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成書時間和作者一直是謎團。目前流行的說法:一、施耐庵;二、施耐庵和羅貫中;三、羅貫中;四、其他人。其中,施耐庵生活在元貞二年(1296年)-洪武三年(1370年)。羅貫中生活在約1330-約1400年。而朱元璋稱帝在1368年,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燕王。1398年朱允炆繼位。1402年朱棣稱帝。
水浒傳
假如《水浒傳》的作者是施耐庵或者羅貫中,則一些評書者說《水浒傳》映射燕王奪權、朱允炆失蹤之謎,都是無稽之談,因為時間對不上。那麼,《水浒傳》的作者,假如不是施耐庵和羅貫中,究竟是誰呢?
《水浒傳》成書年代成謎,而書中王婆念一句詩,由唐伯虎解開謎團,這篇文章,也許能破解水浒傳成書時間之謎。
唐伯虎
無論是崇祯還是張竹坡版本的《水浒傳》,其中都一句詩:“駿馬卻馱癡漢走,美妻常伴拙夫眠”。首先來說這一句“流行語”,是衆多版本的原有詩句,而非後人增補,因此這個詩句,早已經在社會上流傳。所以在西門慶說:“好一塊羊肉, 怎地落在狗口裡!”之後,王婆脫口接上說:“便是這般苦事。自古道:駿馬卻馱癡漢走,美妻常伴拙夫眠。”那麼這個早已成型的詞,又是來源于何處?明代文人、博物學家謝肇淛給出了答案。謝肇淛在其劄記《五雜俎》中,記載:“近時唐伯虎亦有詩雲:駿馬每馱癡漢走, 巧妻常伴拙夫眠。世間多少不平事,不會作天莫作天。”他明确表明了這句詩乃是唐伯虎所作。然而翻遍《唐伯虎全集》,都未發現這幾句詩,對此謝肇淛解釋稱,這的确是唐伯虎的詩句,隻是未被收錄到《唐伯虎全集》中。
唐伯虎生于公元1470年,那麼他十八歲之時,應該是弘治元年,即公元1488年,所以可推測《水浒傳》最早,也要在弘治元年之前成書。另一方面,這首詩若是唐伯虎逝世那年所作,那麼可推測《水浒傳》成書,最早應該是1523年完成。
水浒傳第一作者明朝狀元焦竑 ,成書時間為萬曆十七年,這篇文章,很可能指出了水浒傳的作者是誰。《水浒傳》開始寫宋仁宗嘉祐三年三月開始,京師疫病流行。《明史.五行志.疾疫》記載嘉靖二年七月,南京大疫,軍民死者甚衆,這就與開篇的大瘟疫描寫銜接上了。
焦竑
《水浒傳》成書的時間為萬曆十七年(1589年),那麼作者又是誰?書中告訴說:洪信要強行打開伏魔殿,道長很是焦慮不安,害怕放走魔王,但是又忌憚洪信的權勢,被逼無奈打開大殿的大門,殿中卻巧合般地刻有“遇洪而開”四個大字。表面上是洪如期而至并打開了蓋子,放走魔王的意思。實際上洪信曆史上沒有此人,是個虛構人物。為什麼是信,如期而至為信,如潮信。為什麼是洪,因為洪打開了來了伏魔殿,水浒傳就此開始,所以“洪”是《水浒傳》的作者。嘉靖萬曆年間,于“洪”有關的南方文人,有能力寫出《水浒傳》的隻能是焦竑,前有僧人之焦慮,後有洪(竑)信開門,不就是焦竑嗎。
為什麼焦竑有膽量和能力寫《水浒傳》,而不是其他人呢?這需要對焦竑進行分析,看其是否具備條件。
一、焦竑為狀元,文筆能夠駕馭《水浒傳》。
二、焦竑是南方人,對北方不熟悉,所以每次寫到北方的事情,不論地理位置,還是氣候變化都寫的不對,寫到南方的事情倒是很準确。
三、《水浒傳》反叛思想嚴重,思想激進,代表當時的思想潮流。當時最厲害的思想是王陽明開創的心學派,焦竑就是心學派的弟子,具有濃厚的個人特色與反傳統色彩,被譏為“狂禅”有寫作《水浒傳》的思想基礎。
四、焦竑與汪道涵、張鳳翼、湯顯祖、汪廷抐等戲曲學家關系密切。汪廷抐創作改編《獅吼記》雜居和傳奇,受到焦竑的啟發。焦竑萬曆十年評點《北西廂記》,開創戲曲評點的先聲。焦竑的嶽父朱鼎是有名氣的戲曲家,著有傳奇《玉鏡台》,焦竑是否寫作過戲曲沒有證據,但是他對戲曲十分精通。
所以,依照這兩篇文章,可以推斷出,假如《水浒傳》作者非施耐庵或羅貫中所寫,那麼作者很可能是焦竑所寫,成書時間是萬曆十七(公元1589)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