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同事瑤瑤聊天,她說她正在咖啡館,我想起認識的好多人都喜歡周末去咖啡館。
前幾天還剛剛看過一個報告,大意是說咖啡成為很多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對于很多人來說,咖啡可以有2種不同的形态:
工作日便利店、社區店咖啡——滿足提神功效的咖啡是最優選擇;
而到了周末,精品咖啡館的咖啡或第三空間,則是他們慢下來享受生活的選擇。
咖啡在不同的時間階段,被賦予不同的定義,我采訪了身邊不同身份的人。
自媒體工作者、白領、咖啡愛好者、咖啡師、咖啡館主,想聽聽這些周末愛去咖啡館的人都在想什麼。
01 咖啡館是靈感産生地
工作性質原因,身邊會有很多做自媒體的朋友,他們最典型的特點是手機電腦不離身,随時可能需要寫點什麼,他們尤其愛泡咖啡館。
對于他們來說,周末去咖啡館大多是去辦公,處理工作,或者寫點東西。
這時候,咖啡館的環境,比如有沒有舒适的座位、有沒有插座、有沒有衛生間、甚至有沒有餐食,是比咖啡本身更重要的事情。
他們一般不會太在意咖啡館品牌和咖啡味道,一杯美式/拿鐵,可以無限續杯的白開水,足夠度過大半天的時光。
不難發現創意工作者,尤其偏愛咖啡,曆史上也出現過很多嗜咖啡如命的名人。(具體可以查看上一篇文章《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音樂家巴赫曾說“早上不喝咖啡的話,我就像塊幹癟的烤羊肉。”
音樂家貝多芬不僅愛喝咖啡,對咖啡豆的數量也有要求,每次做一杯咖啡,必須要用60顆咖啡豆。
法國著名小說家巴爾紮克更是咖啡狂熱的追求者,還留下幾個和咖啡有關的名言:
“沒有咖啡,就沒有《人間喜劇》。”
“一旦咖啡進入腸胃,全身就開始沸騰起來,思維就擺好陣勢,仿佛一支偉大軍隊的連隊,在戰場上開始投入了戰鬥。"
足以可見,他們對咖啡的喜愛。
對于這些文字、藝術創作者來說,咖啡是創作靈感的來源,提神 靈感,是他們願意去咖啡館的原因。
02 咖啡館是第三空間
第三空間最初應該是星巴克提出的理念,說的是他們想打造除了家和公司之外的第三個空間。
對于不同身份的人來說,第三空間有不同的解讀:
情侶閨蜜:約會、聚會的第三空間;
寶爸寶媽:帶孩子出去玩,累了休息時的第三空間;
學生黨:複習學習的第三空間;
咖啡愛好者:品味咖啡味道的第三空間;
咖啡從業者:相互學習、借鑒、探讨的第三空間;
博主網紅:拍美美照片的第三空間。
所以,周末去咖啡館的人,身份不同,就有不同的想法與喜好。
對于有第三空間需求的人來說,他們會因為身份不同,對環境與咖啡味道有不同要求。
03 同一個人對咖啡館的要求也會不一樣
問過很多朋友之後,我發現,同一個人去咖啡館也會有不同的追求。
對于非咖啡愛好者來說,他們更多的是去休息或社交,所以環境是否舒适是第一位的。
對于愛好者們來說,周末,如果一個人去辦公會更在意,舒适的環境、衛生間、水,這樣他們辦公會更舒服一些。
而當他們周末和朋友逛店,則更希望有環境與口味的不同體驗。想拍美美的照片會更在意環境;而單純打卡咖啡館,則更在意咖啡的品質。
對于從業者來說,周末如果一個人去咖啡館會願意嘗試很多種咖啡,喝咖啡更像是工作,會更在意從裝修、服務到出品的細節,好的會拿來借鑒學習。
如果和朋友一起,會願意聽朋友的評價和選擇,從對方的選擇傾向中來獲取對咖啡行業更多角度的理解。
在和她們談話的過程中,我看到咖啡在同一個人身上,被賦予不同的含義和期盼。
也許是職業原因,我周末去咖啡館的原因,一般是去打卡,我更關注的是咖啡的味道,想嘗試不同咖啡館咖啡品質的區别。
喝着不同烘焙師烘焙的咖啡豆,看不同咖啡師制作咖啡方式的不同,以及不同咖啡館創意咖啡的制作。
這種更偏感官性的體驗,讓我覺得喝咖啡是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總有意外驚喜。
你呢?你去咖啡館的時候,會想什麼?你選擇咖啡館的時候會考慮哪些因素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