體驗過焦慮,是正常的。
但無疑,過度的焦慮後便會産生一些負面影響。過度的焦慮、恐懼,反而會降低他們的生理及社會功能,就有可能逐漸演變成為病理狀态。焦慮障礙指一種病理性的焦慮情緒,主要表現為對于一般不會引起過度焦慮的事物或情景産生過度異常的反應,焦慮持續時間過長或反複出現,嚴重程度已經超出了相應文化背景下的正常情緒反應範圍,同時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
“如果一個孩子在開學前産生過度焦慮的話,我們要幫助他去分析焦慮對孩子來說功能所在是什麼,相應的情緒犯困是不是能夠帶來獲益?”張久平表示,有的孩子在過度情緒波動後,可能會得到家長更多的關注,或是降低别人對自己的預期,甚至買一些東西喜歡的東西,那麼這都是症狀的功能所在。“但是過度焦慮等情緒異常後可能造成孩子整個生活節律産生紊亂,嚴重影響正常學習和生活,這個時候就要盡早想辦法幹預治療了。”
具體來說,面對孩子剛開學的焦慮情緒應該如何化解呢?張久平認為,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又規劃的合理安排好。“開學之前所有的暑假作業要保質保量的完成,同時做好對過去知識的複習,并且進行一定的預習。這些工作做好了以後心裡有底了,對于學習上産生的困難就不會那麼害怕了。”
而對于家長來說,當孩子确實在學校遇到困難後,理解孩子并且和孩子共同想辦法解決則是相當重要的。“與其有時間去焦慮,不如家長和孩子一起靜下心來好好分析這個事情來龍去脈,家長們才能采取各種方式幫助、引導孩子渡過難關。”張久平認為,當兒童真正通過自己的能力經曆過一件件事情之後,下次再遇到同樣類似的事情才可能不再焦慮。“這就是經驗的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家長們也會發現孩子在适應社會的大道上獨自奔跑根本不要擔心。”
張久平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切忌對孩子呵護過多。“特别對于年紀小的孩子要多提供鍛煉、耐挫的機會。要在給孩子挫折教育的同時理解孩子所遇到的困難并給予支持。”此外,張久平也表示,建立家庭中的規則意識對于培養孩子健康的情緒狀态也相當有益。“所謂規則意識包括家庭成員互相之間的關愛、尊重、支持、理解,這對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溝通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
與此同時,張久平建議,加強家長和學校老師的溝通合作,也可為孩子提供更良好的幫助,減少“開學焦慮”“分離焦慮”的可能。“總之,兒童青少年情緒問題涉及健康成長的問題,應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各方面的協調努力,才能營造完善的學習生活環境,促進兒童青少年德智體全面發展。”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呂彥霖 圖源 視覺中國
校對 李海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