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緻富·走進小康
在這個風和日麗,春意盎然的清晨,我沿着旅遊線路散步,一邊是峰巒疊嶂的地質奇觀,一邊是幽幽鮮綠的草原,頓時心情舒爽。用手輕輕的撣去枯草間的塵土,夾縫間依稀可以看到破土重生,尋求生命軌迹的小嫩芽。我知道:春天來了,旅遊人的春天來了。不遠處,黃花溝草原轄區四蘇木村民範福林、劉存林正忙着給駿馬們喂草,一會兒又給馬兒梳理鬃毛,他們牽着缰繩,拍拍馬兒,看着遠處一汪清水在太陽光芒照耀下折射出來的道道金光,微笑地說道:“今年的水草豐美,土壤肥沃,又是一個好光景,疫情逐漸退去,我們的騎馬體驗項目也會有個好的收益。
近年來,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積極立足當地自然和人文資源,精準适度開發特色旅遊業,帶動特色産業發展,走出一條景區搭建平台,農牧民“唱戲”,“旅遊 ”扶貧相得益彰的脫貧緻富道路。讓旅遊沿線上的百姓吃上“旅遊飯”,發起“旅遊财”,把“高顔值”轉換成了“高産值”。
“從來沒想過會過上這樣的生活。幹了旅遊後,不僅供孩子上了大學,還能有存款啦!”範福林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範福林今年48歲,看上去有60歲了,從小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中旗黃花溝底的四蘇木村,不通電、不通水、不通路……讓他曾認為,放牧就是一輩子的“事業”...
然而,新時代旅遊業的發展讓這裡的農牧民從“溝”底走上康莊,開啟草原上的遊牧新生活,也讓範福林看到了新的生存希望。每年的5到10月份,風暖草長,獨特的草原風情吸引着各地遊客,也讓範福林的5匹駿馬大展英姿。騎馬溜一圈收費60-70塊錢不等,正常客流量,範福林按照旅遊線路一天能拉馬兜七圈,毛收入就是400元。
範福林上有年近70歲的老母親,下有一個讀高中的女兒,草原上拉馬,讓範福林和妻子能支撐起一個家,并穩定脫貧。一年下來,平均一匹馬能掙11000元,範福林的5匹馬,一年收入約55000元。
察右中旗旅遊對貧困戶增收的拉動是多層次的。拉馬項目外,村集體入股分紅、草原特産展賣,這些都是幫扶貧困農牧民增加收入的有效舉措。
同時,新時代旅遊業的發展讓這裡的農牧民從“溝”底走上康莊,開啟草原上的遊牧新生活。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輝騰錫勒草原獨特的地理環境,清涼的自然氣候,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注定這裡将是旅遊扶貧、旅遊脫貧的使命地。這裡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周末和假期旅行的網紅打卡地,而當地的農牧民也搭上這列旅遊快車,脫貧、緻富。
輝騰錫勒園區内包括黃花村、大陽蔔子、二陽蔔子、蓿蔴灣、四蘇木5個自然村。
四蘇木村地處峽谷地段,生産生活基礎設施薄弱,青壯年村民遷徙較多,留守人員以50歲以上人員居多。
“以前在溝底,10多戶農牧民靠養牛、羊、馬維系生活,年人均收入也就隻有兩三千元(人民币,下同)。”四蘇木(村)蘇木達(村長)劉存林想起幾年前的生活,還是會不禁歎口氣。
“ 2017年,由景區出資,讓我們從溝底搬了出來。”劉存林說,“我們不僅住上了樓房,吃水、用電、交通、孩子上學都方便了,還‘入股’了旅遊業。”
景區提供場地設施,村民提供馬匹,經過統一營銷及管理,農牧民占利潤分成的80%。
劉存林介紹,每年的4月份到10月份,景區開門營業,馬場也随之忙碌起來。“現在在景區工作的四蘇木的農牧民有20多人,共有50匹馬供遊客騎,最忙的時候,遊客都得排隊。” 一匹馬在旅遊季期間能收入11000元。
文化自信·牧區振興
從小生活在輝騰錫勒園區的烏蘭巴日斯在2015年參加的一次“青年農場主”農業培訓班上,第一次深入了解了鄉村振興。今年36歲的他開起了“牧人之家”,初衷是振興牧區。
蒙古族奶茶為什麼放鹽不放糖?為什麼手把羊肉沒有膻味兒?…… 烏蘭巴日斯常常為遊客答疑解惑。
沒有客人的時候,烏蘭巴日斯還是過着正常的遊牧生活。“我養着100多匹馬、30多頭牛和400多隻羊,撒到草原上,讓遊客可以感受真正的原生态草原生活。”
除了牧業收入,搞上旅遊的烏蘭巴日斯預計今年能增收50000元左右。
然而對于烏蘭巴日斯來說,文化奔小康遠比财富奔小康更讓他覺得充實。“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把蒙古族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弘揚出去是我們的責任。”
輝騰錫勒黃花溝草原旅遊區總經理劉喜表示,未來,景區還會增加一些騎馬路線和體驗項目,帶動牧民的收入更高,至少翻番,真正實現農牧民有房住、有産業、有穩定經濟收入的小康生活。
建一個景區,帶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随着景區知名度、美譽度的不斷提升,景區正在不斷發揮着旅遊在脫貧攻堅中的主力軍作用,在景區實現精細化标準化管理的同時,正是家鄉父老圓夢之時。(來源:輝騰錫勒黃花溝草原旅遊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