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喪葬習俗挺多也挺龐雜的,從人處于彌留之際到去世,甚至去世好幾年,都有不少需要注意的習俗。
而今天依舊要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人去世且已經下葬後的一些祭祀習俗,包括做七、敬百日等習俗,感興趣的可以接着往下看哦~~
做七儀式
做七也叫“做期”,是一種常見的民間習俗,我老家都還有這個習俗,也常聽到村裡的老人們說起。
做七要一直做滿七七四十九天,才算圓滿,也叫“七期”。
簡單說就是從人去世的當天開始算,每7天為一期,一共七期,總共49天。
一般來說,一三五七比較隆重,農村的喪葬習俗大多更注重單日,所以第二四六三期農村基本上不怎麼隆重地去祭祀,但也需要有。
之所以要做七,原因是農村的傳統觀念裡覺得,人去世後的49天裡,其實沒有完全消失,還在遊蕩,逝者家屬需要按時做七,提供足夠多的紙錢,以便下去不被懲罰。
做七儀式也看各自習俗和經濟條件,有錢人家在頭七、三七、五七以及七七都會請專門的師傅來做道場,誦經為逝者超度,這個過程叫“應期”!
有的地方則叫“做壇場”,都是借此慰問逝者,也是對他們的一種思念。
而普通人家很少會找先生來做道場,而是有自己的一套做法。
頭七的祭祀相對隆重,逝者的兒子要設立墓主燒紙錢,有條件的還需要找專門的師傅來誦經。
從頭七開始,之後的六個七日子,中午10點都要在家裡面的窗口或門口插三炷香。
二七也需要找師傅誦經,農村說是“還受生經”!
三七和四七被稱為三七,是相對前兩期來說更為簡單的,需要外甥和侄子輩來做祭祀儀式。
五七很重要,從這開始,要舉行斷七儀式。
要在家裡面的大門前或窗戶前點根引路香,有的地方則稱為引魂香,點香時門窗都要打開,當然,這是為屋子裡的空氣環境着想。
不僅如此,還要點一根白色蠟燭,桌面上放着遺像。
講究的人家,還會要求每次參與祭祀的人數遞增,比如頭七參與的有四個人,那後面幾期可以增加為5、6、7、8。
不僅如此,做七連祭祀的菜都要有不同,每個七用的菜要不一樣,但必須是素菜。
而且五七的前一天晚上就要開始安排貢台,放好照片、一杯茶、蘋果、橙子、香蕉各一個,還需要放三塊糕點,點上白色蠟燭,燒香燒紙。
畫個圈,在圈内燒依稀紙馬、紙房子、紙車等,有的還需要燒點逝者以前穿過的衣服。
要保持香火不斷,一直到五七當天早上11點,才能請走貢台和遺像。
接着放些飯碗,一般來說是五雙筷子五個酒杯,裡面要倒點酒,還要加七個菜,全雞、全鴨、全豬蹄和魚,還要有生豆腐、蛋餃、素菜。
到五七當天的13點就可以結束,這個過程叫斷七。
而祭祀過的食物,不能直接就拿着吃,而是要拿回去,回鍋才能吃。
在農村的祭祀裡,祭祀過的食物都不能直接吃,而是要回鍋加熱,與其他菜攪拌一下才能吃。
農村覺得這是對逝者的尊重,不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為了保證食物安全,給食物殺菌,以免吃了壞肚子~~
五七開始還要做“回煞”儀式,回煞也叫回魂,農村說這天逝者會回家一次。
為了迎接他的到來,家屬需要準備些東西。
當天晚上要吃蒸馄饨,當地俗稱“接眚馄饨”,還要給村裡人送狀元糕,也叫“接牌糕”。
有的地方改革,直接在逝者下葬後就送給悼念者們了。
這天還要在靠窗位置放一根竹子,在竹子上貼上紙錢,一張一張地貼,貼滿為止。
家裡是瓦房的話,就把竹子範大擱在瓦房上面,農村覺得逝者是從這些地方進來的。
接着還要準備一桌韭菜,8個座位,每個闆凳上還要放一張紙錢。
不管聽到什麼聲音,都不能說話。
這便是回煞儀式,而六七一般是逝者的女兒來做儀式,沒有女兒的由侄女代勞。
七七還要進行一次斷七儀式,還需要找師傅來誦經。
以上基本上就是做七的大概,有漏掉的大家也可以留言補充。
敬百日與叫飯習俗
做完七七是49天,人們大多也走出了失去親人的痛苦中,可以先過一下正常的生活。
等到逝者去世滿一百天,這又是一個非常注意的日子,需要進行“敬百日”/叫飯儀式。
這種習俗大多在漢族農村盛行,死者的子女需要在這天備好酒菜迎接逝者回家,孫子或其他親戚還要去逝者墳上燒紙祭祀,具體為點蠟燭、上香、在目前擺貢果。
這個習俗有的地方叫敬百日,有的則稱“叫飯”!
百日祭也是非常慎重的日子,隻能提前,但絕不能延後。
之後還有去世三年的祭祀活動,也非常隆重。
滿三年,才算徹底完成一場葬禮的祭祀。
雖說現在喪事簡辦,很多習俗也都被取消和淡忘,但不代表這些傳統禮儀就給被遺棄。
這些喪葬習俗其實或多或少都傳承孝道,弘揚中華禮儀,個人覺得還是值得被銘記。
當然,人去世了就真的走了,這些儀式其實就是一種人們對逝者的思念。
但不忘本,不忘記親人的恩情,這份情值得我們為他們做這些送别儀式。
不知道大家還知道哪些類似習俗呢?歡迎留言交流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