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9 22:25:07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亦是世界上保存相對完整的大流域性生态系統,被譽為“魚類基因的寶庫”、“生物多樣性的代表”。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1

“十年禁漁”以來,長江的水質、魚類資源受到了高度關注,愛魚、護魚成為生态保護的共識。在長江上遊,近期又出現了人人都喜聞樂見的場面:重慶段再現“魚翔淺底”的景象,宜昌段灘塗也聚集了大量的魚群!

重慶魚群清晰可見,宜昌灘塗魚群頻現

重慶和宜昌都是長江沿線的重要城市,并且都屬于長江上遊。據重慶日報報道,8月底,南岸區廣陽島附近出現了很多魚群,無人機還拍下了高清的魚群圖像:鳊魚、草魚自由遊弋,每群大約10~30條,淺綠色的江水和黑色的魚背形成了鮮明對比。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2

重慶:魚翔淺底(圖源重慶日報客戶端)

廣陽島水域為何有這麼多魚?這是因為該河段峽谷和寬谷相間,西島頭的礁石阻隔了湍急的河流,在兔兒坪形成了寬闊的緩流區域,天然适合藏魚。得益于優良的水質、理想的水文環境,廣陽島自古就是野生魚的栖息地、聚集地,周圍水域也成了長江魚群的産卵場、越冬場和索餌場!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3

魚群和河床清晰可見

類似的現象也發生于長江宜昌江段。據市民反映,最近宜昌江邊也出現了很多魚群,大面積的挺水植物被江水淹沒而形成草灘,大大小小的魚群在草灘中時隐時現,相互追逐嬉戲。從照片來看,魚群以草魚為主,在草灘處聚集很可能是為了覓食。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4

宜昌草灘出現草魚魚群

事實上,自2021年以來,宜昌江段的魚類資源就一直在增多,監測到的魚類超過了80種,估計在80~100多種之間。而在2015年前後,當地調查發現的魚種隻有50多種!這說明長江禁漁成效顯著,魚類群落的完整性正在逐漸恢複。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5

江邊草魚覓食嬉戲

有朋友可能注意到了,以上現象都有兩個特點,一是水清(重慶段比宜昌段更清),二是魚多,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水清的原因和水文環境相關。受植被綠化、河床基質的影響,長江上遊的泥沙含量并不高,朱沱站近10年的輸沙量僅為0.613億噸,宜昌站為0.201億噸,是典型的清水河段。2003年三峽大壩蓄水,庫區水流變慢,泥沙加快下沉,水體透明度升高,因而能看到“魚翔淺底”的景象。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6

三峽水庫

加上今年6~8月長江上遊來水減少,水流對粗砂、細砂的沖刷能力降低,進一步加劇了沉降,同時也促使藻類大量繁殖,導緻水色變青、變綠。

至于魚多的原因,則主要歸功于禁漁政策的實施。長江的“本色”就是一座生态寶庫,水生生物的多樣性為全國河流之最。十年禁漁為野生魚類提供了保護,扭轉了漁獲小型化、幼齡化的趨勢,四大家魚的主體魚齡有望達到5~10齡,大魚的比重也将大幅增加。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7

另外,各省市堅持增殖放流,也進一步恢複了魚類資源。各地放流量有多有少,少則幾萬幾十萬尾,多則數百萬上千萬尾,隻放不捕,魚類想不增多都難!

長江魚類資源豐富,實則不及曆史四分之一?

從種類上看,長江流域的魚類達416種,其中有177種是特有物種,全國40%的魚種都能在長江被發現,物種豐富度極高。

從水源儲量上看,長江流域河湖密布,湖庫的總面積達1.76萬平方公裡,另建有5.16萬座各類水庫,總庫容達3600多億m³,為魚類的生長提供了充沛的水源。所以,長江是一個天然的“生态水池”,也是一座巨大的“野生魚庫”。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8

但另一方面,從曆史産量來看,長江魚類的資源優勢已經大打折扣。

資料有載,20世紀50年代的長江漁獲量高達42.7萬噸,占全國淡水魚總捕撈量的63%~64%,資源地位不言而喻。但到了80年代,長江的漁産量就已減半,2015~2019年下降到10萬噸之内,不及曆史産量的1/4。長江鲥魚、刀魚等代表性魚種也不堪重負,資源衰退乃至銷聲匿迹。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9

長江鲥魚

關于長江魚類的資源量,國内鮮有專項調查,最近的一篇文獻發表于2021年,由董春燕等學者撰文。在該調查中,研究人員以長江中遊為監測區段,于2018年5~6月和9~10月在宜昌、石首、洪湖、武漢、湖口五個江段進行了調查,以此評估長江中遊的資源儲量。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10

以上各江段的長度約為10~20km,曆史上曾是長江漁業的主産區,但評估的結果卻不盡人意:各江段魚類的資源數量為30.4~440.1萬尾,相應重量為14.55~2190.74噸,銅魚、瓦氏黃颡魚、鳊魚、鳙魚等支柱魚種普遍存在過度開發的情況。

五大江段總長度為83km,但資源總量卻不到5000噸,魚種的最大持續産量(MSY)可用“慘淡”二字來形容。這樣的情況并不是個例,在具體的種類上,資源處境更加不容樂觀。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11

胭脂魚

以胭脂魚為例,該魚曾經是長江上遊重要的經濟類。根據1958年宜賓漁業社的記載,岷江江段的胭脂魚在總漁獲中曾占13%。1975年前後,這一比例急劇減少到2%;80年代以來,上遊的胭脂魚幾乎絕迹,在報刊中很難再見到野生種群的相關報道。

關注瀕危物種:“長江魚王”和“長江女神”陷入危機?

繼白鲟滅絕之後,中華鲟是長江中現存最大的魚類,常見體長為1.5~3m,體重40~380kg,最大能長到5m左右,體重可達600kg。由于體型碩大,中華鲟也被譽為“長江魚王”,它的生存狀态是長江生态的重要指标。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12

中華鲟曾廣泛分布于我國的内河與近海,除了長江幹流和洞庭湖、鄱陽湖兩大通江湖泊外,其他江河中也經常發現其蹤迹,比如:贛江、湘江、閩江、錢塘江,就連珠江也有曆史分布的記載。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13

但是,“長江魚王”的自然繁殖卻陷入了困局,将來是否會變成下一條“白鲟”?大家對此都非常關心。

中華鲟是一種長生命周期的魚類,育齡周期很長,雌魚的可育年齡為13~34齡,雄魚則為8~27齡。基于此,王魯海等學者利用年齡結構模型預測了中華鲟的資源量,從相關模拟圖中可以看到:

以90年代為起點,成年雄魚和雌魚的數量開始下降。到2010年時,可育的雌性中華鲟僅剩下100多條,雄魚約為70~80條,總數不到200條。模型預測:到2030年前後,長江中的雄性中華鲟或将消失,雌魚也将減少到50條以下。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14

模型預測結果示意圖

不過,這隻是根據現有條件做出的預測,随着栖息地的改善、産卵場的修複以及航運的優化,中華鲟還存在自繁自育的機會。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15

中華鲟自然保護區生态補償

同樣值得期待的還有“長江女神”白鱀豚。白鱀豚外形優美,體态優雅,主要分布在長江的中下遊(武漢以下江段),人們最後一次發現是在2004年,地點是江蘇的南京江段。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16

連續10多年再未現身,野外調查一無所獲,為什麼說白鱀豚還有再現的希望?

首先,在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白鱀豚并未被确定為“滅絕”,而是處于“極危”狀态,和中華鲟是同一級别。其次,白鱀豚的壽命能達到30多年,“淇淇”的飼養時間就超過了22年,如果野外還有幸存個體,就有可能長時間存留。

禁漁十年能否出現上千斤大魚(重慶出現野生魚群)17

最後一點也很重要,在自然繁殖方面,白鱀豚不受水閘水壩的限制,江蘇、安徽等江段全程無壩,河流暢通,黑沙洲等水域适合豚類的栖息。禁漁期間,長江下遊的魚類可累計繁殖3~5代,生物餌料增多,水生環境改善,這些都有利于白鱀豚的恢複。

總結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生态寶藏”,野生魚群頻繁現身是生态好轉、生物多樣性恢複的征兆。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瀕危物種還未回歸,生物多樣性還未完全恢複。

總體而言,目前的長江“有喜有憂”,對于“長江魚王”和“長江女神”,我們不妨保留一份期待,因為好的迹象正在發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