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不過随着時代的發展,如今的年味開始淡了很多,再加上人們忙于工作、事業,臘月二十過後才會陸續返回家鄉。因此在農村中,“過了小年才忙年”,此時人們才忙着準備春節的相關事宜。
不過,過年前後講究多、忌諱多,想要過好春節,那就要注意諸多講究和忌諱。如農諺所言“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指的到底是什麼?
一、“臘月忌尾”臘月為農曆年的最後一個月,因而又稱“年尾”,而臘月時忌諱比較多,特别是小年過後,講究更多。
1、“臘月不定親”
在過去,一直有“臘月不定親”的說法,特别是臘月二十過後,因大家要祭拜先祖、祭竈,打掃衛生、殺年豬、準備年貨、張貼春聯等,事情比較多。
而結婚為人生大事,需要隆重對待,如果結婚在臘月,那人們的時間将會十分緊迫,可能會“厚此薄彼”,到頭來什麼事情都顧不好。
家主邀請别人過來幫忙,鄰裡可能也不是太開心,因此在過去,人們都會選擇在其他日子結婚。
此外,臘月為“年尾”,也就是一年快要到頭,臘同“拉”諧音,結婚有“拉倒”之意,顯然不是好預兆,人們也非常忌諱。
2、“忌諱搬家”
在中國人的眼裡,喬遷新居是一件大事,很多人還會特意辦上酒席,邀請親友前來慶祝。而遷居本意是希望日後生活紅紅火火,因此大家喬遷時也會選擇一個非常吉祥的日子,讓新家更加興旺。
不過,臘月為一年最冷的時候,此時搬家,可能寒氣也會抑制住“旺氣”。而喬遷新居時,之所以邀請親友前來做客,本意也是為了暖屋增加人氣,而臘月搬家效果不佳,人們通常不會在此時搬家。
此外,過去交通不便,搬家并不容易,需要找上親鄰幫忙,如果選擇在小年過後,此時親鄰都在準備春節事宜,自然是不太樂意。
同時,進入陌生的環境,對周邊的人和事也不太了解,臘月搬家時,春節期間家裡恐怕會比較冷清,沒有節日的喜慶氛圍,親友們也不熟悉親家,也不會太高興。
3、“忌借錢”
老話說“廿九不上門,三十不讨債”,說的是臘月廿九這天不去别人家串門,除夕這天不能上門讨債。
臘月廿九為“小除夕”,這一天大家都在準備蒸饅頭、掃塵等事宜,每個人都比較忙碌,此時串門可能大家都沒時間接待,因而這一天盡量别去串門,不然别人也很難有時間接待。
而除夕這天不讨債就更容易理解了,這一天大家都要貼春聯、包餃子等,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睦睦,如果此時去要賬,那就會讓别人不太高興,甚至可能會做出極端舉動。
4、“三十晚上忌外人”
意思很簡單,在除夕這天晚上,正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此時忌諱有外人到來,不然一家人的好運和财運會被外人帶走。
這個忌諱主要針對的是出嫁的女兒,在部分地區,出嫁的女兒除夕中午時來娘家看望父母,吃過飯就要趕回家,不能在娘家過夜。
而這一忌諱直到今天依舊被很多地方看重,畢竟父母也是為了女兒女婿好,如果女兒不回婆家,那婆家必然會胡思亂想,不利于家庭和睦,且女兒在娘家過年,婆家就無法團團圓圓,公婆也會不高興。
最重要的是,外嫁的女兒留在娘家過年,那村裡人也會說閑話,可能會猜測你已經離婚,不利于女兒的名聲。
二、“正月忌頭”
正月為農曆年的第一月,也是新年的開始,從正月初一到十五,幾乎每天都有很多講究和忌諱。
1、忌理發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正月不理發”的講究,不然可能要“死舅舅”。至于為何有這個說法,其實有諸多說法。
最早是明朝,山西大槐樹很多人背井離鄉,來到異地定居,此次遷移耗費50年之久,而遷到新地方的人對故鄉十分思念,因而稱為“思舊”,但此時“思舊”和理發還沒扯上關系。
直到清朝“剃發令”頒布,漢人被迫剪掉長發,但很多漢人為了反抗和懷念明朝,進而在正月裡不剪發,也就是“思舊”,時間長了就成了“死舅”。
盡管正月剪發不會真的“死舅舅”,但直到今天大家仍會遵守。
2、其他忌諱
正月十五前講究很多,如忌諱說“不吉利”的話,特别是“窮”、“死”等。也有正月初一不掃地、正月不動剪刀、忌諱打碎器物等說法。
朋友們,你們家鄉春節前後有什麼講究和忌諱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