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秦國商鞅變法内容

秦國商鞅變法内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12:09:55

商鞅變法變的什麼法,讓秦國兵強馬壯,為秦始皇滅六國奠定根基

商鞅在秦國兩次變法,分别是秦孝公三年和秦孝公十二年,變法的内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但是,主要圍繞三個主題而展開:法治、賞罰及耕戰。三者沒有輕重之分,而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撐,共同成就了商鞅富國強兵之目标。文化發展與治道變革緊密相連、相互促進。商鞅變法是在整合與順應秦文化基礎上實施的,同時,商鞅變法也推動了秦文化的革新與發展。

秦國商鞅變法内容(商鞅變法變的什麼法)1

1.春秋戰國數百年的混亂,儒家仁義已經不适于國家治理,商鞅認為法治才是國家規範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乃至滅亡,諸侯國群雄逐鹿,此時,傳統奉行的禮制已經無法發揮作用。在商鞅看來,儒家仁義已經過“時”,不能滿足國家管理之需要,時代呼籲新的規範産生。商鞅認為法律規範才是時代呼籲的新規範,因此,法治是商鞅變法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其一,立法。在法治中,商鞅注重立法,即在立法的過程中需要君主和大臣共同完成,但君主不能随意更改删除立法。國家大法的建立必須遵循兩個原則:一是“立法分明”“公私分明”,二是“觀民俗”“察國事”。

秦國商鞅變法内容(商鞅變法變的什麼法)2

其二,明法。所謂明法就是君主立法之後要讓民衆知曉法令,隻有民衆确實知道自己行為是否違反法令,才能夠将法令貫徹執行。換句話說,隻有百姓充分了解法律,才能夠按照法令約束自己行為,避免違法而被制裁。

其三,任法。所謂任法就是權衡之意,也就是法律的執行,君主若想實現國富兵強的目标,必須循法而治、破除黨任、“節去言談”。

秦國商鞅變法内容(商鞅變法變的什麼法)3

2.制定了嚴密的法令需要貫徹執行,有功必賞,有過必罰

商鞅變法中的賞罰内容實際上是法治内容的補充,隻有制定了賞罰内容才可以确保法令的執行,因此,賞罰被稱為“使法必行之法”。商鞅變法與前期法家不同,商鞅特看重賞罰在行法過程中的推動作用。因此,賞罰也就成為商鞅變法的一個重要内容。

在賞罰原則上,商鞅主張輕罪重罰,反對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盡管因為重刑原則,商鞅遭到了後世的諸多批評,但在仁義道德淪喪的戰國末年,社會治理隻有通過刑罰才能約束規範。如果還是用仁義道德規範民衆,隻會使得整個國家變得更為混亂。在商鞅看來,用重刑來懲罰官吏與百姓,才能起到殺一儆百的威懾作用,才能使百姓不敢輕易以身試法,其結果就是刑罰無所用,無刑便是至德,便是大義。

秦國商鞅變法内容(商鞅變法變的什麼法)4

在賞罰的施行上,首先,商鞅進行戶籍制度改革,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使百姓相互監督。商鞅也主張官吏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告發。違法的官吏,必須被處死,而且還要三族連坐;告發奸吏的人,可以繼承被告發者的官爵與田祿。商鞅的連坐法有其殘酷性的一面,同時,連坐法使人人自危,不敢以身試法,保證了國家法律的實施,維護了官場的清廉,推進了以法治國的進程。

秦國商鞅變法内容(商鞅變法變的什麼法)5

3.商鞅的耕戰思維,農業可使國家富裕,戰争可使國家強大

商鞅變法中,耕戰是國家富強的關鍵。在耕戰政策的實施中,必須以賞罰為推進的手段。具體來分析其内容,就是重農和重戰兩個方面。

其一,重農。商鞅認為農業是國家富裕的唯一途徑,因此,重農政策是商鞅變法的重要内容。商鞅提出了許多推行重農政策的具體措施,其主要有:首先,通過對努力生産的奴隸進行厚賞的辦法來推行重農政策。其次,通過提高糧食價格來推行重農政策。在農業社會,農業是根本,農民比例高,使百姓棄商務農才是因應之道。最後,通過以糧食捐官爵的方法推行重農政策。

其二,重戰。在戰争頻仍的戰國時期,一個國家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自己不被列強所吞并,然後才能探讨富裕的問題。據此,與重農政策相比,商鞅的重戰政策尤為突出。商鞅主張全民參軍參戰,并且對全民的編制有明确的規定,把他們編為“三軍”。

秦國商鞅變法内容(商鞅變法變的什麼法)6

概而言之,商鞅變法的内容有三:

其一,法治,商鞅認為儒家仁義規範已經過時,無法滿足國家管理需要,法律規範才是新的準則,并分為立法、明法、任法三個方面;

其二,賞罰,賞罰是“使法必行之法”,商鞅重視法治的執行,十分看重賞罰在行法過程中的推動作用,主張重刑厚賞,壹賞壹刑;

其三,耕戰,商鞅認為耕戰為立國之本,重視耕戰可使國家富強,主張重農、重戰,重農為國家富裕途徑,重戰為全民皆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