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陳雪檸
“城”為空間,“市”為活力,商業消費空間建設對首都北京至關重要。9月16日,《北京市商業消費空間布局專項規劃(草案)》在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網站公示,廣泛征求社會公衆意見。《專項規劃》提出,2035年将北京建設成為“中國潮”“國際範”與“煙火氣”共融共生的國際消費中心示範城市。
3個關鍵詞明确發展目标
《專項規劃》明确了商業消費空間中長期發展的總體目标,2035年将北京建設成為“中國潮”“國際範”與“煙火氣”共融共生的國際消費中心示範城市。
其中,到2025年,構建起層次結構清晰、空間布局高效、功能業态完善、空間品質宜人的商業消費空間體系,初步建成便民優質的社區消費網絡,有效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
到2035年,整體形成國際消費有魅力、城市消費有實力、地區消費有活力、社區消費高便利的全市商業消費空間新格局,充分展現首都風範、中華風尚與時代風情,助力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實現。
4個商圈打造國際消費體驗區
《專項規劃》提出,全市構建“四級兩類多維”的商業消費空間體系,整體形成“國際消費體驗區、城市消費中心、地區活力消費圈和社區便民生活圈”四級商業消費空間結構,服務市民公衆多層次消費需求。
其中,國際消費體驗區以面向全球、輻射全國、引領京津冀為目标,服務國際超廣域和國内廣域消費人群,堅持消費國際化與在地性并重,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競争力、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國際消費金名片。規劃打造4片國際消費體驗區,以國際交往功能突出、傳統文化魅力鮮明的城市消費中心為依托,聯動輻射周邊地區活力消費圈,具體包括王府井、西單、前門區域,CBD、三裡屯區域,環球影城、大運河區域,麗澤、首都商務新區區域。
城市消費中心重點面向全市及京津冀城市群消費人群,創新塑造新消費、新業态下的核心場景,以30至45分鐘公交可達服務市域及京津冀地區,将城市消費中心建設成為具有突出商業實力、特色消費活力和廣泛影響力的城市消費新地标。29個城市消費中心裡,包括17個更新提升型和12個新增培育型。
地區活力消費圈重點面向地區消費人群,強化商業類型的多元化與商業消費空間的社交性,依托15至30分鐘慢行範圍均衡打造公共活力中心。
《專項規劃》提出,構建80個地區活力消費圈,包括36個更新提升型和44個新增培育型,将地區活力消費圈建設成為服務承載多樣生活場景的地區宜居綜合體。具體包括五道口、崇文門、太陽宮、祥雲小鎮等。
社區便民生活圈重點面向社區居民,引導商業消費空間發展重心下沉,以5至15分鐘步行服務範圍實現全市城鎮社區便民生活圈全覆蓋,将社區便民生活圈建設成為保障“七有”“五性”與品質生活的社區交往會客廳。
“一區一單”推進規劃實施
《專項規劃》明确,下一階段重點以“一區一單、一圈一策、一街一庫、一店一案”的模式推進規劃實施,引領全市商業消費空間高品質發展,引導釋放消費活力,為更高水平推進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同時,鼓勵商業消費聚集區各商業主體結合自身發展訴求提出“一店一案”發展實施方案。
本市将加強多維度、差異化精細引導,構建多元特色的消費場景。從曆史文化、文體活動、自然生态、休閑旅遊等多個方面,塑造可感知、可體驗的多維消費場景,構建特色鮮明的多元主題商業消費聚集區,打造“商業消費聚集區×曆史文化”“商業消費聚集區×國際交往”“商業消費聚集區×科技創新”“商業消費聚集區×文體休閑”等一系列魅力消費名片。
據悉,《專項規劃》由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會同市商務局共同組織編制,規劃期限為2022年至2035年,近期到2025年。
附:全市商業消費聚集區分級分類名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