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隻不過是個例子,課文承載着語文具體能力的培養訓練和人文情感的陶冶熏陶。不管怎樣的教學改革,萬變不離其宗。一言以蔽之,核心就是讀寫能力。
筆者多年閱讀探索研究,初步形成一套較成熟的語文素養提升體系。一篇文章的文本解讀是語文素養的核心能力,能文本解讀就像是會騎自行車,不管什麼樣的自行車,不在話下。
繼續推出四年級上冊課文學習設計流程,這一篇是《走月亮》,旨在讀寫素養提升的學習流程包含閱讀批注、問題設計、參考作答、讀書筆記。走這樣專注于讀寫素養的一個讀書流程,厚積薄發可期。
閱讀批注
問題設計
1.文章以“走”為線索,寫出途中的所見所想,概括作者這一路所描繪的畫面(每條10字以内)。
2.概述作者和阿媽走月亮的情景(100字左右)。
閱讀作答參考
讀書筆記
吳然《走月亮》
關鍵詞:濃濃親情
文章描寫了阿媽牽着“我”的手在月光下散步的場景,表現了“我”和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以及“走月亮”時的無窮樂趣。
文章以抒情的筆調寫“我”和阿媽手牽着手在洱海邊的月光下行走。以“啊,我和阿媽走月亮”串聯全文,将幾個畫面串聯起來。
文章先寫阿媽牽着我,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着。眼前月盤明亮,月光柔和,照亮了點蒼山、大青樹、村間小路,四周靜寂,融融親情盈滿心間,作者不由地抒發“我和阿媽走月亮”,内心的興奮和感受到親情的滿足溢于言表。
畫面轉換到“走在溪邊”,作者描畫了一幅阿媽在溪裡洗衣,“我”用樹葉做小船圖景,快樂和童真童趣流淌于字裡行間,如“可愛的小水塘”、“抱着月亮”,都映射出作者此時走在溪邊快樂的心境。
“我”和阿媽手牽手,内心興奮和快樂,還有對幸福生活的憧憬。走在田園上,作者從飄來的甜果香、可見的挂滿枝頭果子,耳邊響着的溝水汩汩,多感官融合表現豐收在望的喜悅,自然還有自己家種的稻谷,更欣喜在望的是阿爸就要回來了。柔和的月光下,滿園豐收景象,心懷期待,美妙無比,不由抒發“我和阿媽走月亮”幸福生活向前邁。
“我”和阿媽走月亮不僅于今晚,還有多少次的月下美好情景曆曆在目。有時講故事,有時靜靜地走;走過溪岸、石拱橋、果園,走過莊稼地。天上美麗的月亮和依偎旁邊的小星星映襯着“我”和阿媽相伴的身影。“我”和媽媽手牽手,心間濃濃親情,不由感歎“多麼奇妙的夜晚”。
濃濃親情貫穿全文,在柔和月色下,讓讀者感受到溫馨親和,美妙溫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