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
知識點一 集合
1.常用數集及其記法
常用數集 |
自然數集 |
正整數集 |
整數集 |
有理數集 |
實數集 |
記法 |
N |
N+或N* |
Z |
Q |
R |
2.集合的區間表示
設a,b是兩個實數,而且a<b.我們作出規定:
集合 |
區間表示 |
區間名稱 |
{x|a≤x≤b} |
[a,b] |
閉區間 |
{x|a<x<b} |
(a,b) |
開區間 |
{x|a≤x<b} |
[a,b) |
半開半閉區間 |
{x|a<x≤b} |
(a,b] |
半開半閉區間 |
集合 |
區間表示 |
R |
(-∞,+∞) |
{x|x≥a} |
[a,+∞) |
{x|x>a} |
(a,+∞) |
{x|x≤b} |
(-∞,b] |
{x|x<b} |
(-∞,b) |
3.類比實數的大小關系理解集合間的關系
實數 |
集合 | |
定義 |
a≤b包含兩層含義:a=b或a<b |
A⊆B包含兩層含義:A=B或A⫋B |
相等 |
若a≤b,且b≤a,則a=b |
若A⊆B,B⊆A,則A=B |
傳遞性 |
若a≤b,b≤c,則a≤c |
若A⊆B,B⊆C,則A⊆C |
若a<b,b<c,則a<c |
若A⫋B,B⫋C,則A⫋C |
4.有限集合的子集個數
含有n個元素的集合有2n個子集,有(2n-1)個真子集,有(2n-1)個非空子集,有(2n-2)個非空真子集.
5.集合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特性 |
含義 |
示例 |
确定性 |
集合的元素必須是确定的,因此,不能确定的對象不能組成集合,即給定一個集合,任何對象是不是這個集合的元素,應該可以明确地判斷出來 |
集合A={1,2,3},則1∈A, 4∉A |
互異性 |
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因此,集合中的任意兩個元素必須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同一個集合時隻能算作集合中的一個元素 |
集合{x,x2-x}中的x應滿足x≠x2-x,即x≠0且x≠2 |
無序性 |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任意排列 |
集合{1,0}和集合{0,1}是同一個集合 |
6.∅的概念及性質
概念 |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
性質 |
1.空集是任意一個集合A的子集,即∅⊆A. 2.空集是任意一個非空集合A的真子集,即∅⫋A(A≠∅) |
7.集合的基本運算
并集的 概念 |
A∪B={x|x∈A或x∈B} |
并集的 性質 |
(1)①A⊆(A∪B),B⊆(A∪B);②A∪A=A,A∪∅=A;③A∪B=B∪A; ④(A∪B)∪C=A∪(B∪C); (2)若A⊆B,則A∪B=B;反之,若A∪B=B,則A⊆B |
交集的 概念 |
A∩B={x|x∈A且x∈B} |
交集的 性質 |
(1)①(A∩B)⊆A,(A∩B)⊆B;②A∩A=A,A∩∅=∅;③A∩B=B∩A; ④(A∩B)∩C=A∩(B∩C); ⑤(A∩B)∪C=(A∪C)∩(B∪C),(A∪B)∩C=(A∩C)∪(B∩C); (2)若A⊆B,則A∩B=A;反之,若A∩B=A,則A⊆B |
補集的概念 |
∁UA={x|x∈U且x∉A} |
補集的 性質 |
(1)∁UU=∅,∁U∅=U,∁U(∁UA)=A,A∪(∁UA)=U,A∩(∁UA)=∅; (2)若A⊆B,則∁UA⊇∁UB;反之,若∁UA⊇∁UB,則A⊆B; (3)若A=B,則∁UA=∁UB;反之,若∁UA=∁UB,則A=B; (4)①∁U(A∩B)=(∁UA)∪(∁UB);②∁U(A∪B)=(∁UA)∩(∁UB) |
知識點二 常用邏輯用語
1.全稱量詞命題與存在量詞命題的否定
命題類型 |
否定 |
存在量詞命題:∃x∈M,p(x) |
否定為全稱量詞命題:∀x∈M,¬p(x) |
全稱量詞命題:∀x∈M,q(x) |
否定為存在量詞命題:∃x∈M,¬q(x) |
命題p |
命題p的否定(¬p) |
真 |
假 |
假 |
真 |
2.常見的否定詞語
正面詞語 |
= |
>(<) |
是 |
都是 |
任意(所有) |
存在 |
至多有1個 |
至少有1個 |
或 |
且 |
否定詞語 |
≠ |
≤(≥) |
不是 |
不都是 |
某個 |
不存在 |
至少有2個 |
1個也沒有 |
且 |
或 |
3.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p與q滿足的關系 |
p是q的________條件 |
p⇒q且q不能推出p |
充分不必要 |
p能推出q且q⇒p |
必要不充分 |
p⇒q且q⇒p(p⇔q) |
充要 |
p能推出q 且q能推出p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
第二章 等式與不等式
知識點 等式與不等式
1.等式與不等式的性質
等式的 性質 |
文字語言 |
符号語言 | |||
性質1 |
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同一個數或代數式,等式仍成立 |
如果a=b,那麼對任意c,都有a+c=b+c | |||
性質2 |
等式的兩邊同時乘以同一個不為零的數或代數式,等式仍成立 |
如果a=b,那麼對任意不為零的c,都有ac=bc | |||
不等式的性質 |
别名 |
性質内容 |
注意 | ||
性質1 |
可加性 |
如果a>b,那麼a+c>b+c |
可逆 | ||
性質2 |
可乘性 |
如果a>b,c>0,那麼ac>bc |
c的符号 | ||
性質3 |
可乘性 |
如果a>b,c<0,那麼ac<bc |
c的符号 | ||
性質4 |
傳遞性 |
如果a>b,b>c,那麼a>c |
同向 | ||
性質5 |
對稱性 |
a>b⇔b<a |
可逆 | ||
推論1 |
移項法則 |
如果a+b>c,那麼a>c-b |
可逆 | ||
推論2 |
同向可加性 |
如果a>b,c>d,那麼a+c>b+d |
同向 | ||
推論3 |
同向同正可乘性 |
如果a>b>0,c>d>0,那麼ac>bd |
同向同正 | ||
推論4 |
可乘方性 |
如果a>b>0,那麼a的n次方>b的n次方(n∈N,n>1) |
同正 | ||
推論5 |
可開方性 |
如果a>b>0,那麼a的算數平方根>b的算數平方根 |
同正 |
2.等式與不等式的運用
比較大小的方法 |
方法 |
依據 |
應用範圍 |
作差法 |
a-b>0⇔a>b; a-b=0⇔a=b; a-b<0⇔a<b |
整式、分式的大小比較 | |
比較大小的方法 |
作商法 |
a>0,b>0, 則a/b>1⇔a>b; a/b=1⇔a=b; a/b<1⇔a<b |
乘積式、指數式的大小比較 |
a<0,b<0, 則a/b>1⇔a<b; a/b=1⇔a=b; a/b<1⇔a>b | |||
乘方法 |
a的平方>b的,且a>0,b>0⇒a>b |
無理數(式)的大小比較 | |
十字相乘法 |
對于二次三項式Ex2+Fx+G,如果能找到a,b,c,d,使得E=ac,G=bd,且F=ad+bc,則Ex2+Fx+G=(ax+b)(cx+d) | ||
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 |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兩根是x1,x2,那麼x1+x2=-b/a,x1x2=c/a |
3.常用結論
重要不等式 |
a^2+b^2≥2ab,當且僅當a=b時,等号成立 |
基本不等式 |
(a b)/2≥√ ̄(ab)(a>0,b>0),當且僅當a=b時,等号成立 |
最值定理 |
設x,y都是正數. (1)若x+y=S(和為定值),則當x=y時,積xy取得最大值; (2)若xy=P(積為定值),則當x=y時,和x+y取得最小值. 說明:應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條件為“一正、二定、三相等” |
第三章 函數
知識點一 函數的圖像
函數的圖像變換 |
平移變換 |
①函數y=f(x+a)(a≠0)的圖像可以由函數y=f(x)的圖像沿x軸向左(a>0)或向右(a<0)平移|a|個單位長度得到; ②函數y=f(x)+a(a≠0)的圖像可以由函數y=f(x)的圖像沿y軸向上(a>0)或向下(a<0)平移|a|個單位長度得到 |
對稱變換 |
①函數y=f(-x)的圖像可由函數y=f(x)的圖像作關于y軸的對稱變換得到; ②函數y=-f(x)的圖像可由函數y=f(x)的圖像作關于x軸的對稱變換得到; ③函數y=-f(-x)的圖像可由函數y=f(x)的圖像作關于原點的對稱變換得到 | |
翻折變換 |
①作函數y=f(|x|)的圖像,可先作函數y=f(x)的圖像,保留函數y=f(x)的圖像在y軸上及y軸右側的部分,并将y軸左側的圖像換成y軸右側的圖像沿y軸翻折而成的圖像即可; ②作函數y=|f(x)|的圖像,可先作函數y=f(x)的圖像,保留函數y=f(x)的圖像在x軸上及x軸上方的部分,并将x軸下方的部分沿x軸翻折到x軸上方即可 |
知識點二 函數的單調性
條件 |
一般地,設函數y=f(x)的定義域為D,且I⊆D,如果對任意x1,x2∈I,當x1<x2時,都有 | |
f(x1)<f(x2) |
f(x1)>f(x2) | |
結論 |
則稱y=f(x)在I上是增函數(也稱在I上單調遞增) |
則稱y=f(x)在I上是減函數(也稱在I上單調遞減) |
圖示 |
自左向右圖像逐漸上升 |
自左向右圖像逐漸下降 |
判斷方法 |
任取x1,x2∈D,x1≠x2,那麼當x1<x2時,f(x1)<f(x2)⇔(x1-x2)[f(x1)-f(x2)]>0⇔>0⇔f(x)在區間D上單調遞增; 當x1<x2時,f(x1)>f(x2)⇔(x1-x2)[f(x1)-f(x2)]<0⇔<0⇔f(x)在區間D上單調遞減 |
1.常見函數的單調性
函數 |
單調性 |
一次函數y=ax+b(a≠0) |
a>0時,在R上單調遞增; a<0時,在R上單調遞減 |
反比例函數y=(a≠0) |
a>0時,單調遞減區間是(-∞,0)和(0,+∞); a<0,單調遞增區間是(-∞,0)和(0,+∞) |
二次函數y=a(x-m)2+n(a≠0) |
a>0時,單調遞減區間是(-∞,m],單調遞增區間是[m,+∞); a<0時,單調遞減區間是[m,+∞),單調遞增區間是(-∞,m] |
對勾函數y=x+(p>0) |
單調遞增區間是(-∞,-]和[,+∞),單調遞減區間是[-,0)和(0,].
|
2.單調函數的運算性質
f(x) |
g(x) |
f(x)+g(x) |
f(x)-g(x) |
增函數 |
增函數 |
增函數 |
不能确定單調性 |
增函數 |
減函數 |
不能确定單調性 |
增函數 |
減函數 |
減函數 |
減函數 |
不能确定單調性 |
減函數 |
增函數 |
不能确定單調性 |
減函數 |
3.函數的最值
最大值 |
最小值 | |
定義 |
一般地,設函數f(x)的定義域為D,且x0∈D:如果對任意x∈D,都有f(x)≤f(x0),則稱f(x)的最大值為f(x0),而x0稱為f(x)的最大值點 |
一般地,設函數f(x)的定義域為D,且x0∈D:如果對任意x∈D,都有f(x)≥f(x0),則稱f(x)的最小值為f(x0),而x0稱為f(x)的最小值點 |
幾何意義 |
函數的最大值對應其圖像最高點的縱坐标 |
函數的最小值對應其圖像最低點的縱坐标 |
常用 結論 |
(1)如果函數y=f(x)在區間[a,b]上單調遞增,那麼函數y=f(x),x∈[a,b]在x=a處取得最小值,在x=b處取得最大值; (2)如果函數y=f(x)在區間[a,b]上單調遞減,那麼函數y=f(x),x∈[a,b]在x=a處取得最大值,在x=b處取得最小值; (3)如果函數y=f(x)在區間[a,b]上單調遞增,在區間[b,c]上單調遞減,那麼函數y=f(x),x∈[a,c]在x=b處取得最大值; (4)如果函數y=f(x)在區間[a,b]上單調遞減,在區間[b,c]上單調遞增,那麼函數y=f(x),x∈[a,c]在x=b處取得最小值 |
知識點三 函數的奇偶性
1.函數的奇偶性
定義 的等 價式 |
奇函數定義的等價式:f(-x)=-f(x)⇔f(-x)+f(x)=0或=-1(f(x)≠0); 偶函數定義的等價式:f(-x)=f(x)⇔f(-x)-f(x)=0或=1(f(x)≠0) |
常 用 結 論 |
(1)如果一個奇函數在原點處有定義,那麼一定有f(0)=0.有時可以用這個結論來判定一個函數不是奇函數; (2)奇函數的圖像關于原點對稱,且在關于原點對稱的區間上有相同的單調性;偶函數的圖像關于y軸對稱,且在關于原點對稱的區間上有相反的單調性.上述結論可簡記為“奇同偶異” |
2.奇偶函數的運算性質及複合函數的奇偶性
設非零函數f(x),g(x)的定義域分别是F,G,若F=G,則有下列結論:
f(x) |
g(x) |
f(x)+g(x) |
f(x)-g(x) |
f(x)g(x) |
f[g(x)] |
偶函數 |
偶函數 |
偶函數 |
偶函數 |
偶函數 |
偶函數 |
偶函數 |
奇函數 |
不能确定奇偶性 |
奇函數 |
偶函數 | |
奇函數 |
偶函數 |
奇函數 |
偶函數 | ||
奇函數 |
奇函數 |
奇函數 |
奇函數 |
偶函數 |
奇函數 |
注意:上述表格中不考慮f(x)±g(x)=0;f[g(x)]中,需x∈G,g(x)∈F.
3.函數圖像的對稱性
軸 對 稱 |
函數y=f(x)在定義域内恒滿足的條件 |
函數y=f(x)的圖像的對稱軸 |
f(a+x)=f(a-x) |
直線x=a | |
f(x)=f(a-x) |
直線x= | |
f(a+x)=f(b-x) |
直線x= | |
中 心 對 稱 |
函數y=f(x)在定義域 内恒滿足的條件 |
函數y=f(x)圖像 的對稱中心 |
f(a+x)+f(a-x)=2b |
點(a,b) | |
f(x)+f(a-x)=b |
點 | |
f(a+x)+f(b-x)=c |
點 |
知識點四 函數與方程、不等式之間的關系
零點的意義 |
方程f(x)=0有實數根⇔函數y=f(x)的圖像與x軸有交點⇔函數y=f(x)有零點 |
函數零 點存在 定理 |
如果函數y=f(x)在區間[a,b]上的圖像是連續不斷的,并且f(a)f(b)<0(即在區間兩個端點處的函數值異号),則函數y=f(x)在區間(a,b)中至少有一個零點,即∃x0∈(a,b),f(x0)=0 |
二分法 |
二分法的解題原理是函數零點存在定理. 通過二分法使有解區間逐步縮小,體現“無限逼近思想” |
1.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對應關系
Δ>0 |
Δ=0 |
Δ<0 | ||
二次函數 y=ax2+bx+c (a>0)的圖像 |
|
|
| |
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a>0)的根 |
有兩個相異的實數根x1=, x2= |
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x1=x2=- |
沒有實數根 | |
一元 二次 不等 式的 解集 |
ax2+bx +c>0 (a>0) |
{x|x<x1或x>x2} |
{x∈R|x≠-} |
R |
ax2+bx+c<0 (a>0) |
{x|x1<x<x2} |
∅ |
∅ |
2.不等式恒成立問題的解法
(1)a≠0時,ax2+bx+c>0(<0)對任意實數x恒成立的條件是().
(2)對于參數較易分離且分離後函數的最值易求的問題都可以采用分離參數法,其常用的結論是:g(a)>f(x)(g(a)<f(x))恒成立等價于g(a)>f(x)max(g(a)<f(x)min).
3.方程f(x)=0(f(x)=ax2+bx+c,a>0)的根的分布問題
根的分布 |
圖像 |
所需條件 |
x1<x2<k |
| |
k<x1<x2 |
| |
x1<k<x2 |
|
f(k)<0 |
x1,x2∈(k1,k2) |
| |
x1,x2中有且僅有一個在(k1,k2)内 |
|
f(k1)f(k2)<0或f(k1)=0,k1<-<或f(k2)=0,<-<k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