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初學洞箫如何選箫

初學洞箫如何選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6:13:26

初學箫的朋友們一定要把基礎做好,尤其要學會正确的持箫方法、演奏口型和呼吸方法三個,今天我就說說這個。

初學洞箫如何選箫(初學箫要學會正确的持箫)1

學會正确的呼吸方法

吹箫時候的呼吸,跟我們平時的自然呼吸有所不同。

簡單來說,吹箫時候的呼吸,吸氣要快一些,吸得要深一些,而呼氣則是在人的主觀控制之下緩緩地呼出。既然這個呼吸方法與我們自然呼吸的方法不同,要掌握它,就是要經過學習和訓練的。

首先是吸氣,要吸得快而深。我們可以體會刻意聞花香時候(或打呵欠之前那種比較急而深的吸氣),身體的作用機制。在刻意聞花香的時候,你會不由自主地用上身體一些部位(主要是膈膜和腹部)的力量去擴大吸入的量,既然擴大的吸入的量,其實也就是吸得“深”了。至于吸得快,則是強調吸氣動作的主動性和速度,是容易體會的。

有控制地緩緩呼氣,可以體會吹一杯剛剛沏好的茶水,水面上漂滿了茶葉,你要把茶葉吹開,吹開的茶葉又不斷地聚回來,于是,你不停地吹氣……要做到這樣緩緩地不停吹氣,你身體的某些部分一定會稍稍用力,來控制呼氣的速度不要太快,同時,你的嘴巴會撮成一個小縫,以使得吹出的氣成為細細的一束,這樣才能保持呼氣的時間夠長。

總結一下,吹箫的時候,呼吸方法如下:在放松的前提下,用口、鼻一起吸氣,吸氣要快而盡量深一些,而呼氣的時候則要控制住,緩緩地呼出。

愛好者一定會從其他書籍,或箫友那裡,聽說“腹式呼吸”或“胸腹式呼吸”之類的名詞。初學的時候,這些名詞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在初學練習的時候,我們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身體——我們的身體有着極其強大的調節機能。我們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吹箫對呼吸的要求上:“吸得快而深,呼得緩而細”,注意放松身體,多多嘗試讓身體自行調節不同的控制方法,以取得這個效果。呼吸方法的論述,可以作為我們達到目标的參考,而不應該是我們演奏時腦中時刻思慮的教條。

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最大的要點是記住正确呼吸的效果——“吸得快而深,呼得緩而細”,同時保持身體的放松,積極調節。其他事情都是輔助的。

這裡說的“放松”,是相對的放松,并不是全身無力式的松懈。比如,在吸氣的一瞬間,相關的肌肉一定是收縮了的,這個與我們說的“放松”不矛盾。我們說的放松,是指身體上沒有“不必要的緊張”。比如,緩緩呼氣的同時,如果你的兩肩不由自主地夾起,這個動作跟呼氣無關,這就是不必要的緊張,發現這種緊張就要排除掉才對。我們在吹箫的過程中,要随時觀察自己身體的狀況,對不必要的緊張,要及時舒緩下來。排除不必要的緊張,是貫穿箫的演奏,甚至所有樂器演奏的通用準則。

學會正确的持箫方法

吹箫的時候,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要保持身體的平穩中正,身體不要靠牆或靠椅背。

我們以正手為例,說明持箫的方法。

左手在上,用左手拇指的指肚按住箫的背孔,左手其他四指則呈自然放松狀态,也就是一個弧形的空拳姿勢,握住箫管的正面,其中,食指的指肚按七孔,中指的指肚按六孔,無名指的指肚按五孔,小指則自然彎曲放松就好,根據每個人小指長短的不同,靠在箫管上或懸空,都可以。

如圖:

初學洞箫如何選箫(初學箫要學會正确的持箫)2

圖:正手持箫左手(正面)

初學洞箫如何選箫(初學箫要學會正确的持箫)3

圖:正手持箫左手(背面)

右手的方法稍稍有些特别,要格外注意。我們用左手的指肚去按箫的指孔,而右手按孔的時候則不再都是用指肚了。

右手按孔時,除了小指是用指肚按孔,其他各個手指,則是使用指頭的第一關節與第二關節(每個人的手指長短不一,所以情況也會不一樣)的指節部分去按孔。

如圖:

初學洞箫如何選箫(初學箫要學會正确的持箫)4

圖:正手持箫右手(正面)

初學洞箫如何選箫(初學箫要學會正确的持箫)5

圖:正手持箫右手(背面)

大家看到,右手的大拇指第一關節托住箫管的背面,其他四指自然放松,要以放松後,很舒适地能夠拿住箫管的姿勢為準,直接按下去,按到哪裡就算哪裡,把從一孔到四孔的四個指孔按住,即可。

為什麼右手按孔的方法跟左手不一樣?

這是因為,右手的指孔間距比較大,尤其是二孔、三孔之間的間距最大。你可以試試用右手的四個指肚去按孔,會發現這樣做會讓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非常不舒服,長期處于一種緊張狀态,所以,我們使用了更加自然的指節按孔姿勢。

用指節按孔,一開始會顯得沒有指肚按孔那麼靈敏。因為人的指肚末梢神經最豐富,控制感會更好。但是,我們隻要稍加練習和熟悉,指節按孔同樣也是非常自如的按孔方式,一開始,大家一定要克服指節按孔的不自然感,堅持練下去,很快就會适應了。

持箫的要領,是要持得穩、持得輕松,不要因為持箫而導緻身體任何部位不必要的緊張。

按孔的要領,則是要在放松的前提下按得嚴實。要按得嚴實,在初學階段,自己就要經常檢查按孔的手指,是否有微小的空隙未被按到。但切忌用蠻力壓孔,用蠻力壓孔往往會更不容易把指孔按得嚴實。按孔的手指要輕松而有彈性才對。

根據每把洞箫吹口的深淺、演奏者吹箫的角度不同,箫管擡起的角度是一個動态變化的數據,一般而言,與水平線夾角大概是45度到60度左右。

學習正确的演奏口型

在把洞箫吹響之前,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正确的吹箫口型。

很多演奏家都認為正确的演奏口型是有利于身體放松的口型。我也傾向于這個觀點。放松的口型可以讓我們更加持久、自如地進行演奏,從而省下更多的力氣,集中于演奏洞箫時最主要的矛盾——氣息上去。

所以,在演奏洞箫的人中間,就有了兩種不同的演奏口型。松口型和緊口型。

為了不把剛剛開始學習的愛好者搞得太暈,這裡不去介紹兩種口型的細節以及區别。而隻是講述一種合理的演奏口型,供大家參考學習。

首先,讓我們體會閉上嘴巴不說話的感覺,注意,是要把嘴巴完全閉合,但不需要故意用力緊閉。

這時,張開嘴巴,用口、鼻同時吸一口氣,象剛才一樣,完全閉合嘴巴,小腹部用一點爆發力,吹氣,把嘴唇沖開,嘴唇可以發出輕微的“噗”

的聲音,體會嘴唇被沖開的感覺。

在嘴唇被沖開的時候,試着保持嘴唇上下閉合的力量,就像是你要吹開漂浮在茶水表面的茶葉一般……

仔細調節腹部沖出來的氣流,跟嘴唇閉合的力量,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在這種平衡作用下,你吹出來的氣流束微細、均勻而持久……

這個口型,就是我們要采用的演奏口型。我們把空氣經由嘴唇吹向洞箫吹口的那個氣口,叫做口風。

掌握這個口型的重點是:

一、嘴唇的主要作用是上下閉合,而不是向中間過度擠壓或向兩邊用力拉伸。在後面我們練習演奏高音的時候,會需要面部肌肉群向口風的中央做聚合的動作,以得到更加細小的口風,但也不是單純的擠壓嘴唇。

二、嘴唇的閉合動作是輕柔而細微的,不會消耗太多的力氣。整體來說,嘴唇的狀态是放松的,稍加控制的。整個面部也是如此——放松,稍加控制。這裡的所謂控制,就是達到一種“閉合”的效果,以平衡氣流的沖擊作用,求得一個微細、穩定的口風。

三、在放松的前提下,口腔内部保持含着東西的感覺,也就是說口腔是中空的,仿佛含着一口水沒有吞下去的感覺。這樣的口型會發出更好的音色。

四、人的面部肌肉運動非常複雜,每個人的嘴巴生長的情況也很不相同。所以,我不建議大家去對照各種演奏口型的照片來校正自己,而是要用心把握演奏口型的本質——“仔細調節腹部沖出來的氣流,跟嘴唇閉合的力量,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在這種平衡作用下,吹出來微細、均勻而持久的氣流束”,在這個本質目标的指引下,找到自己合理的演奏口型,總的原則是輕松、微細、持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