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冰 水寒說語文(歡迎關注個人原創同名微信公衆号“水寒說語文)
今天本來學校安排的活動是初一年級去天安門廣場參加升旗儀式。但是,因為沙塵暴和霧霾,活動臨時取消,改為正常上課。
即使改為正常上課,原本和我也關系不大,因為我上的國學課周五沒有安排課。原計劃踏踏實實地寫坐下來寫公衆号文章。
但是,有同事因事來不了,需要我代課,臨時代一節課。臨時代課的麻煩就是“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一種情況是你不知道他上節課說到哪裡了,嚴絲合縫地接着往下講不容易。另一種情況就是如果你新開一篇課文,如果一節課沒講完,讓那個老師下節課接着講也不容易。
所以,最好選擇一個相對獨立的内容,一節課完成。在進教室之前,我還琢磨什麼東西能恰好一節課講完。不牽牽絆絆,既不和前面重複,又不侵占後面老師準備講的内容。
上了課,打了鈴。還有一些同學在向窗外張望。因為今天的風實在太大了,窗外小花園中的二十幾米高的大樹都被吹得搖搖晃晃,東倒西歪。要想強行把這幫小孩子的注意力拉回課堂,雖然也可能做到,但怕是人在心不在。
于是,靈機一動,現挂了一節課。下面就是這節課的一個簡單實錄。(為閱讀效果考慮,本實錄内容和課堂實際情況在先後順序上略有調整)
師:今天的風真大,雖然昨天開了有關升旗儀式的準備會,但我就知道這個活動一定會取消,因為關于沙塵和霧霾的預警新聞說,這樣的惡劣天氣狀況至少要持續到今晚。
果然,今天活動取消了,不用再半夜爬起來去看升旗了。我正開心,因為我今天沒有課,準備踏踏實實坐下來寫計劃中的公衆号文章,但誰想到,我猜到了故事的開頭,沒猜到故事的結尾,DUANG,你們老師有事來不了,我臨時給你們代一節課。
(學生的注意力開始慢慢回到課堂了。即使不是我臨時代課,我的課堂導入也是閑聊式的,現挂的,讓學生很自然地進入課堂情境)
那這節課我們講點兒什麼呢?我看到很多同學在看窗外刮的大風,确實,今天風真夠大的,那我們就以“風”為關鍵詞,玩一個飛花令,說說你知道的寫風的或者帶有風的詩句,詩詞文都可以。
(學生一下子興奮起來,因為他們很多人看過《詩詞大會》,知道武亦姝,知道飛花令。)
師:咱們全員參與,一個一個地來,看看誰能堅持到最後。
生1: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其他同學:這個沒有“風”字。
師:雖然這個沒有“風”字,但詩的題目是什麼?
學生全體:風。
師:是的,唐代詩人李峤 的《風》,雖然詩歌中沒有一句直接出現風,但是他把這個風的特征通過其他十五表現出來了,算是一首謎語一樣的小詩。比如,你們小學的時候學過的一首名為《畫》的詩也是這樣的。
學生全體: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師:很好!嚴格來說,這不屬于飛花令,飛花令要求詩句裡面帶有相關文字。好,我們接下來正式進入飛花令環節,說說那些帶有“風”字的詩句。
生2: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生4: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生6: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生7: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生8:八月秋高風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生9: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風雨不動安如山。
生10: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生11: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生12: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師:嗯,很不錯,我盡可能地關注到更多的同學,讓你們更多的人有參與的機會。看誰能堅持到最後,誰的詩詞儲備最為豐富。
生13:風吹仙袂飄飄舉
生14:小樓昨夜又東風
生15: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生16:風住塵香花已盡
生17: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
師:很好,很好!不過,有沒有注意到兩個問題,一個是有一些是我們特别熟悉的詩句,就是我們小學要求背誦過的古詩詞,還有漏網之魚,要想一下。還有一個,就是偏于複雜的詩句,有一些同學隻能說上來帶有“風”字的這一句詩,如果你知道這句詩的上句或者下句,或者這首詩的名字,或者這首詩的作者,你都可以補充上,要充分展示出你的儲備來。
(這樣的調整,一方面讓學生注意想一想還有哪些常見的帶有“風”字的詩句沒有想到,另一方面,也要适當增加難度,給那些詩詞儲備豐富的同學更好的展示機會)
生18:黃埃散漫風蕭索
生19:雲棧萦纡登劍閣。白居易的《長恨歌》。
生20:洛陽城裡見秋風。
生21:欲作家書意萬重。張籍的《秋思》,我們國學課學過的。
生22:東風夜放花千樹。
全體學生:……
師: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這是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
(就這樣,同學一遍背誦,一邊有其他的同學補充上下句,如果同學不知道,我知道的,我就幫他們補充幾句。實在補充不上的,我也不覺得丢臉,畢竟是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師生都玩得很high)
(慢慢地,學生想起來的詩句越來越少了。他們慢慢開始翻查語文書,也有手裡有詩詞書的在翻看。有時候還會重複出現已經背誦過的詩句。剩下的能接上的同學也越來越少)
生2:蕭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生11: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生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生8:塞下秋來風景異。
師:剛剛兩個同學在背誦的時候說到了“風騷”,那這個“風騷”是什麼意思呢?
我看到了有很多學生在偷笑了,你的那個小心思說明你不知道這兩句詩裡的“風騷”是什麼意思。
生17:老師,這裡的“風騷”指的是“文學”。
師:很不錯,為什麼指文學呢?
生17:不知道。
師: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是不行滴。這個我給你們講一講。
風騷,實際上是兩個詞,“風”指的是《詩經·國風》,“騷”指的是《楚辭·離騷》。它們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故中國文學史上往往将“風”、“騷”并稱。“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
所以,此“風騷”不是彼“風騷”,不是你們心目中的或者人們常用的那個“風騷”的意思,同樣,前面同學背誦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的“風流”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風流”,這裡的“風流人物”指的是“傑出的,對一個時代有很大影響的人物”。
同學們有沒有意識到實際上我們背誦的這些帶有“風”字的詩歌中,絕大部分是真“風”,還有一些是假“風”。比如,我們剛剛說的這個“風騷”“風流”就是如此。我們還能舉出一些這樣的假“風”的詩句嗎?剛剛背誦過的也沒問題。
生15: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師:不錯,有沒有什麼詩句中的“風”這個詩句中的“風”意思完全相同呢?
生19:衣冠簡樸古風存。
師:這個詩句的中的“風”和前一個相同嗎?
生21:不同,這裡的“古風”是風俗的意思。
師:非常好,陸遊的這一篇《遊山西村》正是我們七年級下冊語文書中的詩歌,我們要結合課下注釋和老師的講解,争取理解得更明白,更透徹。
生30:江南好,風景舊曾谙。
生25: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師:很好,這兩句中的“風”和“風光不與四時同”的意思才完全一樣。
由此,你們應該建立一種意識,雖然都是同樣的一個字形,但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因為它們的意義不同。要學習一個漢字,僅僅把握字音、字形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把握這個漢字的意義,甚至是這個漢字的起源,才具體的語境中當什麼解釋,詞性有什麼變化等等,要綜合把握才行。
(關于在學習漢字的時候,要音、形、義、源、境、性六個結合的意識,我會在我的課堂上結合具體的事例,反複給學生講,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學習漢字的方式)
師:我沒有做統計,但大概其我們剛剛至少已經背誦了幾十首帶有“風”字的詩歌了,但實際上這也隻是浩瀚的古詩詞海洋中的極小的一部分。我們要想一想,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帶有諸如“風”“花”等字的詩詞呢?
生12:因為這些東西常見。
師:是的,因為常見,所以入詩就比較多,我們說“風花雪月,春夏秋冬”,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象,季節的變化,對于心靈敏感的詩人來說,這就是他們的生活。可以說,詩不是為了我們現在這樣考試而存在的,而就是為了生活而存在,或者更準确地說,詩就是生活。
那些敏感的心靈,自然的風雨就能引起心靈的風雨,比如,杜甫有詩說“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即使是一片花瓣飄落,詩人也覺得春色減少了,何況是風中的花瓣紛紛飄落呢。再比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濃睡不消殘酒”的李清照能夠感受到自然的風雨帶來的“綠肥紅瘦”,而那個麻木遲鈍的卷簾人則無動于衷,覺得是“海棠依舊”。
我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成為一個心靈敏感的人,能夠對世間的萬事萬物充滿好奇,而不是麻木不仁。那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呢?除了多多體會生活之外,還要多多背誦一些詩歌,讓那些敏感豐富的心靈啟發你的心靈,讓你的心靈也因此敏感起來。
不需要考試,我就能判斷你們每個人語文的素養如何,因為這個“飛花令”能夠看得出來你們在詩詞方面的儲備怎麼樣。當一個人看到某一事物,總會引發各種聯想,這種聯想或多或少,或淺或深,如何讓我們的聯想更有質量,讓我們的聯想更有深度和廣度呢?顯然,我們個人的儲備決定我們聯想的質量,儲備越豐富,聯想的質量越高。
師:不要隻為了考試儲備,為了考試學習,那就太功利了。如果你在今天的沙塵暴的天氣下,想到高适的“千裡黃雲白日曛”,是不是覺得這個詩句真的恰到好處地描寫了今天的天氣狀況。這時候,雖然天氣不好,但卻可能因為我們想到了這首恰切描寫現在天氣的詩歌,于是内心自然就升起一種愉悅感,這種愉悅感是不可替代的。詩歌本身就是生活,我希望你們的生活中能有詩,也能夠有遠方。
【課後小結與反思】
我一直覺得,好課不是“背”出來的,不能上成像很多公開課那樣,背誦的表演的假課。好課甚至也不是“備”出來的,不是上課之前,寫一寫教案,抄一抄教參就可以的,需要長期的準備,多多地讀書,多多地背誦,在需要的時候,才會迸發出來,所謂“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這一點對于語文老師來說尤其适用。
這一節課除了講一講詩歌之外,因為還餘下一點時間,我還給學生說了說北京的春風這麼大的原因,算是跨界當了地理老師。學生的驚訝也算是一點收獲,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老師用學識去征服學生,會讓學生更愛上你這一門課。
當然,因為是一節“現挂”的課,也難免有一些不足。比如,就在我一邊記錄這節課的時候,一邊就在想,如果我不講關于北京春風形成的原因,而從學生所背誦的詩歌中讓他們分分類。看看哪一些是寫北方的風,哪一些是寫南方的風,南方的春風和北方的春風有什麼不同,甚至是不同季節的風,各有什麼特點,這些都會很有意思,潛移默化中就告訴了學生要認真觀察世界,用心體會生活。
不過,也不必遺憾,課堂本身就是一個遺憾的藝術,不可能有完美無缺的一節課,隻要我還在,總有機會把這些東西慢慢地教給我的學生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