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武漢智慧教育

武漢智慧教育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3 15:28:28

武漢智慧教育?運用人工智能教具制作的玻璃溫室,由智能傳感器控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自成生态體系的智慧農場……這是湖北省武漢市翠微中學物聯生态園裡,七(1)班的學生們上的一節人工智能課科幻小說中的“未來教育”場景,在這裡已成為課堂常态,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武漢智慧教育?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武漢智慧教育(智慧教育融入每個教育環節)1

武漢智慧教育

運用人工智能教具制作的玻璃溫室,由智能傳感器控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自成生态體系的智慧農場……這是湖北省武漢市翠微中學物聯生态園裡,七(1)班的學生們上的一節人工智能課。科幻小說中的“未來教育”場景,在這裡已成為課堂常态。

2019年,武漢獲批成為全國首批智慧教育示範區,随後不久,武漢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方案,明确以此作為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戰略支點,推動智慧教育上升為城市戰略。

在市政府主導之下,武漢市教育局啟動了“智慧教育環境提升行動、信息素養全面提升行動、中小學校課堂革命行動、資源供給模式創新行動、數據驅動評價實踐行動、教育治理能力優化行動”等六大行動,将智慧教育理念延展到每一個教育環節,逐漸形成了基于大數據的可感知、可診斷、可分析的智慧教育新樣态,為教育改革引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雲平台 推進課堂變革

“通過‘雲’看國寶,今天我們拜訪了許多博物館。那麼,你會選擇以下哪個地标,作為武漢市的城市寶藏呢?請選擇!”話音剛落,學生手中的平闆電腦上,立刻出現了黃鶴樓、武漢大學、武漢長江大橋等圖片選項。點擊屏幕,投票完成,數據分析報告實時完成……這是武漢市漢陽區楚才中學教師王承瑾執教的一節《國家寶藏》課。

智慧教育的落腳點,應當從課堂效果直接體現。武漢市教育局副局長夏春胤介紹,在統籌智慧課堂規模化、常态化、深層次應用過程中,武漢市教育局堅持打好課堂教學主攻戰,堅持開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主題月活動,堅持推動差異化教學、個性化學習。

武漢智慧課堂發展變革的脈絡,極為深遠。早在2013年,武漢市教育局就率先在全國建成全市域基于雲構架的“互聯網 教育”大平台,開展了以網絡學習空間為基礎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嘗試将多種技術和平台引入教育教學過程,如AI行為分析、智能閱卷系統、班級優化大師評價系統等。

2020年上半年,為應對新冠疫情造成的複課難題,全市1000餘所學校基于武漢教育雲平台的“空中課堂”在全國率先啟用,不僅給全市104萬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提供了堅實保障,也造就了一批“雲端”明星校。

武漢市華師一附中主打關鍵能力探索,形成“互動、探究”課堂教學模式,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推出“三導制”(導師制、導生制、導學制)立體育人課堂教育模式,武漢外國語學校打造“任務驅動、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疫情對線下課堂教學造成的不利影響,已通過雲平台,轉化為武漢探索信息技術與日常教學深度融合的新契機。

随着雲端同步課堂、課程社區、名師工作室、探究性學習等應用模式的深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現深度融合,智慧課堂也在不斷産生質變與飛躍。“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武漢雲教育生态已基本成形。截至目前,通過教育雲平台,武漢在雲端已建成了82個市級名師工作室,361門課程配套資源,1254個課程社區,輻射武漢全市15個區,覆蓋小初高全學科;雲平台年均新增資源達4.54TB,平均日活量達12.8萬,教師用戶占比達48.8%,年訪問總數超1.5億次。

大數據 助力評價創新

基于大數據背景的教育評價實踐創新,讓“互聯網 德育”有了新的可能。硚口區韓家墩小學不僅通過教育雲平台上傳德育微課,以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方式呈現德育内容,還倡導開發了即時性、可視化的徳育評價體系,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推進數據驅動創新助力教育評價,也意味着學校迎來了智慧育人的新時代。武漢市武昌區三道街小學開發的學生身體健康評價系統平台,基于大量學生健康及運動數據采集分析後,制定出了包含學生肌體健康、行為健康、體能健康等内容的學生身體健康發展評價指标,通過智能手環和多種終端設備實時掌控學生即時健康狀态,分析預測孩子們可能存在的身體健康問題和疾病隐患,為學生終身成長奠基。

“用好大數據,突破市、區、校各級德育工作瓶頸,是武漢市智慧教育建設的思考方向之一。”武漢市教育局局長孟晖介紹,為了推進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武漢市教育局與華中師範大學合力研制了武漢市中小學校長、教師(教研員)和學生信息素養标準。通過構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标體系和評估模型,建設武漢教育大數據中心,伴随性采集學生學習過程數據,實現規模化和精準化測評,消除評價體系壁壘,長線導航學生成長發展。

為了保障各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形成長效機制,武漢市教育局繪制了全市各區信息素養地圖,并遴選出1名市教育局首席信息官、15名各區教育局首席信息官和1175名中小學、幼兒園首席信息官,實現教育首席信息官全覆蓋。

各級首席信息官對應主導校長、教研員、師生三級信息素養發展水平監測,通過機制保障,基于大數據、面向全過程,促進智慧教育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武漢教育大數據中心建設方案已初步完成,構建了包括業務、數據、技術的大數據服務支持體系。目前,市級統籌已建成四星級智慧校園135所、智慧教室120間、人工智能實驗室120間、理化生實驗智能化标準化考場學校30所、智慧圖書館30間。

慧管理 服務優質均衡

在武漢市東西湖區遠洋世界小學,登錄校級教育雲平台,各個班級的課堂實時畫面一目了然,錄課、聽課、評課,點擊屏幕即可同步開始。

通過完善“大數據管理平台項目”“智慧錄播教室”“創客空間”等基礎建設,東西湖區不少學校都和遠洋世界小學一樣,形成了集綜合應用平台、智能管理、智慧教學于一體的智慧校園管理應用系統。

而在不久前,城鄉二元結構,還是困擾東西湖區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大難題。如何解決?教師隊伍快速成長,是實現區域内教育優質均衡的“最後一公裡”。

早在多年前,武漢市在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中,江岸區育才第二小學就組織聯合周邊的花橋小學、博雅小學、石橋小學、三眼橋小學等校,共同構建了線上教師學習的“同成”網絡學區。

“同成”網絡學區的7所成員校中,既有省級示範學校,也有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就讀學校,辦學水平參差不齊。為了促進區域内教育公平,網絡學區開設了校長論壇、網絡教研、名師工作室、公共資源四大闆塊。

“同成”網絡學區内的教師們,通過雲平台實現了信息、資源、思想、創意、經曆的校際共享。各門學科網絡教研在7所學校普遍開花。網絡學區内月月有專題,校校有聯動。300多名骨幹教師常态化參與發起話題,30多名名師成立了線上工作室,學區内教師的整體專業素質得到大幅提升。

漫步雲端之上的智慧教育管理策略,讓優質的教育資源得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雙重限制,遠隔千山萬水之外,也如同近在比鄰之間。江岸區育才小學充分利用武漢教育雲平台,和所“委托管理”的100公裡外的農村學校黃陂區塔耳小學實現遠程管理協同、教研協同、課堂協同、資源協同;通過視頻同步培訓、雲交流、雙師雲課堂等形式,常青樹實驗學校跨省結對幫扶,助力四川涼山、河北保定高新區等地教育發展;武漢市第十一中學定點連線貴州省黔西南州,探索“互聯網 ”條件下,學校層面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共赢機制,助力教育精準扶貧。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曆史進程中的發展新階段。創建智慧教育示範區,是助推武漢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難得機遇。我們希望通過構建智慧教育環境,助推教育創新轉型,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為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奠定可持續發展之基!”武漢市教育局黨委書記李超說。(本報記者 程墨 特約通訊員 汪亮亮 鄒永甯 鄧潇凡)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