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各地最難懂的方言

各地最難懂的方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20:26:17

崇明方言屬吳語系中的河口語支。我國操此方言的人大都居住在崇明、啟東、海門三地。浦東新區的淩橋、高橋及東部沿海一帶、奉賢的沿海地區亦有居民講這種方言。江蘇省蘇南常熟、張家港部分地區以及蘇北射陽、大豐黃海邊上,也屬河口語支地區。

和全國大多數地區的方言一樣,崇明方言作為長江入海口地區的一種文化積澱,也有其獨特的魅力。經過1400多年口口傳承,崇明方言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特點。在這裡向大家介紹一下崇明方言中的俗成語。可以說,它是崇明方言形容詞中最為精彩的一個部分。

所謂俗成語,是相對于書面成語而言的。作為崇明方言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二二相承四字格的組合和成語完全一樣。俗成語不但明白如話,通俗易懂,對事物的描摹可以說達到了入木三分的境地。由于這些俗成語大都出自鄉下農家之口,很少見諸書面,對城裡的人或年輕一代的崇明人來說,可能顯得陌生。但是,如果我們把它用文字表達出來,閱讀過後一定會深深地為這些俗成語的魅力所折服。

各地最難懂的方言(這是一篇你會念出聲音的文章)1

崇明俗成語裡,形容一個人大包小包拖帶了不少東西行走,叫“拖肢挪衫”;

看到有人趿拉着鞋子,襪子脫落在腳踝上邊稱為“鞋拖襪毻(音:唾)”;把脖子上青筋凸起大聲喊叫的人說成“喉鼓吊筋”;

将小孩手不停腳不停到處亂動斥為“捏骨捏髓”;

一陣寒風襲來渾身感到涼意是“皮寒走走”;

皮開肉綻、遍體鮮血乃“脫皮果子”;

嘲諷小人得志、奉承拍馬為“掇臀放屁”;

講述錯綜複雜、糾纏不清為“牽絲攀藤”。

看看吧,崇明這些俗成語的形象是何等傳神。

食物要揀新鮮的,東西要挑好看的,對這種挑挑揀揀的人,崇明方言稱作為“揀鮮捉樣”;

心痛自家财物,實在舍不得出手,崇明方言呼之為“肉麻抖手”;

一個人營生做到拼命時是“扒死拉活”;

遇到事情令人滿意“稱心讓意”;

枉費口水說再多也無用,此乃“津白吼吼”;

徒耗精神,想再三也沒戲,喚作“白夢空空”;

遭人不停數落是“椠頭爿皮”;

口水連連、往下流淌叫“讒溻五六”;

比喻人群密集為“烏樣螞蟻”;

講說迷糊犯困為“膩事糊塗”。

各地最難懂的方言(這是一篇你會念出聲音的文章)2

“鮮媚激眼”是崇明方言中東西好看的同義;“赤黑烏油”是顔色形象的寫真。“絕神撲拉”是對不顧一切者的描寫;“烏吃烏喪”(喪:消費、消耗之意)是對胡吃海喝者的批評。

“眼淚爬淌”是淚流滿面的替代;“挼心挼肚”是苦口婆心的别解。勉強符合是“夠期掐數”;胃裡難過用“勒漕勒漕 ”形容。舉棋不定為“或疑或答”;幹脆利落為“直撈直豁”。

需要一提的是,崇明人似乎對某些字詞組情有獨鐘,特别喜歡,在俗成語中出現的頻率極高。如形容人物的時候常用“頭腦”兩字,如“呒頭呒腦”“鵝頭鵝腦”(傻的意思)、“鬼頭鬼腦”“虛頭虛腦”“花頭花腦”“怪頭怪腦”“妖頭妖腦”“笨頭笨腦”“壽頭壽腦”“噱頭噱腦”“滑頭滑腦”“犟頭犟腦”“木頭木腦”“烈頭烈腦”(不聽話)等。

“腳手”也是崇明人在俗成語中描摹行動時常用的兩個字,如“笨腳笨手”“呆腳呆手”“輕腳輕手”“縮腳縮手”“茄腳茄手”(做事不中用之意)、“撈腳撈手”(小偷小摸之意)、“絆腳絆手”“大腳大手”(不算計之意)、“撙腳撙手”(管得緊之意)、“紮腳紮手”(不自由之意)、“辣腳辣手”(厲害之意)、“兇腳兇手”“踢腳踢手”(毛糙之意)、“礙腳礙手”“粗腳粗手”。

“天地”是常見于崇明方言俗成語中的又一個詞。形容小孩頑皮搗蛋是“拆天拆地”;形容有人悲痛欲絕為“哭天哭地”;形容氣憤難平為“罵天罵地”;形容不可一世叫“狠天狠地”;形容怨這怨那稱“怨天怨地”;形容不肯退讓喚“争天争地”。

讀着上文所述的這些俗成語,真讓人要為它傳神的形象、精到的比喻、貼切的描摹、生動的誇張而擊節。對于時下某些隻會用“哇”“噢塞”“酷斃”“帥呆”的青年人來說,難道不能從中得到啟發,來豐富豐富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辭藻嗎?

欄目主編:沈轶倫 文字編輯:沈轶倫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柴焘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