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蒙古族傳統文化

蒙古族傳統文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3 09:52:34

蒙古族傳統文化?我家小區跟前是一條民族特色的步行街,裡面都是民族工藝品和民族服飾,對于稀奇古怪的工藝品我并沒有多大興趣,裡面太多奇形怪狀的刀、弓、箭、斧,各種各樣挂毯,羊頭,牛頭,根雕,還有蒙古特色銀飾品,地下多是描漆箱子,赭色,綠色,青色,做工精細帶着一種神秘當然店裡還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頭飾,挂飾,銀色馬鞍等這些店裡生意多是賣給牧區老鄉所以店主大多說蒙語,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蒙古族傳統文化?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蒙古族傳統文化(蒙古族文化與習俗)1

蒙古族傳統文化

我家小區跟前是一條民族特色的步行街,裡面都是民族工藝品和民族服飾,對于稀奇古怪的工藝品我并沒有多大興趣,裡面太多奇形怪狀的刀、弓、箭、斧,各種各樣挂毯,羊頭,牛頭,根雕,還有蒙古特色銀飾品,地下多是描漆箱子,赭色,綠色,青色,做工精細帶着一種神秘。當然店裡還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頭飾,挂飾,銀色馬鞍等。這些店裡生意多是賣給牧區老鄉。所以店主大多說蒙語。

穿着漢服的蒙古族店主大概看出我不是消費者,連眼皮也懶得擡一下,于是自己圍着櫃台繞了一圈就讪讪地退了出來。

我感興趣的是蒙古服飾店,店裡都是一排排五顔六色的绫羅綢緞,蒙古族喜歡濃重的色彩,那一匹匹綢緞挂在架子上就像流動的山泉,我忍不住又走進去,店主是個五十開外的大姐,穿着鏽色長袍,一根松松垮垮的麻花辮耷在肩頭,臉頰消瘦,額頭上布滿深深淺淺的皺紋,旁邊蹲着應該是她的老公,在擺弄馬鞍飾條,在裁衣台跟前還有一個腼腆的小夥子,看我進去就低了頭。

大姐用半生不熟的漢語向我介紹那些綢緞布匹,并熱心地給我搭配服飾。一件長袍要六百,還是大姐看我面善,我去過前面一家店開口就是一千。

大姐指着那件綠色原色團紋綢緞:這個的好,你年輕穿上好看。大姐如是說。接着她又拉着我指着左邊橘紅色緞子說,說那個配這個滾邊,再加上寬腰帶的好看,你穿的好看。

然而我是并沒打算買的。也不好駁了大姐的面子,隻好尴尬地說:烏唧,烏唧。

大姐好像懂了我的意思,便獨自走開了。隻是目光裡多了幾分警惕。

蒙古人性格憨厚,樸實。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神秘的民族。包括他們的語言和習俗。

蒙古民族始于13世紀初,過着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蒙語則始于宋朝,屬于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即使同是蒙古人也會因為地區不同而産生分歧,也會有方言。

草原牧民一般都比較健碩,因為他們常年飲食奶制品和牛羊肉。他們的皮膚大多粗糙,這是因為草原風沙和惡劣天氣,他們一般不善于人交際,尤其是漢人。因為他們常年獨自放牧很少與人溝通。蒙老鄉走路類似鴨子左右搖擺,這于他們常年騎馬有關。

小時候母親賣過兩年服裝,周日或者放學後我也跟着母親幫過忙,他們看上去和漢人很不一樣,無論穿着還是語言,他們看你的時候目光裡常帶着一種警惕。

那時我覺得蒙語很有趣,叽裡咕噜一大堆别人也聽不懂,甚至比外語更有意思。

我跟着母親學會幾句蒙語,但僅限于一些招呼和日常用語。老鄉喜歡肥大顔色鮮豔的衣服,隻要相中幾乎是不講價的。但是老鄉出行畢竟不太方便。

于是在清朝時期在蒙古族和漢人之間就衍生出一種新型行業,叫跑草地。來滿足牧民的生活需要。

記得去年過年看過一部張嘉譯主演的《雲飛絲路天》電視劇,演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在内蒙前幾年羊皮販子是搶手職業。在蒙古族和漢人之間運用蒙漢翻譯做生意。這種人不但膽大,心細,且巧言令色,能說會道。

這種職業行走在地形險惡的廣袤的草地,風餐露宿,還會遇到土匪惡霸,時常有生命危險,但也正因為它的特殊性,所以一般人做不了,從而使得這個收入頗豐。

媽媽說她的姥爺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在牧民和漢人之間倒騰買賣和羊皮羊絨,生意做的不錯。就是脾氣不大好,很兇。

我上初中時父親曾經和同事倒騰過兩次羊皮,但是因為不懂行弄了糟皮,賠了錢就再也不做了。後來有了汽車羊皮販子不在用牛馬做交通工具了,用小貨車或者卡車在蒙漢之間來往,他們往往是拉些牧民日用所需,鹹鹽啦,白酒啦,茶葉啦,肥皂啦,麻繩啦等這些東西換取散發着腥臭的羊皮和羊絨羊毛塞了滿滿一車。

遇到白災,成群的死羊和小山似的,黑心的羊皮販子收購一大卡車也花不了幾百元。回到市裡自己加工後在以比市場略低的價格出售,轉手就賺的盆滿缽盂。

但是後來被老鄉知道了,吃一塹長一智他們甯肯把死羊埋了也不再給漢人了。

随着草原植被越來越少,牧場開始實施網圍欄。草場和牲畜都受到了限制,越來越多的牧民開始走出草原,自己做起了生意。所以現在販羊皮的不隻是漢人,而是越來越多的牧民參與其中,他們因為常年與羊,皮,毛接觸反而更有經驗。牧民不斷地學習漢民族文化,并向城市發展。與漢人相結合,所以蒙古族被漢族同化也越來越多。在錫林浩特三十多萬人口,蒙古族隻有五萬多人。很多蒙古族孩子出生在城市,從小接受漢民族的文化與教育,除了名字與漢人無二,有的孩子甚至聽不懂蒙語,不會寫蒙文,也不會說蒙語。逐漸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如果不加強重視傳承蒙古族習俗和文化,若幹年後也許蒙古族隻是一個稱謂。在現代越來越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産同時,這些被同化的蒙古孩子算不算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