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五線譜調式升七降五

五線譜調式升七降五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1 22:18:14

五線譜調式升七降五?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五線譜調式升七降五?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五線譜調式升七降五(五線譜記譜法二十二)1

五線譜調式升七降五

在音樂中,一個孤立的音或者和弦,是無法滿足音樂的表達要求的;同理,一群彼此沒有關聯的音,也是難以表達音樂思想的。因此調式系統應運而生。

【調式的概念】

若幹高低不同的樂音,圍繞某一個有穩定感的中心音,按照一定的音程關系組織在一起,形成為一個有機的體系,這個體系就稱為調式

調式是人們在長期的音樂實踐中創立的樂音組織的結構形式,在一段帶有一定調式色彩的旋律中,區别于簡單的音群的原因在于其中各音均有特定的調式意義。

組成調式的音可多可少,常見的有5個音和7個音,也就是"五聲調式"和"七聲調式"。

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調式中的中心音是可以改變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心音可以是do,也可以是mi,或者是别的音,根據中心音的不同,就能形成各種不同的調式,如C調、D調等。中心音也被稱為主音。

調式體系中的各音級,稱為調式音級,調式音級中,起支柱作用并給人以穩定感的音級,稱為穩定音級。其中最穩定并具有中心作用的音就是主音。而給人以不穩定感的音級,稱為不穩定音級。不穩定音級具有進行到穩定音級的傾向,不穩定音級根據其傾向性進行到穩定音級的過程,稱為解決。

【調式音階】

1、 音階概念

将調式的音級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的排列,形成的樂音音列,稱為調式音階。音階是調式的一種形态,音階一定是調式,調式不一定是音階,通俗來說調式就是我們聽歌曲所聽到的旋律。音階也是旋律,它隻是旋律的一種。

2、 音階種類

随着地域、時間的不同調式音階也産生了不同的種類,其中最常見的主要是五聲音階和七聲音階。

(1)七聲音階

是應用最廣的音階,七聲音階,是指在八度音程之内,由七個相鄰的音所組成的音階,其音程組織是,每個八度之内有5處全音,分成兩個一串和3個一串,兩串之間以半音隔開。教會音階盛行於中世紀,其音階之構成及名稱皆淵源於希臘,共有四個正調式(Modi):多利安調式(Dorian)D-D';弗利吉安調式(Phrygian)E-E';利地安調式(Lydian)F-F',及米克索利地安調式G-G'。後來又加上兩種正調式是伊歐利安調式(Aeolian)A-A',及愛歐尼安調(Ionian)G-G',後兩種為近代大小調音階的前身。近代大小調音階盛行於自十六、十七世紀至今。(如圖1)

圖1

中國七聲音階起源的時間,曆來有争議。有些學者,尤其是西方學者,力主 中國文化"西來說",認為中國的七聲音階是很晚的時候從國外傳入的,在此之前,中國古代隻有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如圖2)

另有一些音樂史學家認為,中國的七聲音階大約起源于商代早期。

圖2

(2) 五聲音階

不帶半音的五聲調式按照純五度關系産生的五個音所構成的音階,其調式音列的任何相鄰兩音均無半音,例如c、d、e、g、a、c或c、d、f、g、a、c等。

這種調式音階不僅在亞洲、非洲的廣大地區和美洲的印第安人中普遍存在,而且在歐洲國家如匈牙利、挪威和蘇格蘭以及北極的因紐特人中也都存在。

在中國民間音樂中這種不帶半音的五聲調式應用範圍極為廣泛;其各音級分别稱為宮音、商音、角音、徵音和羽音,相當于簡譜的1 2 3 5 6。各相鄰兩音之間的音程,除角與徵、羽與宮之間為小三度外,其餘均為大二度。五聲音階中任何一音均可作為主音,并構成一種調式;凡以宮音為主音者稱宮調式,而以其他各音為主音者,則分别稱為商調式、角調式、徵調式、羽調式。(如圖3)凡宮音相同的各調式,統稱為"同宮系統"。

圖3

(3) 日本民謠

日本的民謠調式及律調式也是不帶半音的五聲調式。前者由兩個相同的小三度加大二度的四度音列構成,核心音除主音外為四度音。後者由兩個相同的大二度加小三度的四度音列構成,其核心音除主音外為五度音:帶半音的五聲調式的某相鄰兩音為半音者。這類調式音階常見的是含有兩個大三度音程、一個大二度音程及兩個小二度音程,盛行于晚期古希臘和近代日本。

(4)吉蔔賽音階

詳稱"帶有增二度的七聲音階"。吉蔔賽是10世紀時從印度西北部分離出來的遊牧部落,其音階結構形态繼承了古印度音樂文化的特點,并在西亞、東歐、南歐、北非各民族的音樂中留下深遠的影響。其音程組織是每個八度之内有兩處增二度,每個增二度兩端有半音鑲邊,形成一組以純四度為框架的、"吉蔔賽風"的四音音列,兩組四音音列之間一處首尾交疊,一處有全音隔開。

(5)阿拉伯音階

詳稱"帶有中立音的七聲音階"。8世紀時著名烏德演奏家紮爾紮爾創用以後,在伊斯蘭文化影響所及的地區廣泛流傳,成為阿拉伯民族音樂的特征。其音程組織是,将一個全音與兩個約為四分之三音的音程相接以形成一組以純四度為框架的"阿拉伯風"的四音音列,每個八度内的兩組四音音列之間一處首尾交疊,一處有全音隔開,見下例4,用這種音階,也可選其中不同的音當主音以建立不同的調式。

(6)半音五聲音階

詳稱"帶半音的五聲音階"。盛行于古代希臘與近代日本及其他太平洋島嶼。其音程組織是,将一個大三度與一個半音相接以形成一組以純四度為框架的、特别的三音音列,兩組三音音列之間可有全音隔開。由于大三度與半音相接時其上下位置可以不同,實際上分成兩種結構形态。

(7)平均七聲音階

流行于東南亞一帶。其音程組織是将一個八度劃分成大緻相等的7個區間,每個區間小于全音而大于半音。

(8)平均五聲音階

爪哇人所用,當地稱之為"定形斯連德羅"。其音程組織是将一個八度劃分成大緻相等的5個區間,每個區間大于全音而小于半音。

以上各類音階都植根于民間音樂中。此外尚有不少人工音階,是由作曲家根據某種表現意圖與風格要求而設計創造的,有的僅出現于某一特定的作品中,有的為某一作曲家所喜好常用,有的産生較大影響,為某個時期某個流派的一批作曲家所用。

(9)全音音階

由6個音級組成,也是一種平均音階,即将一個八度劃分成相等的 6個全音。這種音階的運用濫觞于F.舒伯特、G.羅西尼、H.柏遼茲的某些作品,其完整形态出現的最早例子見于俄國作曲家M.И.格林卡的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以後A.C.達爾戈梅日斯基、F.李斯特、C.德彪西、G.普契尼、R.施特勞斯等都曾用過。它成為印象派音樂風格的特征之一。

(10)半音音階

由12個音級組成,也是一種平均音階,即将一個八度劃分成相等的12個半音。(如圖4)雖然12半音的律制在中國古已有之,在歐洲也在使用鍵盤樂器以後定型,但将律制中的12個音不分主次而又缺一不可地一齊用來構成樂曲則是20世紀以來的現象。這種作曲技法稱為十二音技法或十二音體系。

此外尚有各種包含小于半音的微小音程的音階形态,統稱"微分音音階"。各種微分音音階還僅處于實驗階段。音階裡也有音樂。7個音符組成了美妙的音樂。

圖4

(11)十二音體系

現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奧地利作曲家勳伯格于1921年創立。作曲家放棄傳統的調式、調性與和聲體制,将半音音階中的十二各音任意排成一音列,然後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處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現過,否則任何一個音不得重複。

任何調式都有自己的音階,音階可以是上行的,也可以是下行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調式的結構規律,所以研究各種調式時,常拿它們的音階做比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