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首《七步詩》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首《七步詩》不僅把曹植的才華展現得淋漓盡緻,同時也反映出曹丕對這個昔日與自己争奪繼承人位置的兄弟的防備。
正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正是昔日曹植争奪嫡位的失敗,才造成了其悲慘的結局。事實上,作為小兒子的曹植曾經無限的接近“儲君之位”,但是卻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失去“聖心”、失去嫡位。
當三足鼎立的時局确定之後,曹操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北方地區的統治者。此時的漢獻帝早已成為了徒有虛名的帝王,曹操也如願的當上了魏王。成為魏王的曹操面臨着一個嚴肅的問題,那就是魏王之位的傳承。按照嫡長子繼承制,這個魏王之位理當是由曹丕來繼承,但是這一時期裡的曹操又十分喜歡小兒子曹植,繼承人的位置在這兄弟二人之間左右搖擺。
據《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記載:“陳思王植字子建。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邺銅爵台新城,太祖悉将諸子登台,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臨淄侯。”
從《三國志》的記載不難看出,曹植憑借其出色的文采,跟“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的低調作風,得到了曹操的贊賞跟喜愛。為了讓這個備受恩寵的兒子能夠以小兒子的身份繼承大統,曹操先後冊封曹植為“平原侯”、“臨淄侯”。
但是到了魏王世子之位傳遞的關鍵時刻,曹操卻一反之前對曹植喜愛的态度。據《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記載:“……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這其實是因為後來曹操發現曹植“為人虛華少誠實,嗜酒放縱”。身上的文人氣息太濃,又嗜愛喝酒,做一個文學家尚可,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家就不夠格了。
其實讓曹操對曹植看法發生如此重大的轉變,主要是因為曹植做了一件有違禮法的事情據。《三國志·陳思王傳》記載:“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去,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當時的曹植仗着自己得到父親的寵信,日漸驕傲起來了。有一天居然坐車開上了天子才能走的馳道,向司馬門駛去。這件事徹底激怒了曹操,要知道當漢獻帝還沒退位,曹操本人也是漢臣,而他的兒子居然大逆不道的走在天子專用的車道,這可是以下犯上的死罪。最終曹操處死了公車令,對曹植的态度也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除了曹植本人的因素之外,他身邊的謀士也是其失敗的根源之一。當時曹植身邊都是像楊修、丁氏兄弟、賈逵、王淩這樣的文人墨客;而曹丕身邊的謀士則是賈诩、司馬懿、吳質這樣實幹政治家。特别是有一次楊修跟吳質的鬥法,更是把兩邊智囊團的水平展現得淋漓盡緻。
據《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記載:“……太子患之,以車載廢簏,内潮歌長吳質與謀。修以白太祖,未及推驗。……世子從之,修果白,而無人,太祖由是疑焉”。楊修在未經查驗、不明就裡的情況下,就武斷地向曹操告密,想通過私會大臣的罪名置曹丕于死地。但弄巧成拙,不但其構陷之術被吳質輕松識破并化解,而且反咬楊修一口,最終禍及曹植。
曹植陣營的謀士如此缺乏政治謀略與智慧,那麼曹丕陣營的又如何呢?據《三國志·魏志·賈诩傳》記載:“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诩,诩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屬适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同樣是謀士,曹丕陣營的賈诩在面對曹操詢問該立哪個兒子為世子的時候,沒有明确指出自己的主人曹丕,而是說出了當年袁紹跟劉表廢長立幼最終導緻功業盡失。正是因為身邊擁有着這麼一群擁有政治謀略的智囊團,曹丕才得以保住自己的繼承人的位置。而曹植則沒有那麼的幸運,攤上了一群“酒囊飯袋”,再加上自己的做作導緻了大好形勢的逆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