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華社消息,近日,國務院批複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将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這是2011年安徽省“三分巢湖”之後的又一次省會城市層級的重大區劃調整,同時也将過去五年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中國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推向了一個新層次。
事實上,萊蕪融入濟南的所謂“濟萊協作區”操作早在5年前就開始了。五年來,濟南萊蕪兩地雖然已經初步形成融合發展、一體發展的良好格局。但囿于行政體制的束縛,這種協作區的規劃和建設,顯然都不如直接進行區劃調整來得奏效。
包括撤縣設區在内的大城市行政區劃調整,除了能夠掃除城市間一體化的障礙之外,更大的益處是獲得了更多的城市發展空間和人口規模。這有利于産業的轉型升級和布局優化,從而讓城市做大做強成為強省會城市,發揮其帶動及輻射作用。
在新一輪的城市競争中,“大城市時代”“強省會時代”的聲音不絕于耳,原因在于很多城市不夠大也就難“強”。各城市都在想方設法擴容,2011年以來,合肥、成都和西安先後通過行政區劃調整,或劃轉或代管,納入了原本市域範圍以外的部分區域,擴大了城市的發展空間,加速了經濟、人口等的增長。
這種區劃調整的效應是立竿見影的。安徽省會合肥将巢湖部分區域納入囊中之後的五年裡,其經濟發展走上了快車道,經濟總量排名完成了對8座省會城市的連續“超車”,如今已經是省會城市十強。萊蕪濟南合并之後,濟南市轄10區2縣,面積10244平方公裡,區域範圍内人口870萬,經濟總量将超越煙台,上升到山東第二。
萊蕪并入濟南,既可以給萊蕪疲軟的經濟注入動力,也有助于提升濟南的首位度和省會輻射能力,最終能夠助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這一國家級戰略的實施和建設。
而從過往的經驗看,行政區劃的調整改革服務了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如北京城四區合并為東西城區,就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提供了支撐。
利用區劃調整助力城市的做大做強,将成為趨勢。在國家發改委的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就包含“優化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制定《市轄區設置标準》《市轄區設置審核辦法》,穩步推進撤縣(市)設區,增強設區市輻射帶動作用。”同樣,優化行政區劃設置,也列入了各級民政部門2019年的各項重點工作之列。
可以說,行政區劃調整改革與衆多領域改革緊密相關,也是目前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城市發展的形勢所迫。根據不完全統計,從2013年到2018年,全國總共有近90個設區市優化了市轄區規模結構。而意義就在于促進産業項目和公共資源向這些城市集聚,進一步增強這些城市吸納農業轉移人口的能力。
目前來看,新一輪的城市空間調整來臨。而助力優化區域空間結構、培育和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的區劃調整改革,其方向至少有兩個:
一是對于那些由于發展空間受限,抑制了中心城市發展的,可以采取撤縣設區或萊蕪濟南式合并的方式。過去幾年來,國内的一線城市或強二線城市如北京、天津、廣州、深圳、南京等,均通過此實現了“無縣”格局。而成都、合肥、濟南等,則通過并入其他縣市實現擴容需求。
二是對于過去在“地改市熱”中升格卻不具備區域中心城市功能的地級市,若由于行政管理幅度過大,既帶不動鄉更帶不動縣,經濟發展速度很緩慢,就需要通改為縣級市或新增地級市的方式來實現調整。
□謝良兵(标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
編輯 孟然 校對 陸愛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