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董興生 每經編輯:梁枭
在100根亂麻一樣的電線中,能否迅速找出斷點并完成修複,使之安全通電?焊接1.6毫米鋼針,僅憑幾個焊點,能否吊起近1噸重的飛機輪胎?在特定的狹小空間進行鑽孔作業,鑽孔的精度竟要通過激光檢驗?兩塊經過精細研磨的材料貼合在一起,在大氣壓力下,用航空專用拖車拉動,能否使其分開?
今日(5月29日),在位于成都市雙流區的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成都分公司維修基地,4名飛機維修領域的技術人員要分别迎接其中一項挑戰。這次挑戰的過程,也是《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戰融媒體節目的開篇之作。
節目拍攝地現場 圖片來源:節目組供圖
一塊不到兩米見方的面闆上,密密麻麻地布置了100根線束,每根線束又有數根電線。王宇奇面臨的挑戰是,在有限的時間内,找出斷掉的那根電線,并完成修複。
對王宇奇來說,這是個不大不小的挑戰。“這種檢查方式和我們在飛機上檢查還不一樣,飛機上線束可能沒這麼多,但非常雜亂。這麼多線束,對我的技能也是種提升。”王宇奇說。
天津人王宇奇出生于1993年,今年還不到30歲。2015年,他從中國民航大學材料物理專業畢業後,選擇了飛機維修工作,也來到了成都。如今,他是Ameco成都分公司最年輕的飛機大修電氣工程師之一。
從業6年多,王宇奇已經成為一名成熟的機務人員。他說,參加這次節目錄制,“最大的意義就是把機務這個行業展示給大家,把精細化維修、按标準施工等保障旅客安全的概念傳遞給觀衆”。
具體到這次挑戰,王宇奇覺得這樣的挑戰不算極端,在平日的工作中遇到過更極端的情況。“飛機上的線束肯定要複雜得多,平常遇到的情況是在非常狹小的空間裡,四周都是電線,要用各種奇怪的姿勢去檢查線束。”他告訴記者。
走進Ameco成都分公司維修基地的機庫,幾架客機正在進行機體維修。公司産品部生産副部長陳舸介紹,這是成都分公司三個機庫中最大的一個,可以同時進行5架窄體機的大修。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董興生 攝
“我們主要承接波音737-700、737-800、737-900系列和757系列,以及空客A320、A321系列等機型的機體維修。”陳舸介紹說。
對普通人而言,飛機大修頗具神秘色彩,其專業性和複雜性超乎尋常。
陳舸告訴記者,航空公司根據OEM廠家也就是原始設備制造商,在飛機可靠性管理上建立指導性維修計劃。根據不同的可靠性管理和維修計劃,飛機維修可分為外場維修和内場維修,Ameco成都分公司承接的就是内場維修。
飛機的維修時間和維修項目則取決于飛行時間和飛行次數。“航空公司根據這個情況,決定什麼時候進行維修,這叫維修計劃。維修計劃做完後,就是進維修站,進行全面檢查,制定維修方案。”
檢查結束後,維修公司會将檢查結果轉換成缺陷和維修記錄。“我們的工程師會根據缺陷情況,參考相應的手冊,制作維修方案,并交給實際的操作者。”陳舸說,針對重要部件,也會縮短維修間隔。
在這次挑戰節目中,陳舸的角色是作為焊接專業評委,“審視挑戰者的成果能不能符合民航安全的需要”。飛機大修專業出身的陳舸,對焊接這種特種維修技術非常了解。
陳舸接受采訪 圖片來源:節目組供圖
“飛機的焊接專業性很強,和其他行業又有區别,施工空間狹小、施工難度大、要求精度高,苛刻程度超乎大家的想象”,陳舸說,“飛機焊接要求在狹小的區域快速完成,對技術人員的專注度要求非常高,小小的失誤都可能給飛機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參加本次節目錄制的挑戰者中,來自四川飛機維修公司的钣金工程師王凱擁有“成都工匠”稱号,來自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機械制造工藝研究所的數控機械制造工程師趙舜擁有“四川工匠”和“成都工匠”稱号,來自Ameco成都分公司特種維修技術員谌業永則擁有“雙流工匠”稱号。而年輕的王宇奇,也正在申請相關榮譽稱号。
挑戰者正在進行焊接挑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董興生 攝
在他們身上,體現出成為工匠所需要的執着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當然,要成為優秀工匠并不容易。正如陳舸所說,一名成熟的焊工需要經過七、八年曆練。而展示和弘揚他們的工匠精神,正是成都市廣播電視台聯合成都市總工會、成都市人社局共同打造《天府工匠》節目的初衷所在。
據了解,《天府工匠》節目旨在全面貫徹國家“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節目以“優秀工匠”即“匠人”為内在核心,以“技能挑戰”為外在形态,采用“大型綜藝演播室 大型外場實景巡回錄制”相結合的模式,充分植入全川典型城市場景和産業地标,大力展示四川成都現代産業發展優勢和機遇。
首站中國航空經濟之都雙流之後,《天府工匠》接下來還将走進成都天府新區、高新區和重慶、德陽、資陽、眉山等地,展示内容不僅包括傳統工業制造業,還将聚焦電子信息、高端制造、綠色智能等現代高新技術産業。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