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陵位于陝西省鹹陽市北郊五陵原,行政區劃歸渭城區周陵街道,距鹹陽市區5千米。
由于周武王陵在周文王陵之北,周文王陵西南方向約1.3千米陵照村北有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陵,周文王陵東南方向約1.6千米新莊村西有周成王之子周康王陵,周成王陵西南約1.8千米還有周康王重孫、西周第六代國王周共王陵。因此民間用“背兒抱孫”形象總結這一帶周陵分布形式。
周武王陵位于周文王陵北,陵前有新修水泥台階,平台上是高大的碑樓,上書“周武王陵”4個大字,為清陝西巡撫畢沅所立。
周武王姬發(?―前1043年),姬姓,名發(西周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珷) ,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嫡次子,岐周(今陝西岐山)人,西周王朝的開國君主,在位15年。其正妻為邑姜。
約前1050年文王崩,姬發繼位,号為武王,尊其父西伯昌為文王,沿用“受命”年。武王繼位後,繼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國家,周國日益強盛。受命十一年(約前1046年),武王聯合庸、蜀、羌、髳盧、彭、濮等部族,進攻商纣行在朝歌,讨伐暴君纣王統治下的商朝,是為牧野之戰。殷商大敗,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滅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
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又稱“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河南省淇縣南)進行的決戰。由于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黩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武王伐纣時,商朝因為軍力不足,故武裝奴隸以對抗周軍,奴隸對殷商的殘暴統治早已恨之入骨,陣前倒戈,殷商大敗,纣王自焚于鹿台,周武王以钺砍纣王遺體,代表誅殺商纣,殷商正式滅亡,史稱武王克殷。
滅商建周
周王朝建立,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武王追封父親姬昌為文王,并分封諸侯。在位十九年崩,谥号“武王”。
分封諸侯
周武王得滅商後,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為了加強對已經受周朝的控制下土地管理,對周的開國元老實行大分封,如将呂尚封于齊,公旦封于魯,召公奭封于燕,叔鮮封于管,叔度封于蔡,伯禽封于魯。據記載,周初總計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兄弟之國15個,同姓之國40餘個。繼而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殘餘力量以及東夷勢力,據記載,當時共讨伐了九十九國,有六百五十二國向武王臣服。還封了一些前王之後,如焦、祝、薊、陳、杞等。
為了吸取商朝滅亡的教訓,治理好國家,武王專門把箕子接來鎬京,虛心請教安邦治國之道。根據箕子講述的道理,他同姜太公、周公旦等商議,決定将古時已有但還未完全形成的宗法制度進一步完善和确定下來。即把全國分成若幹個侯國,由周天子分封給在滅商大業中做出了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各諸侯可以擁兵,但必須随時聽從天子調遣,定期向天子納貢、朝賀;允許封侯世代承襲,并可在封國内分封卿、大夫;天子對諸侯有賞罰予奪之權,對封國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權過問。毫無疑問,武王實行的封邦建國方略,相對于商朝那種原始小邦林立的現象來說,顯然是一個進步。它确有統天下于一尊的意義,在當時起到了鞏固和加強全國統治的作用。
巨橋發粟
巨橋,大橋也,古橋名,位于今廣宗縣張葛集村。周武王滅纣後,遣南宮括散發巨橋倉的糧食,赈濟饑民,史稱巨橋發粟。
孟津觀兵
周武王即位後的第二年,率大軍先西行至畢原(今陝西長安縣内)文王陵墓祭奠,然後轉而東行向朝歌前進。在中軍豎起寫有父親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隻稱太子發,意為仍由文王任統帥。大軍抵達黃河南岸的盂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有800諸侯聞訊趕來參加。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無援的形勢已形成,諸侯均力勸武王立即向朝歌進軍。武王和姜尚則認為時機還不成熟,在軍隊渡過黃河後又下令全軍返回,并以“諸位不知天命”告誡大家不要操之過急。因時機還未完全成熟,還是班師回朝了。這次滅商預演,史稱“孟津之會”或“孟津觀兵”。
周武王有着廣闊的心胸和長遠的眼光,同時有着果斷地處事能力,在看到商朝的無道,他打出了為民請命,替天行道的旗号來獲得廣大人民群衆的擁護,從而大大的擴大了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在伐纣的過程中,他以大無畏的精神親自帶領兵馬直搗朝歌,打了纣王一個措手不及。同時周武王有着很傑出的個人魅力,他也因此受到人們的愛戴,這也是他獲得人們支持的一個重要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