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醫生,我睡眠終于好多了,頭暈腦脹也緩解不少。”3月18日,患者陳先生到浙江省中醫院找中醫内科主治醫師連暐暐複診。
3年前,陳先生開始失眠,頭部兩側脹痛,并伴有搏動感。他到神經内科做了檢查,卻沒發現異常,可失眠卻越來越嚴重。常常過了淩晨兩三點,依然沒有絲毫睡意,經常等到窗外天空開始發白還是睡不着。有時就算勉強睡着了,最多睡上兩三個小時就醒了。
于是,陳先生來到省中醫院,連暐暐為他做了辨舌象、脈象等檢查。
“患者口幹,口氣重,眼睛幹澀,白發多,舌暗苔薄,脈虛弦,容易急躁,屬于血虛失眠。”連暐暐說,所謂血虛,主要是指人體血液減少,不能濡養滋潤髒腑經脈、四肢百骸,而出現一系列虛弱性表現的證候總稱。
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内經》中提到,引起血虛主要是指憂、思、恐等幾種情志異常。血虛主要由化源不足和失血過多兩個方面造成,“虛則補之,因此治療主要在養血補血。”連暐暐說,通過養血,佐以安神祛濕,陳先生的睡眠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連暐暐說,中國傳統醫學十分重視睡眠,認為睡眠是人神志活動的表現之一。《黃帝内經》就對睡眠有着深入的認識:“春三月,此謂發陳……夜卧早起,廣步于庭;夏三月,此謂蕃秀……夜卧早起,無厭于日;秋三月,此謂容平……早卧早起,與雞俱興;冬三月,此謂閉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也就是說,春季的3個月,萬物複蘇、生發生長,應當夜晚安睡,清晨早起,于庭院裡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夏季的3個月,草木繁茂秀美,應當夜晚安睡,清晨早起,不要過于在日光下暴露,以免中暑;秋季的3個月,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應當早卧早起,雞入圈時應準備入睡,雞鳴應起床;冬季的3個月,萬物生機潛伏閉藏,應當早睡晚起,一定等到太陽出來再起床活動。
《黃帝内經·靈樞》還記載:“陽氣盡則卧,陰氣盡則寐”。子時(晚上11時至淩晨1時)和午時(中午11時至下午1時)正是一天中陰陽交替之時,子時和午時若能熟睡則有利于養陰和養陽,故“子午覺”為養生妙道。連暐暐建議,晚上應在11時之前入睡,午覺隻需在午時小憩即可。
針對睡得太久,醒後人感覺更加困倦的情況,連暐暐解釋,這是因為久卧、喜卧或多卧會導緻人體氣機運化不暢、氣滞血淤,即久卧傷氣,讓人感覺肢倦乏力。倘若長時間躺在床上不動,氣的運行就會變得緩慢,身體内的新陳代謝速度也會相應減慢,可導緻肺氣、脾氣、心氣、腎氣不足,從而産生一系列肢體疲倦乏力狀況。因此,宅家一定要避免久卧,白天也不要起得太晚。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